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陈玮:应对用血缺口,要开源节流强监管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王峰 北京报道
2018-03-10 11:43

血液为稀缺资源,血液库存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危重症救治中心主任陈玮介绍,近两年来全国出现用血紧张的大中城市已多达47个,在一些医院,互助献血的比例甚至达到了手术用血量的80%。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呈现出近年来的高峰。

陈玮介绍,我国目前献血的主要来源有三个:无偿献血,组织下的“无偿献血”和互助献血。

但我国居民献血率不高。2015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献血率要达到1%;到2020年,献血率达到1.5%。但即使与往年相比我国居民献血率有了大幅提升,仍然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3%标准。与我国毗邻的日本每年的国民献血率为4%,人均献血量为16毫升,美国为5%,人均献血量为20毫升,而我国的台湾民众献血率高达8%,人均献血量249毫升。

陈玮介绍,目前的无偿献血,仍旧是主要依靠年轻人群体在支持。北京80%以上的采血量来自流动人群,特别是外来务工群体,只有不到7%是团体献血,包括学生和一些其他社会机构。外来务工群体、学生是无偿献血的最主要人群。而正是源于此,当春节、寒暑假,此群体离开城市的时候,就会出现依赖性的“季节性供血紧张”。

陈玮指出,一项网上调研显示,83.8%的人表示不愿意献血是因为制度不透明,担心献血被牟利。我国的临床用血主要来源于无偿献血,但当公民临床用血却依然要交费。尽管《献血法》中说明该费用只交付用于血液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但该费用多年来广为诟病。

她介绍,我国目前对于无偿献血后用血费用的报销流程也较为繁琐,全国各地无偿献血用血者报销政策不一致。另外,公众对于当前的血液调配也有质疑。有些患者是慢性消耗性疾病需要长期用血,有些患者是急病需要立即手术,但有时候紧急救命的要不到血,而长期用血的却常常能拿到血。

此外,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存在相对地区限制,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大中城市,因此同样导致着用血量的地域性分布不均,大中城市供血紧张。

另一方面,随着医疗的迅速发展、就医需求的提升,以及不合理用血,我国血液消耗也在较快增长。

对此,陈玮建议,应从强化组织宣传,改变观念;完善信息透明化;优化血液调配;顺畅服务奖励机制等方面“开源”——扩大血液供给。

包括逐步实现血液管理与调配的信息透明化,定期进行信息公开,消除民众误解。加强自身管理,充分履行社会公益责任,加强内部监管,规范工作制度与流程,让无偿献血者可查询、可监督,充分知晓、信任并支持献血工作。

在不同地区之间,实现血液库存的实时查询与调配,使血液这一珍贵的资源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用,避免资源浪费。

针对我国人口流动特点,完善无偿献血者用血费用的异地报销机制,顺畅并简化报销流程,保障无偿献血者的应有权利。

陈玮还建议,通过进一步发展医疗技术;完善合理用血;加强监督执法等“节流”——控制血液使用。

其中,陈玮建议强化政府责任。要按照《献血法》的要求,加强对献血工作的监督管理。建立并督促卫生行政部门及行业协会对医疗机构合理用血的监督考核机制。严格执行针对血液管理的法治手段,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有效遏制有组织的违法犯罪行为滋生与蔓延。甚至可以考虑将献血管理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内容,以督促地方人民政府落实领导职责。

(编辑:吴红缨)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