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助巴塘:贫困地区如何突破产业、人才瓶颈?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果 北京、成都报道
2018-03-15 07:00

作为全国6个扶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四川脱贫攻坚任务依然繁重艰巨,剩下的贫困人口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深入推进产业、教育、健康、生态扶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截至2017年底,四川省农村贫困人口由2012年底的750万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17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1.5%下降到2.7%。

尽管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省长尹力在今年两会上仍提醒到,作为全国6个扶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四川脱贫攻坚任务依然繁重艰巨,剩下的贫困人口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的巴塘县,正是这样一个尚处于扶贫攻坚关键阶段的地区。成都市双流区援藏干部、巴塘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韩国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对于民族地区而言,扶贫更要扶智和扶志。

发展工业“千难万难”

和很多处于在大山深处的地区一样,巴塘并不为很多人所知。

巴塘县位于四川省甘孜州西部,东接乡城、理塘县,南连得荣县,西隔金沙江与西藏芒康、盐井、贡觉县和云南省德钦县相望,北与白玉县交界,县城与外界主要的通道为国道318线,从成都出发,全程约700公里,需要15小时。

巴塘县幅员面积81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73586亩,耕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0.6%。总人口52196人,其中农业人口45102人,占86.4%。

2017年,巴塘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8亿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0353元,低于四川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近2000元。

在这样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地区,要发展现代工业并不容易。细读2018年的巴塘县政府工作报告,便可窥见一二。

在提及工业项目“电解制氢项目”时,该政府工作报告称,“在招不来,引不进的情况下,积极研究利用贫困县、留州电量等政策,依托双流援建的优势,千方百计引进电解制氢项目”;在提及某水泥项目时,上述报告又用了“千难万难”一词。

成都市双流区自2012年开始,陆续将适宜当地发展的工业项目引入巴塘。“这些项目不仅可以发展地方经济,也增加了就业人口。”韩国梁说。

韩国梁认为,巴塘经济落后,不仅与当地区位条件差有关,交通不便也是长期的制约因素,目前巴塘对外的交通主要依靠国道318线,而每年冬季大雪封山,巴塘几乎与世隔绝。

一个好消息是,根据2018年巴塘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巴塘将全面开工建设G215线白玉至巴塘段、G215线县城过境段、S459线项目,并继续争取川藏铁路经停巴塘设站,加快推进通用机场前期工作。

由于位于金沙江上游水源保护区,巴塘在开发矿产资源等工业发展领域有一定限制。而旅游业是巴塘未来发展重心之一。2017年,巴塘接待游客50.7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5亿元,人均消费约994元。

事实上,尽管地处偏远山区,但每年的5-10月份,巴塘县城的所有宾馆都供不应求,因为这里是进藏前最后一个城镇,加之海拔相对较低,很多自驾进藏的游客,都选择在巴塘适应海拔,增加补给。

“我们提出要学习经济条件相似的九寨沟和稻城亚丁,它们是如何通过旅游业发展经济的”,韩国梁表示,“但在保护和开发并重的原则之下,真正要改变一个地区的现状,仍需要很长的时间”。

培育本土人才

双流区对口支援工作指挥部指挥长、巴塘县委常委、副县长谭永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扶贫的关键,不仅是带来资金和项目,也需要去改变当地的发展观念。

举例而言,过去巴塘的主要产业是农业和畜牧业,当地居民种植和饲养的苹果、核桃、藏鸡、藏猪等农副产品,由于缺乏市场意识不懂如何对外推销,水果成熟,烂在地上也没有人管。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将电商资源引入了巴塘,通过互联网帮助当地农产品卖到更远的地方。”谭永生说。

2016年,经过一系列的评比,巴塘两家农业公司成为首批重点孵化的“互联网+”农业企业。其孵化的具体思路是,双流区为其提供孵化平台,重点帮助巴塘的两家企业解决品牌、营销、产品深加工、质量认证体系等难题。同时,在双流创业中心为这两家公司免费提供办公场所,方便其在双流设立销售网点,拓展市场。

仅在2016年,在打通互联网销售平台后,“五彩藏乡丰美巴塘”系列特色农产品较2015年的销售额翻了3倍,直接带动帮扶巴塘群众82户,302人,其中贫困户41户,平均每户增收360余元,推动了41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谭永生认为,扶贫的关键,是在培养本土人才,这样有可能真正的让一个地方脱贫。而和很多贫困地区一样,人才却始终是制约巴塘发展的瓶颈。

具体而言,双流区的援藏干部在巴塘进入深入的调研后发现,当地若要真正实现脱贫,干部队伍、医疗和教育资源需要着力解决。

如在干部队伍的建设方面,巴塘县共有19个乡镇,各类干部2600余人,受区自然、经济条件等因素制约,近八成干部起点学历层次较低,多为中专或高中学历,客观存在人才总量匮乏、专业水平不高、视野狭窄、观念保守等现实问题。

韩国梁介绍说,2012年以来,双流区在对口支援巴塘建设中,大力实施巴塘“千名干部人才能力素质提升工程”,通过集中培训、跟班学习、对口帮扶、送训进藏等形式,培育各类干部2900余人次,极大提升了巴塘干部人才的综合能力,有力助推了巴塘脱贫攻坚进程。

此外,在贫困地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最常见的贫困发生方式,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当地缺乏专业的医护队伍。而通过双流区的培训和援助,巴塘的医疗条件也大为改善,截至2017年末,巴塘县级医疗机构门诊量从1.8万人次提升到9.5万人次。

如今,巴塘县的教育资源也获得提升。“以前当地百姓都是送小孩进寺庙,现在是送小孩上学校”,韩国梁说,“通过提高当地教育水平,可以有效的防止贫困代际传递。” (编辑:吴红缨,如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 liguo@21jingji.com;wuhy@21jingji.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