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构建智能制造全生态链 东莞打造大湾区先进制造中心

南方日报
2018-03-14 07:42

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粤港澳大湾区正从蓝图一步步走向现实,强大的制造业与创新力量的深度融合,将支撑起粤港澳大湾区赶超世界级湾区的梦想,而制造业正是粤港澳大湾区的脊梁。

即将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为东莞进一步发挥开放优势,创造一个更为宏大的时代战略机遇。“世界工厂”不负使命,提出了新的历史定位——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中心”。

“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过程中,我们将坚持制造业这个最大的优势不动摇。”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表示,东莞接下来还将推动与中心城市构建产业梯度互补发展格局,加快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

智造牵引新未来

计熟事定,举必有功。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正式提出。早在2016年底的东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东莞就把“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写进了党代会报告。

地处穗深港经济走廊的东莞,一直被视为通道型城市,依靠高度开放的经济体系吸纳来自全球的资源,成为令人瞩目的“世界工厂”。2017年4月,东莞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脊梁”是制造,而东莞是国际制造名城,将借此契机加快推进交通一体化、产业市场化、环境国际化,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制造中心。

去年9月审议的《东莞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提出,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将东莞打造成为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球的高端制造业集聚中心和国际经贸合作战略支点,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增长极和支撑点。

当5G预商用系统面向世界精彩绽放时,在东莞松山湖的华为终端,以及不远处长安的OPPO、vivo工厂,机械臂不停运转,一款款智能手机组装完成后销往全球各地。最新的数据显示,全球每4部智能手机就有1部产自东莞。

“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创新和转型,很可能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旧金山湾区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前所长肖恩·伦道夫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兴盛于大量运作高效、触感敏锐的企业,最终形成强大的产业动能。

目前东莞集聚了超过100万户市场主体,8万多家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6000家,先进制造业占比更超过了50%。良好的经济基础和产业优势为整个大湾区的创新成果落地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中山大学教授、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评价,“东莞是促进广深莞产业和科技合作的润滑剂和桥梁,具有独特优势”。

接下来,东莞将通过深入实施“倍增计划”,积极构建智能制造全生态链,着力培植更多优势支柱产业集群,以产品质量为突破口,以“质量东莞”“品牌东莞”建设等为抓手,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

桥头堡滨海湾新区

滨海湾新区是东莞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先行布局的一招妙棋。

2017年,滨海湾新区实现了提升定位、扩大范围、理顺机制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等一系列进展。原长安新区更名为东莞滨海湾新区,面积扩大为现在的交椅湾、沙角半岛、威远岛三大板块,由20平方公里扩大到包括海域面积在内的8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扩容了3倍多,极大地破解了东莞土地资源紧缺、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

从地理位置上看,滨海湾新区西接南沙自贸片区,东临深圳的大空港和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形成了连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创新高地的有力联系纽带。2017年12月,滨海湾新区建设工作方案获省政府正式通过,为莞邑大地这片新崛起的热土开发按下了快进键。

“去年省政府的规划把东莞滨海湾新区作为粤港澳合作先导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十大核心创新平台之一,所以我们在对接港澳合作、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上,都是粤港澳合作的一个先行区,都可以起到一个承载的新作用。”东莞市委副书记,东莞滨海湾新区、东莞港党工委书记张科这样分析新区在大湾区时代的发展机遇。

2018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滨海湾新区为龙头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引进集聚一批高端创新资源。

新区集聚优质产能的潜力初现。目前,以vivo、OPPO手机为龙头的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已经落子新区。2017年11月,紫光集团落户,拟投资1000亿元建设紫光集团芯云产业城项目,这也是东莞历年来引进的投资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项目。

滨海湾新区的规划建设正在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推进,这颗东莞引领未来之星正冉冉升起。

品质提升谋优势

环顾世界公认的知名三大湾区——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无不以开放性、创新性、宜居性和国际化为共同特征,都因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交通网络的多元化、快速化被认为是大湾区资源融合集聚的重要核心。

2017年底,穗莞深城际轨道全线开通运营。赣深客专东莞段,深茂铁路东莞段,中南虎城际东莞段,地铁1号线一、二、三期,2号线三期也将于近期开建。

最新出台的规划显示,东莞将有6条地铁线路无缝对接深圳,松山湖、临深片区与深圳的距离进一步拉近。

除了已定的1号线与广州地铁5号线对接,广州还有望再增3条地铁与东莞相连。佛莞城际线和穗莞深城际线设置了接驳换乘站点,未来从东莞到广州番禺预计只需要15分钟。

广深港高铁预计于今年第三季度完工,投入运行后,虎门到香港的时间将缩短到33分钟。

东莞与广深港的“一小时都市圈”正在悄然提速。

同城化代表区域发展进入更高级阶段。东莞提出了以轨道交通为核心进行规划的思路,发达的城际轨道交通将成为下一步东莞借力优势要素参与大湾区城市群竞合的“秘密武器”。

当21世纪的竞争最终成为人才的竞争,湾区城市靠什么留住顶尖人才?答案是宜居生态和城市品质。

打造充满活力的经济形象、生态宜居的城市形象,也正在成为东莞的共识与自觉。新年伊始,东莞市政府一号文在连续多年关注经济领域后,首次聚焦到了“推动美丽东莞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环境需要”上,并从规划引领、补齐短板、提升品质、彰显品位等方面提出20条政策“干货”。这正是这座制造业城市从以往重视生产要素到如今关注城市对资源要素承载力的写照。

在全球化区域布局优化与整合的变迁中,在迈入创新经济的发展新阶段,在拥抱变化和获得新动力源的征途中,东莞正与粤港澳大湾区同频共振。

(编辑:陈洁)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