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力
在美国的经济指标体系中,就业率和失业率最为重要,但近年来这两者却出现了很反常的情况:原本有着此消彼长关系的就业率和失业率都在下降。《经济奇点:共享经济、创造性破坏与未来社会》一书提出了这个问题,并给出了耐人寻味的答案。
正如书中的副标题所揭示的,伟大的经济学家熊彼特首创的“创造性破坏”是其重大理论贡献,这在创新创业大放异彩的互联网时代又得到了进一步印证而广为人知。“创造性破坏”概念之所以深刻,就在于其一方面强调创造,另一方面揭示了创新的破坏本质。只是在现实中,在为创新带来的进步喝彩欢呼的同时,人们往往对与之如影随形的破坏及其对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重视不足。
上个世纪末的互联网革命全面引爆IT技术创新,创业的风口也已完成多轮转换,当下最热的领域恐怕非共享经济和人工智能莫属。所以,当看到《经济奇点》一书以《资本论》和《通往奴役之路》式的犀利,来痛陈这两者为代表的新经济领域对经济的威胁甚至灾难性后果,一时颇受触动。
共享经济的进步性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功于创造就业和提高住宅、汽车等资产、设施的使用效率,而且相关企业也鼓吹通过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变革可以让人、财、物获得更加平等的机会,但《经济奇点》作者史希文·希尔恰恰是从不平等的角度揭示其中的隐秘之恶。其中关键在于类似优步的这种劳动组织形式,他定义为“1099工人”——在美国税务机构的分类中,1099表格为独立投资人,与W-2表格的工资收入模式有明显区分。
“1099工人”没有任何健康保险、失业救济以及工伤补贴,也没有病假、带薪年假以及其他社会保障,最糟糕的是他们无法对抗所谓平台对个人的盘剥。只是,因为门槛够低,而且在美国有五分之四此类员工为兼职,所以这种缺失基本保障、以“赚外快”名义招揽廉价劳动力的模式在经济低潮期迅速扩张。
比起纳入税务体系中的“共享经济”,作者对“地下经济”提供的工作岗位有着更尖锐的批评。认为“这种灰色经济的市场连续不断地向更加恶劣的方向发展,到达一个临界点,然后开始沦入纯粹的自由劳动力社会和黑色经济范畴”。哲学素养深厚的史希文·希尔还清算了其思想根源,这正是美国近年来颇为流行的安·兰德式的自由主义或者无政府主义鼓动。其典型例子是被称之为暗网的非法网络物品和服务交易市场,比如乌布利希创办的“丝绸之路”网站就涵盖毒品、枪械以及谋杀、卖淫服务等各种非法内容,并通过匿名软件和比特币交易来逃脱政府的网络审查和法律制裁。
因此,在作者看来,“共享经济”和“地下经济”的繁荣正是美国近年来就业率和失业率指标令人匪夷所思同步下降的原因。《经济奇点》引述了斯坦福大学罗伯特·霍尔等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得出结论是,有400~500万人由中产阶级下滑到这种近似劳动力的炼狱水平中。研究还表明,最贫困家庭的年轻人就业率出现了5%的下滑,次贫穷家庭年轻人就业率下滑了5%。而女性下滑的速度比男性更快。
“马太效应”从来没有过时,这个趋势还在加速。书中专门有一章描述了“机器人和技术人正奔向你的工作”的可怕景象。因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往往侵蚀的是股票交易员、记者、律师、医生等具有典型的中产阶级特征的高端工作岗位,这样就有大量的人力资源沦为去做一些只需要低技能的、无法实现机器人化的工作,如家政服务、勤杂、保姆等。
按照《经济奇点》所强调的,社会不平等加剧和阶层下滑为“共享经济”和“地下经济”输送了大量的基础劳动力,这些“随时签约,随时解约”的工作岗位缺乏基本保障,近乎“经济难民”。与此同时,财富越来越集中在极少数特别有能力的人手中,这些人把国家最优质的资源都据为己有,“经济难民”们只能去争夺“共享经济”和“地下经济”的“废料”。这两个“奇点”会成为同一个未来的两个方面,那就是“技术封建主义会威胁美国梦所有美好和真实的东西,但也会使美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未来学家们预计2045年到来的“科技奇点”将超越人类、彻底改变人类文明。但在史希文·希尔笔下,人类社会即将到来的“经济奇点”将撼动现代文明的根基。作者强调这次“创造性破坏”对社会最致命的影响在于对经济治理的价值和原则的冲击,而这一直是公民社会弥足宝贵的凝聚力的来源。该书直截了当地告诫“共享经济”、“人工智能”等带来的“创造性破坏”事关基本的价值观、公民权利和社会契约,其严重程度足以让当今之文明社会崩溃。
《经济奇点》以“不平等”的视角将人们对正在兴起的新经济和自由职业者社会的美好幻觉打得粉碎。这让人想起罗曼·罗兰和茨威格见面时讲过的话:现在是一个需要保持警惕的时代,而且愈来愈需要警惕。(编辑 董明洁 许望)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