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华夏样本: 融资成本降低10%,不良率仅0.2%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晓 北京报道
2018-03-02 07:00

北京市环保局近日通报显示,2017年北京市空气优良天数为226天,比2016年增加28天;重污染日23天,比2016年减少16天;PM2.5浓度平均为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5%。

空气质量等生态环境好转的背后,金融支持又起到了怎样的助力?

3月1日,华夏银行副行长王一平在银行业例行发布会上介绍,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要求下,华夏银行将发展绿色金融特色业务作为2017-2020年规划的战略重点之一,全力提升全行绿色业务含量,从严控制“两高一剩”行业,在区域上以京津冀为核心,以国家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为重点。

华夏银行的绿色金融业务起步于国际合作。2002年,华夏银行开始与世界银行在节能领域进行合作交流,以此为开端,在2008年华夏银行先后承接了法国开发署能效与可再生能源绿色中间信贷I期项目、世界银行中国节能转贷项目CHEEF I 期(转贷业务由国内银行对外借入资金,将资金转贷给国内企业的国际融资方式),在绿色金融业务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通过与国际先进组织合作,华夏银行在业务理念、风险识别能力、利用国际低成本长期资金方面得到提升。

能效领域的公司以初创中小型技术公司为主,在融资方面面临掣肘。华夏银行披露,截至2017年末,华夏银行为66个子公司项目提供了转贷服务,转贷资金折合人民币投放将近30亿,配套人民币资金45亿,这些子项目每年可节约标准煤近300万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619万吨,相当于让北京市7万辆出租汽车减少排放停驶51个月。受益于低成本和长期限的国际资金,这些项目平均融资成本比市场低大约10%,而且期限最长可达20年。

2016年9月,世界银行与华夏银行共同启动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融资创新项目。这是全球能源领域第一笔结果导向型项目,也是世界银行在中国的单笔融资最大的项目。

华夏银行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兼绿色金融中心主任张勇淼介绍,这一项目实施范围在京津冀晋鲁蒙豫七省市,涵盖节能、可再生能源和减排三方面的项目。

结果导向是将资金支付与项目实施结果直接关联。张勇淼介绍,该项目设置六大指标,一是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形式的创新;二是对合格子项目的投资量,当投资在合格子项目上达到70亿的时候,才能获得世行的所有资金;三是节能项目和可再生能源的节煤量;四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减排量;五是成立专门绿色金融管理机构来统筹管理;六是支持一定数量的节能服务公司。

项目投入上,世界银行投入4.6亿欧元,要求华夏银行按照不低于1:1的配比投入相关项目,项目总投资额约70亿元。在市场反响较好的情况下,华夏银行将投入更多自有资金,预计项目最终规模将超过100亿元。

在实施一年多以来,目前该项目已投放子项目12个,贷款规模18亿,其中使用了世行贷款8000万欧元,已经完成了70亿投放量的25%。12个项目实现51万吨标准煤节煤量,已经完成了设定节煤量指标一半。

我国绿色产业每年的融资需求约3万亿,市场潜力巨大。银监会统计显示,国内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规模从2013年末的5.20万亿元,增长至2017年6月末的8.22万亿元。2017年6月末,国内主要银行节能环保项目不良贷款余额241.7亿元,不良率0.37%,比各项贷款不良率低1.32%。

“华夏银行绿色信贷不良率为0.2%。我们看好这个市场发展。”王一平表示。

华夏银行总行专门成立绿色金融中心,重点推进绿色金融领域业务,为京津冀地区设立100亿“碧水蓝天”产业投资基金,在长三角设立了100亿的“绿水青山”基金,在珠三角设立了20亿的新能源产业基金,和贵州省政府签订了600亿助推绿色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不过绿色金融仍面临资产流转难、抵质押困难等局限,王一平坦陈,由于新技术、新工艺等项目复杂,风险难以管控,加上目前排污权、用能权、碳交易等市场还在逐步建立完善中,轻资产企业融资的确面临一定困难。华夏银行将加强行业和区域政策研究,选择重点区域的优势行业和重点行业的优势区域开展项目,提高风险判断能力。利用科技手段通过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量化风险,提高市场开发效率,推出网络贷、光伏贷等智能化金融产品。此外,还将构建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绿色租赁等产品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特色,降低融资成本。

(编辑:马春园,邮箱:macy@21jingji.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