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蛮荒时代,旅行企业如何拥抱变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申俊涵 北京报道
2018-02-09 16:35

就像20年前谈论互联网技术一样,区块链技术现阶段迎来了摸索试探的蛮荒时代。一方面是概念热度不减,各路科技巨头纷纷入局,创业公司拔地而起;另一方面是代币的暴涨暴跌引发投机热潮,各种泡沫和骗局随之产生。

对旅游企业来说,该如何拥抱变化,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实体产业之中?近日,还会来创始人兼CEO张歆童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

据了解,还会来(www.haihuilai.com)推出于2016年1月,在海外旅行管家端已经耕耘两年多。截至2018年1月底,还会来已覆盖全球62个国家,合计2814个城市和热门poi(Point of Interest)。目前公司连接着自带流量的全球华文玩家约3000多名,专业旅行管家超过3万名,华文司机5万名,为中小型旅行社提供了半自助行、定制旅行的小交通解决方案。

创始人张歆童英国留学后于2012年回国创业,先后创办了游心旅行、还会来。2016年,她师从国内区块链专家沈大海,研究区块链在旅游场景上的应用。

张歆童认为,在用区块链技术发行代币以外,基于区块链本身的技术特点,区块链与旅游产业的结合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

她表示,区块链是用分布式数据库识别、传播和记载信息的智能化对等网络,它的去中心化、无信任的共识、自治性、信息不可篡改、匿名性等几大特征,使得其在现实商业环境中产生了各种应用场景。在旅游产业中机票、酒店、票务、住宿等标准化产品,已有公司在进行探索尝试。

例如前段时间欧洲旅游界巨头TUI基于自己构建的私有链,利用区块链信息不可篡改的特性,初步实验现在不同的PMS之间交换库存,计划使用智能合约(区块链上可以自动执行的代码片段)可以在其运营的不同市场之间管理并自动操作库存和酒店接待能力。

另外,欧洲品牌推广咨询公司EastSong的现有业务,也是最直接的区块链结合场景。目的地消费的Coupon、商户和导游结算体系上,不再需要人工追单和中间方系统对账行为,区块链的无信任的共识及智能合约机制最终有可能取代EastSong的商业模式。

比如说,无论是哪个导游、旅行管家、体验服务提供者的业务,只要触发了基于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执行条件,商户会按时准确的支付报酬,不再需要第三方核实订单和追踪回款。但这个场景下用户基数比较小,除非借助退税公司和终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才有实际的价值。

“除了智能合约,区块链技术还能更好的对用户隐私进行保护。”张歆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说,用户在买机票、购物时,需要通过护照进行身份验证。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识别系统,有助于对护照等个人隐私信息的加密保护。

张歆童认为,对还会来来说,由于目前的海外旅游管家业务更偏服务性,很难继续数据化,公司不太会把区块链技术应用在原有业务上。“机票、酒店、门票本身是电子化的标准化数据,容易通过智能合约去完成。但导游服务这样涉及人的服务,把它的质量、评价、品控变成电子化数据,并不容易实现,需要结合线下的运营才能达到平衡。”她说。

由此,还会来将在旅游市场的其它方向进行区块链技术的尝试和布局。比如面对境外消费的庞大市场,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整合,提升交易效率。

“我们目前在做产业和新技术结合的研究,计划三四月份开始做更具体的业务,比如导购佣金的分配等。现在我们还是考虑从旅游领域的小点切入,基于细分应用场景的经济模型也正在尝试过程中。”她说。

(编辑:林坤)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