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湖州市长钱三雄: 深度融入上海同城化都市圈 聚引人才高质量赶超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尔德
2018-03-15 07:00

■ 王尔德 北京报道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塑造区域发展新格局。

“湖州要加快高质量赶超,必须跳出湖州看湖州,从区域发展的大格局中找准定位、发扬优势,特别是要加速融入上海同城化都市圈。”全国人大代表、湖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钱三雄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钱三雄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经济带,龙头是上海。2018年1月,“上海2035”规划正式发布,把湖州纳入了同城化都市圈,这为湖州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钱三雄

“两山”理念引领绿色发展

《21世纪》:湖州在融入上海同城化都市圈中如何找准定位、实现差异化发展?

钱三雄:2017年年底,国务院批复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规划明确,湖州是上海5个主要联系方向之一,沪湖廊道是5大重点发展廊道之一,沪湖是7大区域综合运输走廊之一,湖州被全域纳入上海同城化都市圈。对于湖州来说,这是一个时代机遇、战略机遇,必须牢牢抓在手中。

我们认为,湖州融入上海同城化都市圈,要坚持特色定位、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总的是坚持“两山”理念引领,突出绿色发展,打造高质量赶超发展的典范。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湖州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生态是湖州最大的优势,绿色是湖州最亮的底色。

湖州是绿色发展的先行地,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融合发展上走在前列,正在开展“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

湖州是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发源地,正在致力打造浙江的大花园、长三角的大花园。

“近水楼台先得月”

《21世纪》:湖州参与上海同城化都市圈有哪些优势?

钱三雄:总体来看,湖州文化、区位、生态、交通优势叠加,均衡、和谐、滨湖、美丽特质彰显。湖州融入上海同城化都市圈,有着天然的优势,现在时机成熟、缘分到了:

我们地缘相近。沪苏湖高铁已经开工建设,不久的将来,湖州到上海只需要30分钟左右。

我们人缘相亲。上海黄浦江的源头在湖州,两地又同属吴越文化圈,交往十分密切。去年我们接待上海游客2300万人次,我市长兴县有一个顾渚村,每年除夕在这里跨年的上海人就有2万多人。

我们商缘相通。目前,湖州供沪农产品达到百亿规模,湖州人在沪办企业超过2万家;湖州的外来投资,上海是主要来源地,月亮酒店、天使乐园、太湖龙之梦,这些闻名全国的项目都是来自上海企业的投资。

我们机缘相投。南太湖绿色发展新区已经被确定为浙江大湾区建设十大高能级平台,同时全市十个万亩大平台的产业布局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每个县区都具备承载百亿级大项目的能力。上海有产业外溢的需要,湖州有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新一轮的沪湖合作高潮正在兴起。

《21世纪》:湖州计划如何融入上海同城化都市圈?

钱三雄:“上海2035”规划的出台实施,使湖州融入上海同城化都市圈,从“单相思”转向“谈恋爱”,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推进“联姻”,实现“近水楼台先得月”,但也要防止“大树底下不长草”。

生态是品牌,我们将着力打造长三角的大花园。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把全市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大花园”的职能。

交通是基础,我们将着力打造沪湖通道上的门户枢纽。加快构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高等级航道“三高”对外交通系统,同时做好内部交通大提升的文章。

产业是根本,我们将着力打造绿色智造大走廊。以沪湖廊道为依托,牢牢抓住“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这三大支柱,加快传统产业高新化、新兴产业规模化,高质量打造沪湖绿色智造大走廊。

创新是关键,我们将着力打造产业创新接轨平台。以科技城建设、众创空间等创新载体为切入点,带动更多的人才到湖州创新创业,带动更多的科研成果在湖州大地上加速转化。

机制是保障,我们将着力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出台《深度对接沪湖发展廊道建设加快融入上海同城化都市圈四年行动计划》,在此基础上制定年度计划,明确重点任务,编制项目清单,实行挂图作战。

《21世纪》:在融入上海同城化都市圈的过程中,湖州拟出台哪些配套政策?

钱三雄:融入上海同城化都市圈,靠自然生长,恐怕要等到“花儿也谢了”,有什么样的政策措施就有什么样的成效。我们的政策措施含金量高,是非常给力的。

在打造产业政策最优市方面,湖州拥有“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两项重量级的国家级试点,国家和省给予最有力的支持。我们自己也叠加出台了两个“25条”,一共是50条政策。我们每年安排15亿元专项支持绿色智能制造、10亿元专项支持绿色金融。可以这么说,产业政策这一块,我们是最优的。

在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方面,2008年我们就启动了“南太湖精英计划”等系列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去年,我们又出台了扶持大学生就业创业两个“10条”、众创空间“10条”、地校合作“12条”。我们明确,用于科技和人才的资金上不封顶。人才来湖发展,现在是机遇最好的。

在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方面,今年,我们的重头戏是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抓好标准地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报备制改革,项目受理到开工许可的审批时限做到全省最短。同时,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把打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作为第一营商环境。

以“千金买马骨”的诚意聚人才

《21世纪》:城市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各地都在吸引人才,湖州有哪些对策?

钱三雄:人才不够一直是湖州发展的瓶颈,现在各地都在聚引人才,湖州不拿出绝招是不行的,我们有几个绝招:

第一招叫“买”。我们有“千金买马骨”的诚意。只要是人才来,我们签字的手不会抖一抖,我们讲过,这方面的钱上不封顶,用得越多,我们就越高兴。我们将出台“1+7”人才新政。

第二招叫“请”。就是要请“星期天工程师”,这种模式发源于我市德清县。沪苏湖高铁开通后,上海人半小时到湖州,像同城上班一样方便,我们“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在柔性引才上进一步加大力度。

第三招叫“聚”。我们提出,5年要聚引30万名大学生和其他各类人才来湖就业创业。

第四招叫“创”。未来五年,我们要扶持200家众创空间,把数以万计的“双创”人才吸附在湖州。

第五招叫“养”。古诗说“放尔生,放尔命,放尔湖州做百姓”,湖州的确是一个滋养人的地方,我们要进一步做好增强获得感的文章。

《21世纪》:在上海同城化都市圈中,湖州的房价相对较低,这也说明湖州具有商务成本低廉的优势,湖州如何保持这一优势?

钱三雄:房价相对较低,人才在这座城市的置业成本就低,人才和企业双方的压力和成本都会减轻,这是非常重要的商务成本。人才是最贵的,但最贵的部分不能由房价来构成。在上海周边,湖州的房价水平比较亲民,这是我们聚引人才的优势。要保住这一优势,必须综合施策,打出“组合拳”。

首先,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进一步落实好中央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把调控措施细化好、落实好,防止房价过快增长。近年来,湖州采取了不少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创新做法,实践证明是卓有成效的。

保障市场供应非常重要。经过前些年去库存,湖州不少区块房源明显偏少。下一步我们将把握供地节奏,同时督促已拍地块加快开发建设,防止房源紧张、房价急涨。

人才购房补贴政策必须落实。对人才购房进行补贴,可以有效减轻人才的购房负担。举个例子,湖州房价不高,100多万可以买100平方的房子,一位博士来湖就业,政府补贴35万,相当于首付就有了。

此外,各级政府还建设了一批人才公寓,暂时没有置业需求的人才可以拎包租住。

(编辑:包芳鸣)

王尔德

研究宏观经济、电动汽车、环保和新能源。著有《改革:新经济政策向何处去》。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