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选择在德国上市,除了考虑到中欧所的因素外,德国当地的制造资源也是一大参考。”
继56亿美元鲸吞GEA(GE家电)后,海尔再次向国际市场迈出大步。
4月10日晚,青岛海尔(600690.SH)发布公告,拟在中欧国际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D股市场(下称“中欧所D股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本次发行上市将通过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的准入并挂牌交易实现。
中欧国际交易所是上海证券交易所(40%)、德意志交易所集团(40%)、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20%)三家合资设立的公司,2015年11月在德国法兰克福正式开业。目标是面向全球投资者开发并推广以中国和人民币相关资产为标的的金融产品。
若此次上市成功,青岛海尔有望成为首批在中欧所发行D股的企业之一。去年,青岛海尔实现收入1592.54亿元,同比增长33.68%;归母净利润69.26亿元,同比增长37.37%。整体营收规模仅次于美的,位居国内家电集团第二名。
但由于公司近年积极推动人单合一、智慧家居、智能制造生态平台等战略转型,加上收购GEA背上高额债务,青岛海尔负债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去年9月,青岛海尔开启大笔融资,拟公开发行可转债总额不超过56.4亿元,以解资金之渴。
对于这次海外上市融资计划,青岛海尔在一份通告中表示,“在D股成功上市后,将会进一步促进公司深化整合及拓展全球化渠道、研发、制造等资源,持续产品升级,不断提升用户体验,扩大‘海尔’品牌的全球竞争力,将‘海尔’打造成为当地主流品牌。”
计划德国上市
为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2015年10月29日,上交所、德交所和中金所按照4:4:2的比例,共同投资2亿元合资成立中欧国际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即“中欧所”)。
德交所是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的运营主体,后者的上市交易规则适用于中欧所D股市场。中欧所利用德交所市场基础设施,为国际投资者在欧盟监管框架下,投资中国公司及中国相关的债券、交易基金等产品提供了新机遇。
中欧所发行的首批D股将采用A+D模式,即A股蓝筹上市公司到中欧所发行D股,发行需经过中德两国监管机构的审核和批准,上市和交易都采用德国股票市场相关规则,受欧盟法律监管。据路透社报道,除了青岛海尔以外,还有另外两家中资企业向中欧所提交了上市申请。
中欧所联席首席执行官陈晗此前表示,中欧所正加紧与发行人、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及中德双方监管机构密切沟通,力争在2018年顺利推出首批D股。在他看来,中国企业通过发行D股募集资金,其募集资金使用便捷且可降低汇率及资本跨境流动的风险。此外,在A股市场收盘后,D股市场开盘可覆盖部分美洲日间交易时段,延长交易时间,将有利于中国企业股权结构的国际化与多元化。
11日,一位参与该项目的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随着海尔国际战略的推进,近年公司一直在物色适合的海外资本市场,最终选择在德国上市,除了考虑到中欧所的因素外,德国当地的制造资源也是一大参考。
“随着欧洲经济增长持续向好,此次D股上市完成后,将有助由资本市场反促业务发展,以深挖欧洲家电及零售消费市场的商机,推动整体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青岛海尔在一份通告中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德国资本市场有被称为欧洲最严厉的上市标准。德交所规定,IPO公司的首发股份总面值不能少于5万欧元,股票面值不低于2.5欧元,在官方市场申请发行股票的最低市值为125欧元,流通不少于25%,营业额一般达到5000万欧元,企业至少保持三年盈利记录,此外还需披露季度报告、国际会计制度、企业日历、投资者关系等。
但同时,在德国的上市成本一般不会超过上市融资额的15%,甚至更低。据统计,1999-2006年间,在法兰克福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的公司,总成本平均为总融资额的3.3%-8.7%,远低于伦敦(11.7%),而且融资额越大成本反而越低。
据公告披露,这次青岛海尔D股上市的发行方式为国际配售,拟发行股数不超过4亿股(超额配售权执行前)。目前,海尔尚未确定具体发行规模,但据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说法,其发行规模约为10亿欧元。海尔董事会将在4月27日的2018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就上市提议进行表决。
海外补血护航转型
近年来,在创始人张瑞敏的带领下,海尔着力推动国内市场零售转型、践行“人单合一”模式、实施大厨电战略,并先后构建了U+智慧生活平台(U+homeOS)、智能制造平台(COSMOPlat)等生态圈,加快产品智能化进程,同时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此前透露,海尔今年将加快开放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Plat,预计今年平台交易额将达4000亿元。目前,COSMOPlat模式已在农业、服装、钢铁等12个行业复制,平台上持续进行交互的用户有3.2亿个,注册企业390万家,通过平台实现大规模定制式转型的企业3.5万个,智能终端超过2121万个。
但在平台建立的头几年,海尔一直在投入,特别是在智能工厂的打造上花费了不少钱。2016年,海尔击败美的、伊莱克斯等竞购对手,以高达56亿美元的总交易作价收购GE家电资产,再次增加了公司的资金压力。
截至2016年底,青岛海尔总资产1312.55亿元,负债合计936.75亿,负债率71.4%,同期美的、格力的负债率分别为59.57%和69.88%。去年9月,青岛海尔对外公告,计划公开发行总额不超过56.4亿元可转债,以“支持产业发展”。
今年4月,青岛海尔收到中国证监会的回复。中国证监会在《反馈意见通知书》中提及,对比国内同行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数据,青岛海尔的资产负债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截至去年9月底,海尔的资产负债率为69.54%,流动比率为1.08,速动比率为0.86;美的和格力同期数值分别为66.86%、1.42、1.21和72.93%、1.09、1.01。“随着青岛海尔债务融资规模的扩大,2016年以来利息支出显著增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营业利润。”中国证监会反馈意见称。
据悉,在收购GEA的50多亿现金支付中,其中六成为贷款。青岛海尔认为,通过促进此次D股上市计划与中德双方的合作,公司将落地德国,建立中欧资本市场的桥梁,有助于完善及优化青岛海尔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布局,进一步发展全球化版图。
“中国制造企业成为D股上市公司,有助于建立欧洲投资者对中国制造的信任度,优化中国企业在欧洲的投资环境。”陈晗说道。目前,海尔旗下拥有包括海尔、美国GE Appliances、新西兰Fisher & Paykel、日本AQUA、卡萨帝、统帅6大家电品牌。2017年1-9月海外整体收入507.4亿元,占比43%。
(编辑:陆宇,邮箱:luyu@21jingji.com)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