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弋阳产业扶贫: 贫困户实现收入多元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吴哲钰 江西弋阳报道
2018-02-26 07:00

近年来,江西省扶贫办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每年安排每县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贫困村和贫困农户发展产业。各市县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产业扶贫。

各地区都在积极探索适宜本地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扶贫模式,以求实现有规划有组织的“看得见”,有实质产品的“摸得着”,能算清收益的“算得清”的产业扶贫发展目标。

记者的家乡江西弋阳县位于赣东北信江中游,当地特色农业种养殖产业主要有泥鳅养殖、雷竹、马家柚、香菇、香榧种植等。

自主技术研发助力“扶贫香菇”

记者春节期间在与亲朋好友了解当地特色农业产业扶贫项目时,他们首先为记者推荐的是曹溪镇的“扶贫香菇”种植。

曹溪镇党委副书记黄红兵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该镇为精准扶贫项目设计了农户分散发展产业方式,即贫困户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发展方式,如种植雷竹、养鱼、养鸭等。其余产业由村委会成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承接国家产业扶持资金,聘请技术人员管理,产生收益后,除去管理费用和下年度发展产业所需费用,其余作为产业股本金分红给贫困户。

该镇目前已确定的产业扶贫项目包括:程畈村香菇基地,横桥、刘家村莲藕基地,外洪香菇种植基地、泥鳅养殖基地,马山村红心柚基地,马山村、程畈村、横桥村、刘家村四个贫困村全部纳入光伏产业扶贫项目。从投资回报周期而言,香菇、莲藕和泥鳅产业短期就可产生效益,红心柚相对周期较长,“短期有成效,长期能帮扶”,该镇选择产品多样化的产业模式能兼顾长短期目标的实现。

为了节省成本,增加产量,程畈香菇的种植方式为该地林业局驻村工作队员与专业农技员自主研发,自主购买原材料与制作菌棒的机器,自制菌棒的最终成本控制在2元一个,为直接购买菌棒成本的一半。目前该村年产香菇已达60000余斤。

曹溪镇的程畈香菇产业于2017年8月启动,11月下旬产菇,总投入(大棚和设备、管理费用)为23万元,其中设备为18万元。目前销售额为7万余元,为贫困户和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已支付工资为6万余元。程畈香菇产业直接给贫困户分红为10户,另外有22户贫困户在香菇产业基地做工。

其中工作报酬最高的一名贫困群众名叫邵米荣,今年48岁,她在产业基地做工100余天,共计收入9600余元。记者采访了邵米荣,今年48岁的她目前独自抚养一子一女,邵米荣家庭的致贫原因是缺劳力和因学因病致贫。

她与当地政府以及当地都市菜园生态农业科技公司签订了蔬菜产业精准扶贫的三方协议,该协议规定地方政府提供扶贫资金128万元,而农业科技公司需将全部资金用于建设1000亩蔬菜种植基地并进行生产运营,每年返还地方政府相应资金,地方政府按照贫困程度不同分配给参与到蔬菜产业劳动中的贫困户。2017年,邵米荣已获该项转移性收入3096元,全年获低保金为 1690元,在地方政府的支持帮助下,2018年她所获的转移性收入将提高至7108元,所获低保金也将提高至4487元。

程畈村委会书记汪永兵介绍,邵米荣为人老实本分,做工肯吃苦,肯学习。正因如此,程畈村香菇产业基地同她签订了长期用工合同,工资为每天90元。她是目前基地里可从事各个流程、各个工种岗位的少数几名工人之一。

邵米荣对记者说,村里的扶贫工作队引进都市蔬菜公司发展蔬菜扶贫产业,自己是股东之一,每年可分红2000元。同时,自己被村干部推荐来到香菇基地做工,还赚到了不少的工资收入,解决了儿子学杂费、生活费,也能照顾到家里的田地,不耽误农活。

收益50%用于贫困户分红

而当地另一乡镇的精准扶贫项目亦引起记者的关注,即朱坑镇桃山村的泥鳅养殖项目。第一期养殖基地占地20亩,养殖基地饲养的泥鳅品种为台湾泥鳅,平均每亩地投放鱼苗25万条,第二期泥鳅养殖项目的50亩基地也已建成,目前用于培育下一年将投入养殖的鱼苗。在对全县贫困户走访、建档之后,政府鼓励尚有劳动力的家庭参与泥鳅养殖,并予以养殖技术扶持,而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家庭可参与部分利润分红,继而养殖规模扩大之后将大幅改善当地贫困家庭的经济状况。

该镇镇政府对产业选择有着清晰的认知,选择泥鳅养殖产业综合考量了经济效益、环境保护和盈利周期。同时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泥鳅既能够规模化养殖,贫困户掌握技术后也可分散经营,利于向更多贫困户家庭推广。

就管理模式而言,该镇以村委会为主体成立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由村干部兼任,村“两委”成员为合作社管理人员,负责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贫困户为合作社成员,负责合作社资金及项目的监督。所得收益50%用于贫困户分红,30%用于作为村级集体经济,20%作为日常管理经费,合理的收益分配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

从养殖管理的角度而言,第一期养殖基地安装了7个摄像头,对泥鳅养殖实行远程管理,合作社管理人员在手机上下载了云视频软件,在手机上实时对养殖基地的一举一动进行察看。据基地工作人员介绍,由于基地采用全自动机械养殖,养殖人员每日只需给鱼苗投喂饲料、喷洒药品和清除水藻,即使日后养殖基地面积扩容,少数的专业养殖人员也可管理好近百亩鱼塘。

该泥鳅养殖项目的分管领导、朱坑镇工会主席周泽平向记者介绍称,台湾泥鳅从投放鱼苗到成品售卖的周期为4个月,一年两季,去年总共销售额为30余万元,目前的销路主要为鱼苗供应商成品回收,主要销往浙江温州。

去年该镇参与到泥鳅养殖项目分红的贫困户家庭有127家,每户分红400元。而参与到泥鳅养殖工作的贫困户前后有9人,其中2名贫困户为长期雇用人员,主要配合专业养殖人员进行日常投喂饲料、喷洒药品等工作,每月工资为3000元。据周泽平介绍,目前该镇与专业养殖人员正努力攻克自主培育鱼苗的难关,预计在来年成熟掌握养殖和培育鱼苗技术后,可将鱼苗分发给更多贫困户进行自主分散经营。

作为参与泥鳅养殖工作的贫困户祝根海对记者表示,在基地工作后,每月有了3000元工资收入,生活条件明显好转,不仅有了稳定收入,同时还可以在家做点家务。他在基地主要从事泥鳅饲养、日常管理,工作也比较轻松。同时因为日常工作中主要与专业养殖人员配合养殖,学习掌握了泥鳅养殖技术,以后有条件自己也想养殖泥鳅致富。

(编辑:张星)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