珠三角九市报告“连连看”:大湾区时代卡位战
最近一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珠三角城市接连召开两会,不仅晒出2017年发展成绩单,更透露出开局的“行动方案”。
九城政府工作报告连着看,不仅可以看到珠三角跳动的新脉搏,也可以一窥九市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展开的新一轮卡位战。
南方日报记者 肖雄 摄
一、跨过两万亿的广深,这次要对标全球
这次,经济总量跨过两万亿的广州、深圳显得尤为低调。
在日前召开的广州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预计2017年广州实现GDP为2.1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以上。不过,政府工作报告更多地强调,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在深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透露,2017年,深圳预计实现生产总值超过2.2万亿元,同比增长8.8%。
至此,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经济总量集体迈入2万亿大关。
根据此前广州市社科院的报告,在经济总量上,广州可以进入全球城市前20行列,全球经济影响力相当于新加坡、以色列等世界中等发达国家。
事实上,经济总量跨过两万亿关口的广州和深圳,正在把眼光放得更远,把高调落到行动上。
未来的城市竞争,不仅仅是经济总量的较量,更是城市功能和资源配置能力的比拼。对标世界一流,强化城市功能和资源配置能力,成为广深共同的追求。
前不久闭幕的广州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了广州未来城市发展的新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型全球城市。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广州表示,要“围绕发挥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引领带动作用,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在推动建设全球城市上迈出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
在新鲜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圳在谈及当前存在不足时,也是提到与国际先进城市的差距。
深圳瞄准了这样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深圳提出,将对标香港、新加坡、纽约、伦敦、旧金山、东京、北京、上海等先进城市,对照全球各领域最好水平谋划推动工作,拉长长板,补齐短板,打造全球城市版图中的“璀璨明珠”。
迈向引领型的全球城市,广州、深圳来了。
二、佛山和东莞是如何闯出一片天的
两个制造业大市佛山和东莞,是值得关注的样本。
前不久,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这样说:“在佛山,我们找到制造业创新的方向。”这位经济学家前段时间穿行于佛山的工厂车间,收集产业转型的一手资料。
南方日报记者 鲁力 摄
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透露,2017年佛山实施降低企业成本“佛十条”等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减负超320亿元,其中新政策减负超110亿元。
与此同时,佛山的工业生产持续加快,增幅已创两年来的新高。固定投资方面,2017年完成工业投资1690.7亿元,增长15.5%,总量超房地产开发投资239.4亿元,连续6年居全省首位。
全球每五部智能手机就有一部产自东莞,正在拥有新的产业支柱。
东莞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东莞五大支柱产业有四个实现两位数增长。智能手机出货量3.56亿台,主营收入增长28%。
东莞的秘诀是实施倍增计划,扶持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发展。
东莞围绕政策、产业、土地等五大要素推出20条措施,选取214家市级、1054家镇级试点企业,从总部经济、资本运作、兼并重组等六大路径发力。市级倍增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600亿元,增长30%以上;税收超过80亿元,增长20%以上。
从佛山到东莞,我们在这里看到,珠三角的企业家通过制造满足市场需求,实体经济将拥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三、大湾区的卡位战,向前发展的强劲动力
珠三角九城的政府工作报告连着看,我们可以在这里看到珠三角向前发展的强劲期望,每一座城市都有着奋斗的劲头。
这种劲头,从大湾区的卡位战里就可以窥见一斑。
南方日报记者 张由琼 摄
我们来感受一下,珠三角九城是如何抢占大湾区风口的,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方向:
广州: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作用。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争取一批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年度计划。
深圳:打造湾区合作新亮点。与香港共同推动河套地区开发,加快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建设。
珠海: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
佛山:全面对接广州、深圳、香港等中心城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枢纽城市。
中山:对标世界著名湾区,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携手兄弟城市共同加快推进世界级城市群建设。
惠州: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融入大湾区1小时都市圈。
东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
江门:加快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建设。
肇庆:加快融入大湾区交通圈。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与大西南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肇庆集聚辐射。
群雄竞秀,每一座城市都在奋力寻找自己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位置。大家心里都明白,要从各自实际出发,优势互补,联手出击,才能决胜全球湾区竞争。
广州、深圳引领,一幅发展的新画卷正在粤港澳大湾区展开,要素加速流动、竞合有序、协同发展的共同市场不断形成。
这样的珠三角会让每一个对手都感到棘手。
四、美好生活开始答题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广东各城市在经济稳中向好、稳中趋优的同时,也在推动着每项民生指标在各自的刻度尺上持续攀升。
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从珠三角九城的报告看,教育今年热度最高。
广州提出,今年要扩大基础教育学位供给,新增学前教育学位3.5万个,新改扩建中小学163所,新增学位13万个。
在深圳,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在资金、土地、人才等方面优先保障。新增新型公办幼儿园150所、普惠性幼儿园50所。
佛山提到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等问题,解决好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问题。
惠州提出两个“力争”——力争新增学前教育学位2万个,力争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4万个。
中山也表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公办中小学校建设,新建改建扩建公办学校40所。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没有努力奋斗、追寻幸福的心灵,一座城市晋升多少万亿队列,也终将被时代的浪潮刷洗下去。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富起来的珠三角如何率先作答,将给出什么样的答案,将为中国的城市提供参照。
(来源:南方+)
(编辑:毕凤至)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