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兴产业统计体系 支撑新经济加速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夏旭田 ,刘洋 北京报道
2018-03-07 07:00

当前,信息技术正在加速与制造业融合,并广泛渗透到医疗、养老、教育、文化等各行各业,催生出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这些,将成为中国经济新动能重要的发源之地。

“取消流量漫游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讲到此处,会场内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6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工信部将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加快开展套餐梳理和调整、系统开发和改造、测试和业务验证等工作,确保广大用户在今年7月1日前享受到取消流量“漫游”费这一红利。

分析指出,流量资费减少30%,将降低全社会的移动通信成本,有利于刺激多个新兴产业的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还要求,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推动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实施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

当前,信息技术正在加速与制造业融合,并广泛渗透到医疗、养老、教育、文化等各行各业,催生出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这些,将成为中国经济新动能重要的发源之地。

取消流量漫游费迅速落地

工信部部长苗圩3月5日表示,该部在近日的调研中发现,广大手机客户对流量区分本地流量和全国流量的计费方式意见比较强烈,因此今年报告提出要取消手机流量的漫游费,并降低移动流量每G每月的资费水平,“两项措施加在一起,到今年底移动流量资费要比去年下降30%以上。”

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的流量都分为全国流量和本地流量,两种流量不能切换。因此,在本地之外“漫游”时,用户可能面临即便本地流量仍未用完,但全国流量不够的话仍需要重新购买的情况。

中国信通院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部副主任魏凯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取消流量漫游费的呼声近年来一直都在持续,对用户来说,这是一项惠民政策,而对电信运营商而言,流量漫游费用本来就不应该收取。“移动流量在本地用和在其他地方用并不会产生额外的成本。”

在3月5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表示,人代会后,相关部门就会制定降低流量资费的办法和标准,推动相关企业按照报告的要求降低资费。“相关部门与有关企业的负责人都沟通过,他们也都是赞成的。”

工信部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移动通信业务中,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5489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从上年的38.1%提高到43.5%,对收入增长贡献率达152.1%,而话音业务则连续呈现大幅萎缩态势:2017年完成话音业务收入2212亿元,比上年下降33.5%,在电信业务收入中的占比降至17.5%,比上年下降7.3个百分点。

魏凯表示,取消流量漫游费是近数年来工信部持续推动的网络提速降费行动的一部分。

据苗圩介绍,提速降费在中国实施三年来,成效显著。“通过提速不提价、流量不清零、取消语音通话长途漫游费等措施,用户资费不断下降。近三年来,固定宽带单价平均下降90%,移动流量单价平均下降83.5%。”

统一新兴产业统计口径

目前,中国光纤宽带的用户数和手机宽带的用户数均为世界第一;50兆及以上带宽的用户数占家庭宽带总数的70%以上;移动4G用户数2017年年底已经接近10亿。用户基础的快速拓展,将为数字中国的建设加油助力,培育中国经济的新动能。

政府工作报告要求,要发展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新兴产业统计。

魏凯表示,中国此前已经制定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新经济蓝图,目前正在执行相应的三年行动计划。

他指出,当前信息技术正在加速与各行各业的融合,从而衍生出不同种类的新兴产业,然而后者并没有统一的统计口径,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晓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主要载体,以网络化、智能化作为显著特征的数字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走出增长停滞低谷、步入稳定复苏轨道的新引擎。

得益于庞大的用户市场基数、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构建的数字生态体系和持续不断的政府支持,中国有望逐步从全球数字经济的跟随者向引领者迈进,为新时代新经济的发展创造新动能。

不过,她指出,新的产业不仅包括数字化产品、系统及服务的行业本身,还包括应用数字化技术和解决方案的众多其他行业,以及由此衍生演化而出的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其内涵、外延和边界还没有得到完全清晰的界定,更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系统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运行监测机制,这削弱了政策制定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容易引起市场对产业的盲目追捧或冷遇。

为此,徐晓兰建议,尽快构建第三方数字经济运行监测平台,建立数字经济运行监测预警机制,提供科学、权威、客观、可信的统计与分析结果,支撑中国新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推动集成电路、5G等产业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推动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的上述重点产业大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所涉及的产业。“在部分领域,中国也开始具备一定优势,并且处于技术攻关的关键时期。”

以5G为例,当前5G正处于技术试验与标准形成的关键阶段。工信部表示,今年将加快研发进度,重点突破5G核心关键技术;加快试验外场网络建设,使产业具备预商用能力;加快5G预商用产品研发,培育5G完整产业链。同时,在3GPP和ITU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统一框架下,研究并推进中国更多的创新技术纳入国际标准,推动形成全球统一5G标准。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实施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

左世全表示,装备制造业有三个重点发展方向:高端装备、智能装备和短板装备。其中短板装备是指在战略性产业中存在瓶颈的装备,比如集成电路、机器人、新材料等产业生产过程中有一些专用设备和产线必须依靠外来引进,同时装备产业本身的核心零部件、控制系统等软硬件上也存在诸多短板。

“很多产品需要大量进口,而且还要受制于国外,这极大地制约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左世全说,“因此,从去年底开始,已经在论证实施一个补齐短板装备的工程,具体的办法还在研究之中。”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李东透露,该部今年将制定发布重大短板装备项目指南,启动编制重大短板装备创新发展指导目录。启动开展我国航空机载专项论证工作,发布无人机制造企业规范条件,制订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

去年底由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将工业互联网推上了风口,后者也首次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工信部信软司司长谢少锋介绍,今年将加快建设和推广工业互联网平台:一是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工程,研究制订平台建设及推广工程实施指南,遴选若干跨行业、跨领域的平台;二是实施百万工业企业上云工程,推动生产设备、研发工具、业务系统等云化改造和云端迁移;三是实施百万工业APP培育工程,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培育一批工业APP。

(编辑:陈洁,如有建议意见请联系:xiaxt@21jingji.com,chenjie@21jingji.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