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节,记者第一次去了岳父的老家——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从成都出发,沿雅西高速往西昌方向行驶,在泸沽站下高速后,还要经过几十公里省道,翻越一座大山才能到达。
越西自古以来就是大小凉山地区的经济重镇,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变迁,以及地理条件的限制,这一地区的扶贫攻坚战正在进行。统计显示,目前当地有5万多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约15%,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从目前的情况看,留给越西县彻底解决贫困人口的时间已经不多——2020年,我国要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以及贫困县全部摘帽。
能否通过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方式帮助当地脱贫,是记者一路在思考和观察的问题。
旅游资源待通途
从直观上看,越西县城已经和西部大部分三四线城市的城镇发展水平相当,除了街道上有很多穿着彝族服饰的居民外,与其他地方并无太多差异,恰逢春节,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回乡,使县城显得异常热闹繁华。
越西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根据越西县政府的公开资料,当地拥有2000多年建制历史,同时是“文昌帝君”故里,诸葛亮南征旧地,南方丝绸之路途经点,又因为1935年七百多名彝汉儿女参加红军,留下了“彝族红军之乡”美誉。
越西县现有的成熟旅游景区主要有天皇寺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文昌故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以文昌故里景区为例,近年来,越西已经累计投入1.5亿元,完成占地面积3.4平方公里,包括拜仙桥、文昌大庙、和平彝寨、观音碧潭环湖景观带、观音河沿河观光带、零关主题文化广场等景点的建设,打造文昌故里景区,希望打响“文昌故里·水韵越西”旅游名片。
但是,尽管有着无酷暑无寒冬的气候条件,同时又有大量的历史人文古迹,在交通条件的制约下,越西难以有优势与雅西高速沿线的其他地区争夺游客资源。
从现有的交通条件看,进入越西县城主要有两条公路,第一条是从经过泸沽镇走W07县道,第二条是经过石棉县,走甘石公路。前者路况好,但耗时长,后者距离短,但路况条件差。
当地人都相信,只要能修通高速,越西是很有发展机会的。
今年攻坚60个贫困村
老黄是越西县一个贫困村的第一书记,也是岳父的中学同学。他对记者说,越西和凉山州其他地方一样,关键问题是如何带动村一级经济发展。2017年,越西县地区生产总值38.89亿元,增速8%;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896元的背景下,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8594元。而根据安排,2018年越西县的任务是要使得60个贫困村4938户20346人脱贫。
老黄说,东西扶贫协作、定点帮扶、对口帮扶以及领导挂点、部门帮村、干部包户是国家省州为加大对贫困县帮扶力量支持的制度设计。就村一级的扶贫干部构成讲,越西主要是有三方面人员,即驻村第一书记、禁毒防艾计生专职副书记,以及深度贫困乡镇党委副书记。
“现在各级政府对脱贫工作都非常重视,作为第一书记,担子很重,”老黄说,“村里面有哪家放鞭炮,我都要马上跑过去看,到底是生小孩了,还是有老人过世,因为要及时上网修改相关的贫困户已建档资料。”
阿瓦红军是岳父的另一个中学同学。阿瓦红军所在的白果乡,位于越西通往石棉县的甘石公路的一座山的山脊之上,几年前政府为他们修建了集中居住区。
记者获得的数据是,2017年,越西县共投入易地扶贫搬迁资金39616.9万元,将省州下达易地扶贫搬迁1423户6063人扩面增至2879户11998人,在21个乡镇、41个村实施搬迁安置,集中安置1426户5704人,分散安置1453户6294人。
“其实要说越西的可耕地面积并不少,”老黄告诉我,“但很多耕地是依山开垦,大型的机械设备上不去,播种收割还是依靠人力,再加上无霜期短,水源不足,很多地方只能种土豆,当地农民如果仅依靠种地,还不能实现脱贫。”
所以现在越西的做法,第一是推进“以购代捐”,国家、省、州、县四个层面购买贫困户蜂蜜、土鸡蛋、高山腊肉等农产品,以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第二是越西县开展的“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计划用2年半的时间,对贫困户每户培训1名劳动力,达到“培训一人、改变一家、脱贫一户”的目标,助推贫困群众脱贫。(编辑:吴红缨)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