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债发行倾向短久期 流动性分化企业融资成本难降

21世纪经济报道 方海平 上海报道
2018-03-16 07:00

债券违约出现进一步恶化的迹象。本应于3月13日到期的“13丹东港MTN1”、本应于3月14日前兑付的“16环保债”均公布到期未能兑付,构成实质性债券违约。今年以来,曝出的债券违约事件还包括大连机床、春和集团、川煤集团等等。

事实上,2018年以来,尤其是春节后,整个市场资金面宽松,资本市场债市和股市双双走出一波小牛市,资金利率和债券收益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行,债券市场供需行情也有回暖趋势。不过,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虽然整体情况看似乐观,市场结构性分化却越来越明显。债券市场国债、政金债等流动性充裕,利率下行较多,但对于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而言,发债成本仍在上行。

除了违约频发,债券发行不成功的现象也愈演愈烈。根据东财Choice统计,2018年1月1日至今,共有总额达1660亿的债券取消发行,去年以来的取消发行总额达到13807亿元。

从市场整体情况来看,由于节后央行的大量投放,市场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宽松的状态。上周以来,尽管央行开始净回笼资金,但是市场资金仍然宽裕。节后债券市场走出一波小牛市行情,10年国债收益率由此前的3.98%的高位下行至3.83%附近;10年国开收益率也有此前的5.12%下行至4.79%左右。

天风证券固收团队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特殊结算成员和全国性商业银行是目前最主要的两类资金拆出机构;今年以来商业银行整体已经连续两个月净融出,反映银行资金供给意愿较强。2月份,全国性商业银行融出规模同比增长51.3%,定向降准和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CRA)释放大量资金,是整个市场资金面宽松的主要原因。

虽然近期整个债券市场利率中枢有所下行,但是各品种债券变化上仍体现出国债国开债全面下行、政金债涨跌互现、地方政府债和信用债则多数上涨的规律。

“央行将补充流动性方式从全面降准调整为精准投放,带来的流动性分化情况还是很明显的,资金优先流向了大型机构和大型企业,所以有些行业觉得钱紧,有些行业不缺钱。”一位机构固收分析人士表示。

“遭殃”的主要是中小型民营企业,一位为中小企业进行融资的机构人士指出,很多小企业现在处境很困难,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融资成本上升了不少,发行的高收益债也都卖不出去。

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资管新规的影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强监管政策之下,机构为了维持流动性稳定,越来越倾向于发行短久期的债券。从2月份的中债登和上清所托管数据来看,主要利率债托管规模增加1343亿;信用债方面,企业债托管规模下降293亿,中票托管规模小幅增加40亿,短融超短融托管规模继续大幅增加440亿。

另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东财choice终端统计,今年以来新发行的债券中期限为1年以内的债券在总体中的占比大幅提升。发行期数占比75%,发行总额占比84%;相比之下,去年初以来的这一占比数据分别为44%和67%。

发行成本上来看,尽管近期整个债券市场利率有所下行,但是企业主要的债券融资品种即期限在1年以下的短融超短融的发行利率反而是在上升的。从上周的利率变动来看,交易商协会公布的指导发行利率中,3A评级债券1年期发行利率上行1bp,3年以上期限均有所下行;实际发行利率加权平均值上,短融的发行利率上行了24.6bp。

托管数据还显示出,全国商业银行作为市场上主要的资金融出方,其对债券市场的配置方向是增持利率债减持信用债,信用债的配置机构主要是证券和基金。这种供需上的差异也使得信用债的成本难以下降。

(编辑:李伊琳,邮箱:liyil@21jingji.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