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在国际旅游岛的基础上,海南省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确定了互联网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低碳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服务业、健康产业、会展业、医药产业等12个重点产业。
在海南众多市县中,澄迈县在互联网、高效农业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成为海南发展新经济的样本之一。
定位高端农业
受面积和产量限制,澄迈在农业上确立高效农业定位,主推高端农业产品。在刚刚结束的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上,来自澄迈的福山咖啡成为了指定的接待咖啡品牌。
虽然福山咖啡品牌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经创立,但福山咖啡真正名声在外还要从2010年开始。当年,第十一届中国海南岛欢乐节在澄迈县举行,为此,澄迈县用83天的时间建起了一座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一个节日留下一个产业”。同年,福山咖啡走进了人民大会堂。
海南省咖啡协会会长、福山咖啡的创始人徐世炳最引以为傲的是在福山咖啡最早的一家咖啡馆旧址上经营的 “树林中的咖啡馆”。这家咖啡店最高日销1万杯咖啡,就连星巴克每年都派店长前来交流。今年春节期间,咖啡店客人络绎不绝,供不应求。
不过,尽管需求旺盛,福山咖啡的产量并不高。徐世炳表示,新加坡等国家想要进口福山咖啡,但是都没成功,因为产量跟不上,究其原因是成本太高。
“从咖啡豆的价格看,福山咖啡15万元/吨,从云南购买2万元/吨,从越南购买只需1.8万元/吨。”徐世炳表示,人工成本是一块很大的开支。从鲜咖啡果的价格看,云南产的鲜果运输到海南的价格为2.5元/公斤,福山地区仅采摘的工资就可以达到2元/公斤,而且工人难招。
另外,徐世炳认为,福山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好,土地成本越来越高,种植其他农产品利润比更高,不少人都把咖啡树砍了种植别的农作物。
因为价格上没有优势,所以福山咖啡坚持走小量高端路线,徐世炳在全国经营的福山咖啡店有22家,但一直不放开加盟,以保证咖啡品质。“咖啡规模不用做大,稳步前进。”徐世炳说。
澄迈县卖出高价的农产品不止咖啡。澄迈乐香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简称“乐香公司”)总经理罗健告诉记者,在内陆地区,茶油价格在60-80元/斤,而在澄迈,普通农户粗加工的茶油价格在300元/斤,而乐香加工的茶油价格可达600元/斤。而这与油茶的品种、自然环境都有关系,也与加工工艺有关。
乐香公司通过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合作,对油茶果进行优选。从2012年开始,通过初选、复选、决选从1000多个油茶资源中选出了4个,并于2016年12月通过海南省林业厅认定,用于推广种植。选育的标准是产量高、果实大、果皮薄、出籽率高,这样达到高出油率。
不过,乐香公司与海胶合作的过万亩油茶林还需要两年才能进入产果期,目前是从农户收购的油茶果,加工制油。
“示范林有成效后,这种高产的方式有望推广给普通农户。公司提供种苗和技术的管理,由农民自主种植,结果后,公司统一收购精加工。”罗健说。
近年来,澄迈县大力推广油茶种植加工产业,截至2017年底,全县已有油茶种植面积18860亩,其中农民自种面积占8860亩、“公司+农户”模式经营面积占3190亩、公司自种面积占6810亩。去年,澄迈全县油茶产业的销售总额超过2亿元。
罗健介绍,已经有地方政府把油茶作为扶贫项目,由政府免费提供优选苗给农民种植,并且提供约900元/亩的补贴。
这种思路在澄迈桥头地瓜的发展中已经成为了现实。沙土村党支部书记、澄迈桥头地瓜服务中心负责人王文克从2007年开始回乡创业,将原来烂在地里的桥头地瓜打造成抢手产品,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王文克也因此于2010年全票当选为沙土村党支部书记,被村民称为“地瓜书记”。
王文克介绍,目前桥头地瓜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销研用产业链,在组织形式上有协会、公司、研究所、合作社。“地瓜投入少、风险小、技术门槛低,但是附加值、品牌知名度、销售价格高(十几块钱一斤),利润也非常高。一亩地的纯销售额可以达到将近1万元,成本只需1000元左右。”
王文克告诉记者,他们还要加大种植面积,预计每年增长15%-20%。未来,在农旅结合、乡村振兴上也有规划。现在每天有一两千人到我们村里来挖地瓜。
不过,在深加工方面,也才刚刚起步。“对于高售价的桥头地瓜,我们要做符合其高端化的消费理念和高端消费群体的产品。”王文克表示,目前正在开发芝士地瓜、地瓜冰淇淋等深加工产品,希望能够打开深加工的市场。
