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两极分化严重:三线车企已错失“窗口期”?

21世纪经济报道 纪伟 北京报道
2018-04-17 07:00

进入4月中旬,各大车企的第一季度销量相继出炉。其中,吉利、长安已经成为自主品牌的代表性车企,上汽乘用车、广汽传祺、奇瑞、比亚迪等紧随其后,相互竞争日益激烈,而北汽、江淮、陆风、江铃、华晨等依然呈现负增长趋势,综合竞争力不断下降。

4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3月中国汽车产销数据报告。数据显示,今年前3月汽车累计销量为718.3万辆,同比增长2.8%,其中,中国品牌乘用车前3月累计销售275.6万辆,同比增长1.3%,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5.2%。

值得一提的是,吉利依旧稳坐自主品牌销量冠军,并且与第二名长安汽车差距正逐步加大。据厂商提供数据显示,今年前3月吉利汽车累计销量达到38.6万辆,同比增长38.5%,长安汽车累计销量为29.4万辆,同比下降14.1%,长城汽车累计销量为22.5万辆,同比增长0.2%。

可以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三家车企将成为自主品牌绝对主力车企,肩负着在国内市场争夺更大份额的重担。此前,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曾表示,今天中国汽车,百分之五六十都是外国洋品牌,占全球市场的比例也很低。此外中国的汽车工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如何走向中高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但多年的布局和技术累积后,有些自主品牌车型无论在外观、内饰、配置以及质量等方面均取得大幅度的提升,即使去年合资企业,如北京现代、神龙汽车等企业采取降价策略,也未能抵挡住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份额的增长。

不过,部分自主品牌已然出现增势乏力现象,如江淮、陆风、江铃等企业,销量下降幅度均超过30%。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内汽车市场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在市场表现较差的企业很难取得新突破,即使将重心转移到新能源领域,但短时间也很难推动企业发展。

产品出现“两极分化”

吉利是自主品牌突破的典型案例。在收购沃尔沃之后,吉利通过不断吸收技术促进自身品牌的发展,即使在SUV市场快速发展前提下,依旧坚持轿车与SUV并行的发展思路。

数据显示,3月,吉利汽车旗下共有七款车型销量过万,其中博越、帝豪两款销量在两万辆以上。而另一条路径,坚持以SUV为主的长城,则出现了颓势。3月,长城汽车旗下哈弗系列车型销量下滑18.2%。

在产品结构上暴露问题更为突出的是长安,SUV产品拉动减弱,新品效应未显现,并且质量问题始终未能解决。在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7年汽车投诉排行榜中,长安汽车成为被投诉最多的自主品牌,投诉总数高达512起,主要集中在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

汽车业内人士分析称,考虑到汽车生产的复杂性和规模化,决定了生产组织和管理也是影响品牌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企业不能把目光只放在外观、动力等方面上,还要提高自己的管理、营销和融资等综合能力。

新能源车短期难上量

享受到SUV市场“红利”,并取得快速发展的自主品牌正寻找下一个突破口。目前来看,各大车企均已形成共识,那就是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李书福曾公开表示:“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占吉利整体销量90%以上。”

但新能源车短时间很难为车企带来较大的增量。数据显示,前3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万辆和14.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56.9%和154.3%。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8万辆和10.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4.7%和13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2万辆和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5.3%和242.6%。

对比数据可以发现,新能源汽车无论在产量还是销量,相比传统燃油车还有很大的差距。即使是作为自主品牌中新能源车代表的比亚迪,去年销量仅为11.4万辆,同比增长13.5%。

此外,数据显示,去年吉利新能源车型全年销量2.5万辆,同比增幅45 %,其中吉利帝豪EV总销量2.3万辆。长安新能源乘用车全年累计销量达2.9万辆,同比增长487%,其中新奔奔EV销售1.3万辆,逸动EV销售3383辆。

但对未来的预期仍然很乐观。早在2015年11月,吉利就发布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蓝色吉利行动”,并宣布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90%,其中,插电混动与油电混动汽车销量占65%,纯电动汽车占比35%。

长安汽车也于去年10月启动“香格里拉”计划,并表示将在2025年全面停售传统燃油车,向整个新能源汽车领域投资1000亿元。

按照目前自主品牌研发水平,开发一款全新的纯电动汽车不是短期内就能实现。但如果在现有畅销车型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就可以大大缩短开发周期。从长安和吉利的目标不难看出,在未来5年内产品转向新能源化,仍会持续进行。(编辑:周开平)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