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建议: 调整医药产业结构 支持中药大品种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朱萍
2018-03-14 07:00

■ 朱萍 北京报道

引领产业变革力量

无论是中医药还有化学药,要走向国际化并做大做强,首先要有规模,量变产生质变。未来,随着药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三医联动医改的深入和药品消费升级,整个行业将会进行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组织结构等的调整。

中国从医药大国变成医药强国,这是中国很多制药企业的梦想。在2018第十届医药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上,多位两会代表委员亦表示希望朝这个目标努力。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季强表示,要正视中国的制药产业,目前该行业发展现状和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距离。“2016、2017年,世界处方药销售50强名单中没有一家中国企业,而世界药物销售排名前100位的产品中也没有一个是中国企业生产。”

胡季强认为,中国市场很大,也应该鼓励中国医药产品做大。“未来,随着药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三医联动医改的深入和药品消费升级,整个行业将会进行结构调整,包括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组织结构等。”

全国人大代表、步长制药总裁赵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无论是中医药还有化学药,要走向国际化并做大做强,首先要有规模,量变产生质变。“要实现质变,量的积累还不够,所以我们要呼吁大品种。”

呼吁大品种

“药物销售排名第一位的修美乐,是184.27亿美元;第100位是辉瑞的伟哥,12.04亿美元。中国已经是排名全球第二的医药大国,但销售排名前100位的没有中国企业。”胡季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胡季强称,从医药流通行业统计看,国药集团2016年营收已超过3000亿元;华润医药2016年实现营收1567.05亿港元(约人民币1393亿元);上海医药2016年营收1207亿元,加上2017年并购的境外企业,营收可能会增加。

“但将它们分拆开来,医药工业营收占比很少,如国药集团仅100亿元左右;华润集团旗下有三大医药工业上市公司(华润三九、华润双鹤、东阿阿胶),加上华润紫竹药业,今年大概刚好200亿元。单一企业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的,仅有扬子江药业集团、恒瑞医药、步长制药等少数几家。”胡季强说。

对此,赵超指出,无论是中医药还有化学药,要走向国际化,并做大做强,“量的积累还不够,所以我们要呼吁大品种。”

赵超认为,中药大品种的发展具有产业全局带动作用,其基本特征是“临床价值大、科学价值强、市场价值高”。据了解,共有548个大品种入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报告(2017版)》,而目前我国中药品种批准文号有近六万个,大品种数量约占百分之一。

不过,国内已上市大品种因为一致性评价、注射剂再评价、工艺核对及医保控费限制辅助用药等影响,一些大品种用药销售额减少,排名开始下降。

如有统计显示,2017年上半年,2015年排名前五的产品中有3个排名和销售额都下跌。其中2015年和2016年都排名第一的齐鲁神经节苷脂跌落到第三;2015年排名第三的双鹭复合辅酶在2016年下降到第四位,2017年下降到第八位;2015年排名第五的奥鸿小牛血去蛋白在2016年排名第十位,2017年跌到第十八位。

“最近一段时间可以看出中药的使用量在下降。医保数据显示,目前化学药约占医保基金的65%,而中成药仅占医保基金的25%。如果受医保目录中中成药用药范围、以及辅助用药目录的限制,中成药的使用比例就会更低。”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同华在3月4日“声音·责任”座谈会上表示。

赵超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在一些新药评审过程中,辅助用药的概念(属于)不正确的定位。辅助与否应该由药品说明书来界定,药品说明书具有法律依据,确定了药品的疗效以及适应症范围等。

胡季强指出,近几年,在医疗终端、医保部门甚至媒体机构,有歧视中药的现象,如将中成药首当其冲列为辅助用药,在医保目录内的中药产品有颇多限制等,这直接导致社会舆论和政策层面歧视中药环境,对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提升是不利的。

“国家提出‘中西药并举’,而不是中药为辅助。如何并举,希望有关部门拿出有力的政策和举措,希望我们的中药企业加强自律和研发投入,真正助推中药这一民族瑰宝传承与发扬光大、走向世界。”胡季强指出。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中药大品种评价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有效性评价不足,未能确定真正的适应人群;科学性研究基础较薄弱,未能全面阐释作用机理;再者,中药大品种在研究上的协同创新还不够,未能形成有效研究的范式。

结构性调整

在胡季强看来,未来整个行业将会进行结构调整,包括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组织结构等。“药品供给侧改革的深入、三医联动医改的深入和药品消费的升级都将对医药行业有调整,而药企通过做一致性评价、工艺自查等也将淘汰一部分企业。”

海通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余文心认为,在中国的医药市场中,政府负担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增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医药行业的增速。“政府在2015年开始的这轮医改中,要求医院医生使用真正能治疗疾病的药品,辅助用药的需求应该被抑制。医药行业未来五到十年的发展,政府、医院、患者都会向这个方向转型。”

目前已有20多个省份对辅助用药、中药注射液等展开重点监控,并明确提出对这类药品要限用、停用。同时,国家人社部也开始释放信号,明确表示,在准入条件和使用管理方面,对只有安全性无显著有效性的“神药”坚定予以限制,确立价值导向的医保用药需求,“补缺、选优、支持创新、鼓励竞争”。

在胡季强看来,控费的矛头不能仅对准目前的大品种中药等,实际上,包括外资企业的仿制药和国内企业的仿制药都享受着不合理的价格。

胡季强以降血脂药立普妥为例称,其2003年进入中国市场时,中美按照汇率差价格几乎同步,当时一片药,美国卖8美元,中国卖8元人民币;2011年立普妥专利期过后,这个仿制药的价格跌至1美元,而国内立普妥品牌的仿制药价格未变。

在业内人士看来,现在正在推行的按病种付费核心目标,就是利用医保支付杠杆,实现医疗行为合理控费。这可以很好地调节医药产业结构。

“中国医保基金由政府统筹,相对于其他很多国家有很多优势,可以从付费机制、医院结构、用药预防合理性等多方面进行改善。未来将切掉低效/无效药品、提升仿制药质量,降低专利过期药价格,把这三部分省下来的钱放到专利创新药,让更多患者受益。”此前,诺华制药亚太、中东和非洲区负责人兼诺华集团(中国)总裁尹旭东博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指出。

(编辑:骆轶琪,邮箱:luoyq@21jingji.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