据了解,目前桥头地瓜的销售线上占比为40%左右,而且在逐年增长。与此同时,当地农产品电商也在崛起,澄迈县网店协会秘书长王恒告诉记者,2014年,微商开始改变澄迈县农产品的销售方式。也是从那时开始,他开始通过整合农产品、物流、渠道等资源,搭建农产品的电商集散平台,形成完善的供应链。
互联网产业破壳
农产品电商的发展离不开当地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助推。位于澄迈老城区的海南生态软件园见证了海南省互联网产业从无到有的过程,而在园区中,也有“一村一品”等致力于农业电商的公司。
早在1997年,海南省就提出要打造信息智能岛,但是一直未能成行。直到2007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与海南省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决定要共同建设软件园。
发展近10年,海南生态软件园的定位从产业选择来说,也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2009年的10月份动工建设开始,因为当时互联网产业并没有现在火热,园区定位以传统的软件产业为主,基于海南的自然生态环境,做“软件企业第二办公室”。外地企业可以把封闭式开发、培训等功能放在海南。
“海南省发展的是岛屿经济,而且起步相对较晚,我们很难与内陆地区的园区比规模。”海南生态软件园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淳至告诉记者,当时传统的软件产业来海南发展更多依托的是海南本地的信息化项目和业务,但海南市场规模有限,所以很难支撑它们的发展。
杨淳至介绍, 2014年软件园开始思考转型,考虑到互联网企业的营运,很多不依赖于本地市场,而是面向全国乃至海外,可以不受岛屿物理空间限制和岛内资源的约束,能够做大。
所以,2014年下半年,生态软件园真正进入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标志性的事件是与腾讯的合作,让腾讯的全球合作伙伴大会第一次离开北京来海南举办。杨淳至表示,这掀开了海南发展互联网产业的序幕。腾讯入驻园区当天就引进143家企业,而此前多年的发展园区内企业只有200余家。
在之后几年中,海南省陆续召开了多次互联网发展座谈会,在2015年的4月召开的第三次海南互联网产业发展座谈会上,正式把海南互联网产业确立为海南12大重点产业之一。
海南省也提出到2020年,互联网产业实现1000亿元的目标,省政府要求海南生态软件园承担50%以上产业发展目标。
杨淳至告诉记者,按照现在的增长速度,问题不大。于海南而言,规模之外的目标是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产业园区。
“整个海南省互联网产业并不大,我们相对比较集中,生态软件园是海南发展互联网产业的主要载体和平台。其他园区目前上规模的不多,而且多以孵化器形式存在。”杨淳至表示,生态软件园不仅仅是孵化器,而是基于腾讯、百度、网易等龙头企业的超级孵化器。
据了解,腾讯目前有12家投资公司在园区内,带动了园区内100多家的上下游产业链企业。
不过,目前海南发展互联网产业的最大瓶颈依然是人才问题。杨淳至介绍,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生态软件园开启“百万新锐汇南海”的人才专项工程计划。与30年前的“10万大军下海南”相比,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大幅提高。
“多规合一”试点
在杨淳至看来,还有一个重要的变化是,海南生态软件园成为海南省试点“多规合一”改革的试验区,营商环境大幅改善,政务服务效率也大幅提高。“从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公安刻章,三个小时内就能完成。”
另外,在土地使用上,如果企业要在园区内建设办公楼,园区可以将总规、控规、环评、水土保持等前置20项审批一次性审核,以区域规划代替单个项目的审批,以规划代立项,以承诺代审批。而在其他地方,前期的手续可能需要6-8个月,而在生态园“施工图做好以后,企业写个承诺书,第二天就可以开工,目前在全国没有第二个。”
互联网园区内的鼎泰生物,借助政府的支持,实现了急速审批。鼎泰生物厂长肖柏海告诉记者,最初他们能够从深圳发展到海南发展也是源于海南省在审批方面的支持。
“如果在深圳或其他珠三角城市,按照正常的申请流程,加上排队做测试的时间,拿到这两个证至少要两年,对一个企业来说时间成本很高。但在这里,三个月的时间就办下来了。”
肖柏海说,他们享受到了政府招商引资的一系列绿色通道。
今年二月,鼎泰生物申请制造电子血压计的生产资质,但监管方澄迈县食品药监局并没有检测的能力,当时采取灵活方式,授权公司到深圳的权威机构进行测试、盖章,再发证,“先试先行”,目前已经拿到了注册证,可以准备试装,再由质检科现场检查,准许进入市场销售。
(编辑:张伟贤,如有意见建议请联系:zhangwx@21jingji.com)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