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018年经济增速目标7%左右 研发投入再做“加法”

21世纪经济报道 戴春晨 ,郭倩倩
2018-01-26 07:00

导读:“7%左右”是一个符合广东实际的经济指标。这样的增速既能维持广东作为经济第一大省的中高速增长,又为结构的优化调整、发展质量的提升留下充足的空间。

戴春晨 实 习 生 郭倩倩 广州报道

1月25日上午,广东省第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在广州开幕,广东省长马兴瑞作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

马兴瑞在报告中提出,2018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进出口总额增长3%;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7%。

统计数据显示,广东2017年的经济总量达8.99万亿元,增速为7.5%。在过去三年,广东经济总量均保持7%以上的增长速度。相比之下,2018年“7%左右”的目标依然保持在中高速增长水平,这一经济指标被认为是为结构调整优化留下空间。报告在设定经济增长目标的同时,强调高质量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将创新视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2018年,广东将继续推进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在制造强省、优化现代服务业和壮大数字经济等方面发力。

高质量发展

按照报告的设定,2018年广东的主要经济目标包括,经济总量预计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进出口总额增长3%。

其中,经济总量增速目标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均略低于2017年的数据。2017年,广东省GDP实际增长7.5%;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

从增速数据来看,广东的经济目标有所“调低”,但“7%左右”的总量增速和“10%”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依然保持在中高速水平。

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教授梁琦表示,“7%左右”是一个符合广东实际的经济指标。这样的增速既能维持广东作为经济第一大省的中高速增长,又为结构的优化调整、发展质量的提升留下充足的空间。

广东省政协委员、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总裁张志兵表示,广东经济数据的调减,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说明广东正逐步从追求GDP增长的数量转变为追求GDP增长的质量,宁可慢一点,也要发展得好一点。

“高质量发展”成为广东2018年的关键词。这正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新发展理念。马兴瑞在报告中强调,必须坚决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统筹把握好量与质的关系,大力促进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努力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

这种“质”与“量”的辩证法,也正是广东过去五年经济增长的成功经验。从“量”的角度看,广东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5.8万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8.99亿元,占全国的10.5%,连续29年占据全国第一经济大省的位置——这五年的年均增速为7.9%;而从“质”的角度看,第三产业占比已经过半,2017年一二三产业比重调整为4.2:43:52.8,结构调整取得标志性进展。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林江特别指出,投资增长目标的下调,意味着省政府将减少对财政投资作为推动经济增长主要抓手的依赖,同时更加重视民营企业甚至外资企业的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

“如果2018年的实际经济增长速度最终表现优于预期,而这又是在经济增长质量得到重视和提升的情况下取得的,那就是超出人们预期的更理想的结果。”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提高研发投入占比

在做“减法”、调低部分指标的同时,广东省也做了“加法”——提高研发强度指标。根据报告,广东省2018年研发强度的指标为2.7%,而广东这一指标在2017年录得的数据为2.65%,前者比后者略高0.05个百分点。

广东省社科院宏观所所长、研究员陈再齐指出,从投资和研发强度的数据变化来讲,广东更强调创新的引领作用,极力促进经济增长由要素投入、投资拉动转向创新驱动,弱化了对要素投入和投资的依赖。

陈再齐进一步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动力、效率、质量三个变革。目标数据的降低,根本上和这三个变革是一致的。强调增强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动力变革;驱动力转变提升全要素生产力,以实现效率变革;最终经济增长实现由过去速度型向高质量型的转变,完成质量变革,实现“三个变革”的统一。

“报告所提的今年2.7%的目标比2017年只是稍微提升。这意味着广东不必完全从数字上体现省政府对于研发的重视,而是更为重视研发的质量和效益上。”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研发强度的“加法”,是继续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体现。这与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意图一致。在报告擘画的2018年经济蓝图中,广东将继续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创新基础能力,加快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广东自2014年开始实施的战略,其重点包括强化对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推动深化产学研合作。在该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广东一批创新型企业、新兴研发机构开始崛起,在无人机等领域走在全球科技及产业的前列。

“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则是广东早在2017年省“两会”就提出的概念。与其它地方政府提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相比,广东尤其强调“产业”二字。广东的“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已经实现良好开局。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7》数据,2017年,广东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跃居全国第1位,全省研发经费支出预计超过2300亿元,占GDP比重预计达2.65%。技术自给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72.5%和58%。

林江指出,现代化经济体系最终要落实到产业体系上,而产业体系是广东改革开放40年以来累积的最宝贵的财富。报告提出要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预示着广东省政府正在将创新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林江举例说,数据信息产业对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前提,也是基础。如果数据信息产业得到优先发展,会使得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获得技术支撑和基础支持,同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之间也可以通过市场营销、工业设计、创意设计等领域的有效驱动而得到紧密的互动与结合。

林江谈及的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数据信息产业,正是广东推动产业升级的重点领域。根据报告,广东省政府2018年的十大工作重点之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这方面的工作有三大抓手:一是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其中包括促进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二是大力提升现代服务业规模和质量,包括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三是发展壮大数字经济,包括加快推动共享经济、移动支付、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的大规模推广应用。综合而言,这三大抓手均有互联网等“数字经济”技术的应用。

广东省特聘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指出,这标志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数字经济包括的各类互联网技术手段将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从而带动经济发展质量的优化提升。报告对“数字经济”的强调,预示着数字经济将从广东的新兴产业转变为支柱产业。

(编辑:谭翊飞)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