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新”浪潮中的机构们: 投行加速承揽“四新”项目 创投退出盛宴再起

21世纪经济报道 谷枫 北京报道
2018-03-02 07:00

争夺新经济企业之势愈演愈烈。

2月23日港交所再次确认发布了《就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上市制度咨询文件》(以下简称“《咨询文件》”),建议修改港股上市规则。假设规则修改顺利,预计今年4月,港交所就可迎来“同股不同权”的新经济公司、未产生营收的生物医药公司。

与此同时,沪深交易所也相继发声。深交所表态,要大力推进创业板改革,针对创新创业型高新技术企业的盈利和股权特定,推动完善IPO发行上市条件,扩大创业板包容性。而上交所则表示积极拥抱新经济是今年上交所的重点任务,要通过实施“新蓝筹行动”,支持新一代的BAT企业成长。

交易所争夺资源的过程中,将会给予新经济企业更好登陆资本市场的机遇,毫无疑问,新经济的大时代正在靠近。在这场新经济企业上市的狂欢中,券商和投资机构将随之起舞。

投行思路变革

交易所争夺新经济企业的资源势必将惠及券商,新经济上市地的丰富将极大增加券商项目执行的空间。

一位华泰证券的投行人士3月1日对记者讲道:“以前新经济企业例如互联网类的我们大多都推荐去纽交所,因为港交所同股不同权的问题没法解决,而已经有不错盈利能力的新经济企业我们会倾向于推荐在国内上市,但总体来说选择都是单一的。但2017年交易所间不约而同开始抢夺新经济企业的时候,选择一下就多了起来。”

另有一位北京地区大型券商投行部的人士讲道:“我们做新经济企业的项目时通常会给企业设计几条路线,包括A股,港股以及美股,但绝大多数企业并用不了多选,因为很多条件比对下来上市地基本也定了。但现在情况有变化,我们在和企业沟通的时候也鼓励企业看看不同市场谁的支持力度更大,择优上市,这种变化对于我们做项目很不一样。”

实际上,上市地的丰富意味着项目成功的概率增加,而多元化的上市地选择也将激发更多企业的上市诉求,根据记者了解,近期众多券商也在积极储备新经济企业的项目。

一位中金公司投行部的人士2月28日同记者交流时讲道:“今年一级市场怎么做,方向已经指明了,对我们来说港交所的改革绝对是利好,港股一向是我们的优势,我们手上也储备了更多新经济企业。”

如申万宏源也表态,目前公司正为多个新经济企业提供改制、辅导服务,并结合四新经济在医药、TMT、高端装备制造、环保等重点行业进行了广泛布局,储备了一批新经济企业项目。申万宏源已出台相关制度鼓励承揽发展速度较快、发展前景较好行业的企业。

拥抱新经济对券商业务的影响还体现在并购重组端。

“不仅是IPO,并购重组的基调也要随之变化,各家交易所争夺新经济资源对今年投行业务的执业思路是非常重要变量,要提前准备,不能等到市场出现变化我们再跟着变。”华南地区一家中型券商投行部的负责人2月27日对记者表示。

前述中金公司的人士则预判:“符合国家战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并购重组势必是2018年资本市场并购重组的主旋律。2018年,我们认为还是需要结合国家战略,这两年资本市场服务国家战略的意识在提升,并购重组的项目最好能够聚焦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优质好企业上。”

私募退出狂欢

交易所争抢新经济企业让券商忙碌起来,但另外一个群体也将迎来狂欢,这就是投资新经济企业的众多投资机构们。尤其是在A股市场改革步伐加快的背景下,这些投资机构将迎来退出的狂欢。

回顾新经济概念的产生不过五年时间,这五年时间里,众多投资机构密集投资了众多新经济企业,从产品存续的周期以及行业的规律来看,近两年也到了密集退出的窗口期。

狂欢的中心是新经济企业头部“独角兽”们背后的各路资本。

以市场传言或在今年上市的小米为例,这家企业的上市让其背后的VC/PE期盼已久。

根据记者统计,在公开的资料中截至目前,小米一共完成了6轮融资,投资方众多,包括晨兴创投、启明创投、IDG资本、淡马锡、DST、GIC、厚朴投资和云锋基金等数十家VC/PE机构。如果小米正式上市,众多机构无疑将迎来投资兑现的盛宴。

另一家知名的独角兽企业,估值750亿美元的蚂蚁金服最终上市“归宿”也备受瞩目。

这家成立于2014年的支付巨头,迄今已完成了B轮融资,背后投资方不乏传统金融机构的身影,包括中投海外和建信信托(中国建设银行子公司)分别领衔的投资团,另外还有中国人寿、中邮集团、国开金融、春华资本等。而在更早的融资历史中,蚂蚁金服还有获得云峰基金、海尔集团、金浦产业投资等VC/PE的青睐。

“简单来看,新经济中头部企业,也就是市场上讲的独角兽企业都被几类机构瓜分了,分别是BAT系,老牌的红杉,IDG等一线私募机构,这其中美元基金更多,还有就是近年来活跃起来的国家队,其他投资机构几乎很难能拿到这类企业的份额。”北京一家知名私募机构的人士3月1日分析。

但独角兽企业并不是新经济企业的全部,也有扎根于垂直行业的投资机构在这轮交易所争夺新经济的大潮中受益。

生物科技领域便有诸多这样的投资机构。“很多生物科技领域的公司都没有盈利,大多数产品都还处在实验阶段,我们跟这类公司的投资周期要比一般公司投资的周期长,但如果多地发行制度变化,如港交所就可能会允许未盈利的生物科技类企业上市,这样势必会缩短我们的投资周期,而这样的项目我们这五年投了不少,之后的两年可能会引来集中退出的窗口期。”上海一家专门投资生物科技领域私募的合伙人3月1日同记者交流时指出。

无论是独角兽还是一般的新经济企业,在上市地多元化,上市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势必将加速资本的循环。

“新经济涵盖的行业也不在少数,如果交易所争夺资源的过程中加快了企业上市进程和资本退出的速度或将形成更快、更良性的循环,也就说投资机构在完成这一批新经济企业的退出后,又将投向更多的新经济企业。投资机构退出的狂欢或也是新经济企业快速发展的资本基础。”硅谷天堂一位投资经理对记者讲道。

(编辑:杨颖桦)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