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球应急可转债发行激增至1330亿美元,中资银行占42%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辛继召 深圳报道
2018-04-11 17:44

中资银行的一举一动,都影响到全球应急可转换债券(CoCo bond)市场。

4月11日,根据国际评级公司穆迪的数据,2017年,全球应急可转换债券的发行规模激增68%,达到1330亿美元。这是由于中资银行重返该市场所致。

中国四大行中的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均于2017年重返市场,在去年四季度分别发行了135亿美元和92亿美元应急可转债。整体来看,中资银行发行了约562亿美元应急可转债,是2016年的6倍,占全球总发行额的42%。此前2014年至2016年,中资银行发行应急可转债规模分别为588亿美元、186亿美元、76亿美元。英国和西班牙银行的应急可转债发行在欧洲的占比最大,其发行规模在全球的占比分别为9%和7%。

对于中资银行,2017年应急可转债发行大增,反映了新的监管资本要求以及遗留的普通次级债被逐步淘汰和置换。

穆迪预计,2018年,中国的发行规模可能会略低于去年,但5年置换资本可支持其他地区的应急可转债发行。所有未偿应急可转债中,约280亿美元可在2018年提前赎回,而另有9.92亿美元今年到期,估计2018年至少有290亿美元应急可转债可能会被置换。

据公开信息,所谓应急可转债,是一种具有自救功能的混合型资本债券,可通过债转股或者减记本金的方式帮助银行在危机时刻吸收损失,补充银行资本,提高银行持续经营能力。自2009年英国劳埃德银行发行首只应急可转债以来,应急可转债日益受到欧洲及亚洲银行的欢迎以及机构投资者的追捧,中国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应急可转债发行国。

(编辑:马春园)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