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自贸区产业规划出台 2020年新兴产业收入突破5000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果 ,郭婧玉 重庆报道
2018-04-05 07:00

《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于日前印发,总体目标是2020年基本建成“一枢纽三中心一基地”,其中新兴产业是销售收入目标确定为突破5000亿元。

重庆社科院“一带一路”投资与贸易实验室主任兼首席专家、制度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李敬认为,重庆自贸区要发展产业,还需要能产生一定辐射和带动力的核心大型企业。此外,重庆自贸区的重点是探索陆上贸易规则和投资规则,因此只有真正打开“一带一路”国家市场,才能发挥重庆自贸区的作用。

做大南向国际贸易

在重庆自贸区的产业定位方面,其总体目标是“一枢纽三中心一基地”。

“一枢纽”是指以多式联运为核心的内陆国际物流枢纽。重庆华达集团董事长王维燕认为,尽管重庆拥有诸多物流优势,如江北机场、果园港等,但若要进一步在自贸区的框架下打造多式联运的物流体系,还应注重公路物流体系的建设。

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办主任谢静称,多式联运的便捷性转换,以及综合口岸的开放,都是重庆自贸试验区下一步突破的重点。

谢静认为,现行的口岸无论水港还是空港都属于单一口岸,两港之间的便捷化通关并未打通,这成为重庆自贸试验区发展多式联运体系的制约因素。

下一步, 重庆自贸区计划从推进建设多式联运监管中心、发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完善通道间互联互通等三个方面着手推进新区多式联运体系建设。

在发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方面,重庆有意以整合多式联运多方运行为主体,搭建多式联运综合服务平台。届时,铁路、港口、机场、公路等物流方式均纳入该平台,接入海关、国检等相关部门监管网络,实现一个端口受理,系统交换数据,终端节点反馈的闭环流程。

在重庆渝新欧班列的运力和运行效率获得持续突破的同时,重庆有意做大南向国际贸易。根据上述规划,未来将依托渝黔桂新南向铁海联运通道和重庆—东盟“五定”公路货运班车,开展铁海联运和跨国公路联运,做大南向国际贸易。

规划总体目标中的“三中心”,是指建成以货物贸易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中心,以金融结算便利化为抓手的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以互联互通为目标的现代服务业运营中心。

“三中心”的目标为到2020年,外贸集装箱吞吐量达到70万标箱,国际物流贸易额950亿元,各类金融机构达到1300家、金融结算总额超过5万亿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超过60%。

大数据智能化成关键词

上述规划提及的“一基地”,即到2020年,重庆将建设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

与2017年3月印发的《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相比,上述规划对重庆市的产业发展定位与发展重点进行了进一步细分。其中,明确了发展七大产业集群,即先进制造、现代物流、国际商贸、金融服务、专业服务、信息服务、文化旅游。

基于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的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发展理念,贯穿于重点培育的七大产业集群中。

在发展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方面,规划提出了重点发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产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国内智能汽车产业基地。

在信息服务产业集群方面,提出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产业,拓展大数据增值业务产业链条,以形成服务全球的云计算全产业链。

在发展现代物流产业集群方面,除了继续强调构建覆盖铁、公、水、空多种运输方式的国际物流运输体系外,还要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提升物流业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

根据重庆市经信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重庆共有大数据智能化产业企业约30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约900家。据统计,2017年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实现销售收入约3500亿元,同比增长30%左右,增速快于全市规模工业产值增速20个百分点。2018年,预计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可实现销售收入约4500亿元。

根据上述规划,到2020年,包括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智能汽车等新兴产业集群力争2020年的销售收入突破5000亿元。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长唐良智指出,重庆对于大数据产业的培育,不仅有利于优化国家产业布局,促进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还将当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支点,辐射带动西部地区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编辑:李博,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liguo@21jingji.com,libo@21jingji.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