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基金频亏 机构布局着眼退出路径

21世纪经济报道 姜诗蔷 北京报道
2018-03-08 07:00

近期某新三板基金持有人在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沟通时抱怨,“在2015年买入的某新三板资产管理计划仅剩一个多月就将到期,而目前净值只有0.6。面临巨亏,实在难以接受。”

而这只新三板基金,管理人为上海某基金公司,销售方则是国内知名的第三方机构。

曾经火爆的新三板基金如今正陷入尴尬。事实上,类似的案例并不在少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相关数据发现,在2015年成立的59只新三板私募基金中,仅有20只在2017年获得正收益,占比约34%。

有券商研究数据显示,未来三个月将有70只新三板基金产品到期,产品总规模超过60亿元。

但由于去年以来的低迷市场环境,基金的退出难题未解。

退出困境

伴随着2015年开始的新三板牛市,众多新三板资管计划涌现,大量资金被吸引进新三板市场。

当时成立的资管计划期限一般在2至3年,以此推算,2018年将迎来一波到期高峰。

但是,与2015年相比,目前的行情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3月7日,新三板做市指数收于935.87点,较2015年4月3日2503.63点的最高点下降了63%。

“在行情持续下跌的背景下,新三板基金多数肯定是亏损的。即使有的盈利,也无法变现退出,折价抛售的话,难免会亏损。”3月7日,联讯证券新三板研究院指出。

上海某基金公司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由于新三板流动性的问题以及政策不及预期,其实新三板产品2017年以来整体的情况都不好,我们的业绩还算行业中上了。”

据其介绍,其公司也是在2015年发起了多个新三板资管计划,产品的规模大概在十几个亿左右,集中在今明两年到期。

“近期也是因为产品快到期了,但业绩表现较差,我们也一直在与客户沟通。其实看市场点位就与2015年的时候相比都下降这么多,业内大家也都知道新三板并不好做,正处在一个艰难的时期。”该人士表示。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目前94只新三板私募基金中,有31只基金在2017年的收益为正,占比33%。此外,成立以来收益为正的基金也仅有28只。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新三板市场流动性不足,即将到期的基金面临着不小的退出难题。

“虽然产品中持有的股票一部分处在停牌阶段,但其他票我们都在准备陆续退出的。由于市场的流动性不好,我们卖出也是在一对一的沟通过程中,压力还是很大的。”前述基金公司人士指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此前市场上有部分新三板基金在出现退出困境时采取将产品延期的策略,譬如有投资标的停牌或无人接盘的情况。

“关于退出变现我们还是按照合同来,能够变现的在到期后必须要变现,停牌的股票我们也只能等待后续复牌后尽快变现。”该人士称,“产品展期需要所有资产委托人都签署补充协议并且一致同意。”

流动性难题

事实上,股转系统也在今年引入集合竞价制度,在新三板市场制度建设上做出更多变革。

这让部分机构已经感觉到曙光初露。

“协议转让向非连续集合竞价交易制度的变化,创新层对投资者结构和信披要求的提高等政策,使得板块具备了流动性改善的前提,且对挤出投机性小散资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环境将更有利于具备投资及定价能力的专业化机构。”3月7日,北京某基金公司新三板基金经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该基金经理认为,从目前披露的新三板优质企业盈利情况来看,企业的财务表现依然持续健康,盈利仍维持较快增长。宏观上,从经济和个股基本面来看,仍然具备稳定的运行基础。

“伴随着公募三板专户产品的集中退出期的到来,市场在承接抛压的同时,也在酝酿着因流动性而低估的整体性机会,将是新三板市场潜在的底部机会。”前述基金经理指出。

“一旦退出路径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则市场将真正打通资金从进入到退出的完整路径,从而带来新的增量资金和流动性改善。”前述基金公司人士指出。

不过,虽然制度改革已经开始推进,利好逐步落地,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要扭转这种低迷局面尚需时日,而且需要更多的配套措施。

“暂时还看不到好转迹象,必须有其他提高流动性的措施配合才可以。解决资金退出难和源头资金供给是关键。”前述券商分析师指出,“资金退出难是新三板的顽疾,现在市场流动性这么差,转板IPO也开始变得困难,机构很难变现退出。”

从成交情况来看,3月7日,盘中做市转让总成交0.7亿元,较前一日减少12.5%,集合竞价总成交0.28亿元。盘后协议转让总成交额为1.78亿元,较前一日减少56.8%。

联讯证券新三板研究员建议,提高流动性要先明确新三板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分工,允许公募、QFII投资新三板,加大创新力度提升市场竞争力,尽快批准含三类股东企业IPO上市,在税收政策上给予新三板一定的优惠,允许有多年A股市场投资经验的普通投资者投资新三板等。

“新兴市场发展初期经历一定波动是其逐步走向成熟一个重要过程。新三板市场目前拥有超过11000家公司,市场容量大,同时股转公司和监管机构也持续性地在规范市场和推进市场改革,长期来看未来仍然孕育着大量投资机会。”前述基金经理指出。

(编辑:李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