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生:美国挑起贸易摩擦是要围堵中国成为制造业强国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郑青亭 博鳌报道
2018-04-08 13:33

   4月8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轮美国对中国挑起贸易摩擦的核心是担心中国成为制造业强国会对美国构成威胁,这实际上是十分不公平的,将给全球经济带来伤害。

    张燕生认为,去年,全球的GDP、贸易、投资和制造业好不容易从长期低迷的泥潭里拔出来,在这个时间点上中美发生贸易摩擦会给人们对全球经济的预期带来伤害。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6%,全球贸易增速也为3.6%,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约1.8万亿美元,全球制造业PMI增长约3.1%。“按照我国领导人的话来讲,合作是中美两个大国唯一正确的选择。因此,我希望两个大国能够同舟共济、共同合作。”

    至于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摩擦的动机,张燕生指出,特朗普是为了“美国第一”、“美国优先”的目的,对“中国制造2025”亮剑,就是为了阻止中国成为一个制造业强国。但实际上这非常不公平,会给全球经济带来伤害。

    张燕生说,过去四十年,中国是世界制造大国,但大而不强,这是因为那时候我们最重要的使命是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我的制造业的转型是从代工开始,知识产权不是我们自己的,品牌不是我自己的,渠道不是我们自己的。为了发展市场经济,我们宁可做小经济体模式代工。那么现在是不是应该从代工转向自主的知识产权、自主的品牌、自主的营销渠道?”

    张燕生解释道,中国希望通过中国制造2025从模仿走向创新,从过去四十年高速增长转向未来四十年的高质量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像孩子一样,有他的3岁,有他的8岁,有他的15岁,有他的18岁,他在不同的阶段有他的计划,使自己能够走向绿色、共享、包容和创新。”

    张燕生认为,美国应该尊重中国的发展需求,不该对中国动用贸易摩擦手段,中国目前对美国的回应还是“比较柔和的”。至于当前的贸易摩擦还要走多远,他认为,其实比得是双方的耐心,什么时候双方痛了就停了,不痛就不停。

    他强调,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日贸易摩擦相比,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非常不一样,因为中国是一个大国,自身的结构是非常多样性的,有很大的回旋余地。“中国就像一个世界,因此,当前对中国的直接影响是不大的。”

    至于美国说的要缩减10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张燕生认为,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已经买到了进口是整个国内消费的85%,这对美国两百万农民有利,但会伤害到中国四五亿农民

我还买吗?就像我跟一个美国朋友讲,我说你们老是让我们进口农产品,我们进口农产品有利于谁呢?有利于两百万美国农民,它会伤害谁呢?它会伤害四亿到五亿中国的农民。

    “这里最重要的问题是,美国的高科技为什么不可以对中国出口呢?这一次的摩擦不仅限制高科技出口,而且要断绝未来高科技双方合作的可能性——它不但要限制中国企业到美国投资,还要限制美国企业到中国投资。”张燕生说,“要是这样搞的话,老大和老二下一步怎么才能够回到一个合作的基础上呢?”

    张燕生认为,从这个角度来讲,还要从美国和中国的长远利益考虑双方贸易顺差的问题。随着中国原产地的不断多元化——中国将是全球投资、全球生产、全球出口、全球物流、全球服务,中国的出口慢慢就会变成全球分布了,中国的顺差会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持续减少。

    打铁还要自身硬。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未来四十年中国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张燕生认为,在下一步的高质量发展中,资本市场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打造世界一流的直接融资体系,让中国人每一个节省下来的铜板有效率地配置在我们需要的那些领域,比如创新、民生、绿色和协调发展。

    张燕生认为,中国下一步会加大力度推进金融领域的改革开放和结构深化,尤其是直接融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更加充分地发挥香港的优势。“如果能够让它和内地的金融发展结合到一起,我们未来在金融部分的国际竞争地位和下一步的现代化会比过去四十年走得更快、走得更好。”

(编辑:赵海建)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