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丨怎样的小黄车,才是我想要的?

21世纪经济报道 杨清清
2018-03-10 07:00

我还记得2016年的夏秋之交,共享单车刚刚开始风靡的时候,一个朋友骑完之后,不无兴奋地表示,“运动的感觉真好。”

几个月后,进入冬季,另一位身处北京的朋友,这样向我描述他的骑车经历:“从起点到终点一共十几分钟,被风吹成傻子。”

受季节与天气变迁的强烈影响,是共享单车发展过程中绕不开的命题。这也无怪乎共享单车两大头部企业——ofo和摩拜——在去年冬季纷纷传出资金问题。活跃用户的减少是一个关键原因,当然,前期补贴用力过猛、“过冬”之前没有备足“粮草”,也是此次严冬为双方所留下的教训。

然而,这并非我想说的。我想说的是,似乎从出生之后不久,共享单车便一直伴随着诸多微词。除了会因季节因素导致单量波动之外,“看空派”还质疑着企业扎堆入局、单车治理、押金收取与监管等一系列问题。

这不仅仅是某一个企业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的现状,疯狂与无序席卷着2017年的共享单车行业。2017年2月,一份网友的手机截图中,赫然挺立着包括小鸣单车、小白单车、智享单车、熊猫单车等25个APP,街头巷尾也随处可见各色的共享单车。接踵而至的是共享单车的社会治理问题,随意停放现象几乎令人侧目,甚至有好几次,在北京二环路的应急通道上,还能够看到小黄车孤独挺立的身影。

诚然,我们可以看到单车企业在相关方面的努力。曾经无人管理、随意排放的自行车,现在开始有专人维护,每天将用户骑至各处的单车收集到一起,用面包车、平板车等送到地铁站前,一一列好。但这还不足以令人满意,如何通过制度设计,让用户自发将单车停至固定位置,仍有待考量。

如果说能否有序摆放,还只是社会公共层面的内容,那么押金的收取与管控,则与每一位用户息息相关。事实上,在长达数月的跟踪采访过程中,多位用户都对此表示了最高的关注度。即便是我所接触的单车“铁粉”用户(ofo、摩拜、哈罗单车同时使用,且从未退过押金),也隐约表示了对押金问题的担忧:“希望国家加强监管,促进共享经济发展,这才是利国利民的事。”

但监管是一方面,收取是另一方面。事实上,当前共享单车已经形成“倍数押金”现象,即单个用户单次享有单辆自行车,然而单一自行车上却寄押着多个用户的押金。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用户骑车结束后,车辆即还、押金即退,或直接免征押金,也是业内所应考虑的事。

此外,还有单车本身的品质问题。这也是单车企业增进用户体验、获取用户的关键要素。多位用户在采访过程中反映,ofo车辆的事故率较高,“经常刷了好几辆,都因各种故障作罢。”长此以往,难免失去人心。

回到本文最初的话题,共享单车的季节性特点,以及2017年的这场单车寒冬。通过大肆补贴快速撬动市场、形成用户习惯,固然是一大策略,但用户想要的,真的只是那一元两元的“小恩小惠”吗?能够被价格撬动的用户,永远都不是真正的忠诚用户。唯有当自身品质做到位、切中用户需求点的时候,真正的用户才会沉淀。

(编辑:张伟贤,如有意见建议请联系:zhangwx@21jingji.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