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合并后首单可转债获批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侯潇怡 深圳报道
2018-04-01 17:18

3月27日,平安银行公告称已获得银监会批复,同意公开发行不超过260亿元可转债,在转股后按照相关监管要求计入本行核心一级资本。

这是银保监宣布合并之后的第一单公开批复,也是今年以来第二单上市银行可转债获批。值得一提的是,3月12日中国农业银行公告的1000亿元定增融资计划轰动市场,如成功获批将刷新A股最大规模定增记录。同样在3月12日,银监会、央行等五部委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支持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意见》(下称“《意见》”)支持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拓宽银行资本补充渠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在已经发布2017年年报并披露资本充足率数据的13家A股上市银行中,均符合监管对于资本充足率的各项要求,但有7家银行在2017年资本充足率较去年同期下降,有8家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去年同期下降。伴随着去杠杆的推进,大量表外业务回归表内,银行业资本普遍面临一定压力。

 

拓宽资本补充渠道服务实体经济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目前有12家A股上市银行公布了再融资计划。有银行人士预测,随着对于银行多途径补充资本的鼓励,这一需求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去年以来监管层加强了对银行业,尤其是针对影子银行的乱象治理,“强监管之下,很多业务回表。银行承接表外回表的能力有限,可能会导致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上升,融资难度加大。因此从宏观审慎的角度来讲,适度允许银行业进行资本工具方面的创新,更好地补充资本,对稳定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有很大好处。”

从刚刚获批可转债的平安银行情况来看,平安银行2017年传统表外业务压缩1945亿元,降幅35.37%;平安银行2017同业非标业务压缩684亿,降幅18.34%。伴随着银行系统内去杠杆,资本压力有所抬升,资本充足率从2016年的11.53%下降到2017年的11.20%;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2016年的8.36%下降到2017年的8.26%。

此前有券商报告指出,可转债全部转股后,可提高平安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24个百分点,可缓解其资本压力。

记者采访中发现,银行业对于资本充足问题在今年表现的更为关注,即使是资本充足率一向相对较高的四大行,也表态将注意补充资本。

农业银行行长赵欢在业绩发布会上回应1000亿资本补充计划时表示,农行现在资本充足率虽然符合监管标准,但是资本缓冲的空间不够大,未来从满足监管要求看,也需要及时补充资本。

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很关注农业银行的资本补充方案,也会时刻关注工行的资本充足情况。

资本补充支持业务转型

去年以来,银行业加快转型表外业务持续收缩,零售业务占比提高,不少银行大力推进零售转型,但在如今宏观经济转型、资产质量承压的大环境下,银行的业务转型对资本充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赵欢指出,资本充足率较低影响了农行资产业务的发展,未来资产增加后可以支持更多风险资产投资,带来更多业务、利润的增长。

一位城商行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对公业务为主向大零售转型的过程中,资产质量、资本压力都是牵动未来发展的难题。转型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很长时间调整,也需要不断加大投入、进行优化,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这个过程中,只靠净利润的内源补充很难满足发展需要。

“面临相似境遇的中小银行很多,近年中小银行补充资本的渴望越发迫切,大家都渴望尽快上市,但监管趋严,IPO之路并不容易,”他补充道。

虽然银行转型需要资本支持,但外源补充资本也并非万灵丹,核心还是经营。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现在的监管要求看,银行要想充足的补充核心资本,首先需要搞好经营。只有提升了经营业绩,才能更好地转股。经营与资本补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谢永林进而表示:“《意见》的整体思路反映了监管希望银行业能健康稳定发展,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

(编辑:周鹏峰)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