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唯美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建平:降低中等收入工薪阶层个税 为企业降低人工成本创造条件

21世纪经济报道 杜弘禹,戴春晨,李振,黄秀婷 北京报道
2018-03-08 07:00

2018年,“降成本”仍将是中国经济的关键词之一。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大力简政减税减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李克强还进一步强调,2018年全年我国将再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000多亿元,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作为制造业企业家,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唯美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建平一直是该话题的关注者和呼吁者。此次全国两会期间,黄建平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谈及2017年广东推出的“实体经济十条”政策,他表示,能够切实感受到制造业生产的综合要素成本的下降,而由此获得的实惠,则被转化为投入特别是科技研发投入。

这也是“降成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直观案例。不过,黄建平同时也建议,未来仍希望国家能在降低中等收入工薪阶层的个人所得税和企业融资成本上再加大力度。

降成本实惠转化为研发投入

《21世纪》:2017年广东推出“实体经济十条”,从用电、用地和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给实体经济企业提供一系列减负政策。作为制造业企业家,你有什么感受?

黄建平:这些政策应该说还是非常接地气的,让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好处。比如天然气的成本降低了大概10%,用电成本也一度降低了几分钱。另外,再加上错峰用电政策的鼓励,综合起来都能较为明显地降低制造业生产的要素成本。

不过,更重要的是“软成本”,最突出的是税收优惠。我首先的一个感受是,政府税收部门已经从原来将主要精力放在增税,转变为现在将精力集中在宣传、教育、发动企业如何运用好降成本政策去获取税收优惠,是在为企业提供辅导。

具体而言,去年我的企业无论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还是在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方面,都获得了很大实惠。并且,我们将这些降成本的实惠转化为企业投入特别是科技投入的加大,等于说有助于为企业谋求更高水平发展提供更多资源和动力。

不过,实体经济降成本仍有空间,我建议一方面是降低中等收入工薪阶层的个税,为工薪阶层争取更大福利增强幸福感的同时,为企业降低人工成本创造条件。

其次,建议通过将企业贷款服务费用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降低融资成本,融资是企业保障资金需求的必要手段,而目前企业贷款服务相关费用尚未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建议将抵扣范围扩展至该项业务,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大湾区建设将带来新机遇

《21世纪》:近年来的制造业转型升级,讨论得较多的似乎集中在技术层面上,比如智能制造,你认为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可供探索的制造业转型路径?

黄建平:我认为,不同行业的创新动力不太一样。比如,对于电子产品而言,创新更多会集中在科技方面的研发,而对于陶瓷这样的家居产品而言,创新动力的重要来源或许是设计,来源于艺术层面。因此,家居行业应该把创新的着力点放在产品的创意设计和文化含量打造上。但现实中,中国家居行业目前的创意和国外比有较大的差距。

这个差距显然需要弥补,弥补首先需要文化自信。原来,我们喜欢抄国外的设计,传统产业没有一个可以自己拿出来秀的,今天巴黎时装周发布的东西,明天中国的工厂生产线就生产出来了,这不就是比谁抄得更快吗?但最终我们还是要走出一条原创的道路。

我们应该有基于中国文化的自信,把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艺术消化,用于打造我们的产品。我们的企业在这方面作了些有益尝试,也尝到了甜头。

《21世纪》:我们知道,香港有着强大的生产性服务,其中就包括创意和工业设计,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香港的创意能力与珠三角制造业结合的前景,你怎么看?

黄建平:这方面大有可为。香港是一个国际大都市,香港的年轻人从小就沐浴在时尚品牌的氛围里,眼界不一样。我知道,现在很多的香港的大学生毕业之后都希望到珠三角地区工作,因为香港的市场空间有限。我想,只要他们转变观念,脚踏实地,愿意到珠三角地区来,把自己的前沿知识跟珠三角的产业对接,肯定是有用武之地的。

从更高层面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也一定会给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很好的助推和引领作用。以后,将会有非常多的人才、高科技企业、项目集聚在珠三角地区,而任何一个高端项目、龙头项目,都能够带来非常完整的产业链。这无疑能给很多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传统企业带来很多转型升级的机会。我认为,通过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珠三角的地区整体的科技创新水平和经济发展质量也都会有很大的提升。

加强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

《21世纪》:今年你带来了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为什么提出这个建议?

黄建平:对,这是因为我们有亲身遭遇。2017年,我们的美国工厂投产后收到很多贺信,但很蹊跷的是,没过多久我们又收到一些贺信,说祝我们继美国之后,在非洲赞比亚的工厂也投产了。我们一查,这个企业跟我们没有关系,背后是国内另一家企业。

这里面说明了什么?就是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随着中国企业不断走出去、中国资本不断输出,一些曾经在国内市场发生的假冒行为,也随着“一带一路”输出去了,“李鬼和李逵一起出海”,这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灰色地带,应该引起国家高度重视。

《21世纪》:那你对加强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有何建议?

黄建平:我的建议包括: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双边、多边操作层面的协作,希望能按照“互惠、合作、共赢”原则,在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改善知识产权基础设施、技术以及知识产权注册或审批能力建设的前提下,争取国内知识产权域外获得快速认可或直接认可,并在双边或多边知识产权争端解决的民事、行政、司法机制等方面达成合作协议,进而联合推行符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情的国际标准和技术标准。

其次,重视知识产权全方位协作,建立专利、商标、版权等部门共同参与的一揽子对外协作关系,最终构建在国家、省级外经贸部门牵头下的“以贸易引导知识产权对外协作关系”。

此外,加强“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推进我国和沿线国家建立知识产权数据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同时,发布企业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指引,为中国企业提供最大支持。并且,重要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由政府部门牵头处理,实现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方联动,避免让企业陷入单打独斗的艰难局面。

最后,应推动企业主动进行“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布局、预警,严厉打击傍名牌、抢注商标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中国品牌形象。对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等知名品牌给予优先保护,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坚持制止中国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编辑:吴红缨,如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duhy@21jngji.com;daicc@21jingji.com;lizheng@21jingj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