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集团发布公有云战略 掘金企业级业务

21世纪经济报道 倪雨晴 成都报道
2018-04-03 07:00

据悉,紫光云基本上调用了整个紫光的资源,包括新华三、紫光云数、紫光股份、紫光软件、紫光数码、紫光西数等云网板块企业。紫光集团在启动整个云战略以后,会成立一家一级子公司——紫光云公司,并且紫光云会和紫光云数合并,统一成一个团队,追加投资120亿元。

3月30日-31日,在新华三2018 NAVIGATE领航者峰会上,业内猜测已久的紫光公有云战略正式发布,这意味着紫光集团“芯云战略”中的云网板块再添一瓦。此前,紫光集团的云计算主要是旗下新华三集团等公司的私有云业务,如今“公私兼备”的云业务成为紫光集团今年的重要战略布局。

但同时,业内也发出质疑:紫光云能否后发制人?毕竟,紫光晚于亚马逊、微软、阿里、金山、华为等企业,并且当下的云计算已经进入巨头纷争的状态。

紫光集团高级副总裁王竑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道:“紫光云不是从零开始,云计算方面的投入基本上调用了整个紫光的资源,包括新华三、紫光云数、紫光股份、紫光软件、紫光数码、紫光西数等云网板块企业。集团在启动整个云战略以后,会成立一家一级子公司——紫光云公司,并且紫光云会和紫光云数合并,统一成一个团队,追加投资120亿元。”

不过,紫光云目前还处于战略发布阶段,真正落地还需要一段时间。按照规划,今年4月其公有云1.0上线,6月30日正式开通华南和华北两个区域的服务,到10月,公有云能力具备并建立四个区域。

尽管业内普遍认为公有云市场已经进入“下半场”,但云业务背后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市场依旧庞大。根据IDC的预测,到2020年,全球数字化转型相关行业的增加值将达到18万亿美元,中国GDP的20%将来自业务数字化转型的增加值。

迟来的玩家

紫光集团无疑是中国半导体的国家队,近几年来完成十多笔中大型并购,将众多半导体细分领域的旗舰企业收入麾下,组成了一个庞大规模的产业矩阵。在芯片领域,紫光集团于2013年以17亿美元收购手机芯片制造商展讯,同年又以9.1亿美元收购通信芯片制造商锐迪科电子;在2015年9月,紫光向西部数据注资37.8亿美元成为后者的最大股东;同年9月,紫光集团以23.94亿元收购台湾存储芯片。

可以看出,紫光的并购逻辑非常清晰,从处理器芯片、存储器芯片、到企业级整机服务器,覆盖整个上下游产业50%的领域。

在企业服务器领域,紫光集团在2015年以25亿美元收购惠普旗下H3C“新华三”公司51%的股权,成为该公司的控股股东,2016年新华三集团正式成立,成为紫光云业务的核心企业。从私有云拓展到公有云,用紫光云总裁吴健的话来说:“对合作伙伴而言,紫光过去是卖盒子,现在变成了卖服务。”

据IDC预测,2021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收入预计达到10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33%;同时,互联网用户虽然是公有云的最大消费群体,但占比呈下降趋势,而制造业、金融、行业ISV、政府等企业级用户成为公有云增长新的驱动力。这些企业级用户也是紫光集团、新华三的重要客户,因此紫光集团也急需在公有云市场上抓住原有用户并寻找增量。

据悉,紫光云只针对企业级用户,从行业云和城市云两大维度推进公有云建设。吴健告诉记者:“其实B端的用户我们一直在做,包括苏州工业云、政务云等等,新华三现在已经做了300多个城市底层的IaaS。你会发现其实公有云的厂商走了很多弯路,刚开始没有多级的设计,没有SDN的设计,没有VPC的设计,再去做改造的时候是极困难的。而我们是一张白纸,直接采用目前最先进的架构去设计和执行。”同时,紫光集团的庞大资源、新华三技术积累也是紫光云进军企业级公有云市场的筹码。

即便如此,紫光云依旧面临着内外挑战。紫光云联席总裁焦刚谈道:“这种端到端的服务需要7×24小时无缝运营,这对我们紫光来说是个重大挑战,因为紫光原来的基因是生产设备;第二,我们以前做过私有云,但是因为公有云的服务是有公共基础设施,未来所有的运营必须在云的架构上开发PaaS或者SaaS的应用,这就需要建立一个生态,因此也是很大的挑战。”

此外,竞争对手也频频出招。就在上周,微软宣布了重组计划,新成立的第一个部门是“体验与设备”事业部、第二个部门就是“云与AI”事业部,云业务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华为在2017年成立新的云BU,据悉,去年其云服务的用户数和资源使用量增长了3倍;阿里云在国内公有云市场上占比第一,并持续进行产品化,在近期的深圳云栖大会上,阿里云还宣布2018年将战略投入边缘计算技术领域,并推出首个IoT边缘计算产品Link Edge。

掘金数字化转型

尽管公有云领域竞争激烈,但在吴健看来其发展空间依旧巨大。“从市场来看,BAT等都在做,做到今天为止也就200亿的市场,相对整个IT市场来讲,这个空间仅仅是刚起步。一旦进入产业互联网、进入到传统行业、企业级市场,这至少是十倍以上的规模。接下来,云计算不管是从销售模式还是交付模式,还是从技术本身,都有很大变化。”他表示。

事实上,除了紫光云,阿里云也已经在发力企业级市场,这背后是众多行业对数字化转型的需求,这也是IT企业等云提供商的红利。

据毕马威预测,2017年,数字经济在中国GDP中的占比将达到36%,实现29 万亿人民币的贡献,到2030年时,这一比例将会达到77%,超过153万亿人民币的GDP贡献将来自于数字经济。而数字经济也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 2017年3月,数字经济首次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在2018年3月,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发展壮大新动能”,“为数字中国建设加油助力” 。

焦刚告诉记者:“根据经验,最有价值的云计算业务均是企业级业务,它的利润率都在20%左右。我从2011年开始做云,这5年确定了云计算在中国业务模式、商业模式,下半场讲的是规模发展。”同时,他认为面对大体量的企业级客户,紫光云在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上有优势,“成本最高的部分是服务器采购,而新华三本来就是做服务器的,紫光还做芯片,所以将来我们要做定制化的服务器、定制化芯片。”

同时,紫光云百城百业融合布局已经展开,涵盖了工业、建筑、政府、交通、信用、新成员等多个领域。2017年,紫光政务云、工业云、教育云、粮食云、交通云和农业云在南京、苏州、连云港、郑州、沈阳、天津、武汉、广州、东莞、昆明、拉萨等地市相继落地。

在展会现场的行业应用上,记者也看到运营商、政务、智慧校园、金融、智能制造等方面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其中,在政务信息化建设领域,新华三集团方面表示,中央部委的应用份额超过70%。不过目前这些案例更多地集中在私有云领域,接下来紫光公有云落地后,将根据产业需求来设计新的解决方案。在此次峰会上,紫光集团就发布了新城市运营平台,并将在紫光云的基础上建设智慧城市。(编辑:黄锴,邮箱:huangk@21jingji.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