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流通企业智能化:人、货、场关系重构

21世纪经济报道 文静 成都报道
2018-04-18 07:00

在越来越多的新零售电商解决方案出台之际,有企业始终把目光锁定在小微商业流通企业身上。“这个群体是很难啃的骨头,但是中国商业基础的构成恰恰是这个群体,它们将彻底改变商贸流通业,无论是2B还是2C的格局。”云媒股份创始人马玉峰说。

每天下午四五点,在济南市祝甸社区经营着水饮配送店的济南小咖商贸有限公司金经理已经回家辅导孩子作业了。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在安装讯猫智能商业系统之前,她每天都要亲自到库房清理杂乱的货物,经常忙到晚上10点才下班。到夏天旺季人不够,她还得临时找人搬货,很不方便。

如今,人、货、场(场景)的关系变了。利用智能商业的仓库管理系统,她的货物货位清晰,出库入库账上清清楚楚、工人操作省力,还节省了仓库空间。“一年算下来,智能商业节约的人员、运输、车辆和仓储成本,我估计占综合成本的50%。”日前,不用亲自守在仓库、在家里靠手机就可以了解店铺情况的金经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对此,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在新网商峰会上如是解读:“整个商业的发展正在走向新零售,特别是人、货、场当中所有商业元素的重构,是新零售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它的成功与否,核心就是围绕这些人、货、场商业元素的重构能不能真正带来效率。”

软硬件比拼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快消品B2B的交易规模达到1000亿元,预计今年市场规模会增长到3000亿元左右。随着新零售时代的到来,线上线下融合的趋势正成为影响传统零售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在智能化商业的大发展期,各大电商巨头纷纷比拼,相继推出与线下融合的软硬件,通过现有资源和信息化技术的输出,帮助传统的零售店进行转型。

“过去仓储45天的周转周期,通过改造我们可以做到10天甚至是4天的周转周期,腾出来的空间把最大的费用中心变成了利润中心。”推出讯猫智能商业系统的山东云媒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云媒股份,832148)创始人马玉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该公司致力于智能化系统,基于区域和客户,将快消品行业的人员、商品、客户24小时在线化,使供应链端仓储、车辆、订单、配送、客户维护等各环节互通互联,实现车辆智能调度、订单智能分配、配送路线智能优化等。

3月18日,和云媒股份同样受邀出席“2018快消品+互联网大会”的易宝支付新零售行业线总经理李璐认为,过去一年是新零售的发展年,整个快消品行业进入了震荡期,原有渠道慢慢被瓦解,行业将面临全渠道的数字化转型。易宝支付为新零售企业提供了各种场景下覆盖的支付工具,包括网银支付、快捷支付、聚合支付、消费分期支付、银行卡分期支付、账户余额支付,以及线下场景的POS支付、台牌、主被扫等。

3月22日,在全国糖酒会已四次亮相的千米网则通过电商SaaS(软件即服务)方式,来实现商家互联网化,帮助客户实现会员、流量、数据等核心资产把控。

全国糖酒会上,苏宁零售集团副总裁卞农对外发布的苏宁易购“智慧快消”战略布局,则依托硬件和技术来实现。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看到,现场摆放的智能货柜具备人脸识别、重力感应、智能库存管理等技术,用户仅需要“刷脸—货柜自动开门—自助取货—重力感应自动结算”,四步就可以完成购物,全程不超过10秒。

便利店的人、货、场变化

在越来越多的新零售电商解决方案出台之际,有企业始终把目光锁定在小微商业流通企业身上。“这个群体是很难啃的骨头,但是中国商业基础的构成恰恰是这个群体,它们将彻底改变商贸流通业,无论是2B还是2C的格局。”马玉峰说。

据云媒股份介绍,去年,该公司的商业系统覆盖了全国18个省,服务的中小微商业企业包括便利店达37万户。未来3年,该公司智能商业计划将覆盖全国超过2000个县级以上城市,助力商贸流通企业减低成本。该公司于2015年挂牌新三板,其主营业务为以智能化商业系统为核心的软、硬件产品及服务。

“人、货、场的商业元素如何重构?首先,场景发生了变化。2017年商业寡头大量布局线下,说明线下的场景恰恰才是智能商业的主战场。”马玉峰说,无论对经销商、代理商还是社区门店,智能商业系统应将围绕做强主业作为第一要务,第二才是优化存量。

接下来就是重构人和货的关系。

金经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她是去年在手机上试着安装云媒智能化数据管理端的。按照系统要求,自家的水饮店上线后,仓库负责半径5公里范围内的供水需求,该区域有1600家门店和便利店。以前,她的桶装水主要客户锁定酒店,增长缓慢,送货量在200-300家。上线后,她派业务员在半径范围内先一家家叫用水门店注册该平台,并告知可以供货。现在,同样的一家饮水店,送货量高达700-800家。“原来的送货范围更大,现在缩小了送货范围,但平台上该区域的门店密度大,订单集中化,我们的送水量反而扩大了。”金经理说。

云媒股份董事长王静解释,送货量的扩大和精准依赖于终端一体平台、单体管理后台、渠道管理平台、贷款数据平台、消费者终端接入平台和会员系统平台的智能化商业体系。该体系不仅扩大了服务范围,直接增加店铺的营业额,还可以通过集合采购,最大限度能降低成本30%以上。“通过系统把身边大大小小的便利店转换为智能店铺后,店主通过手机即时连接大大小小门类的商品,当客户产生需求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她说。

正是因为货物在仓储和需求端都得到智能化管理,人与货物的关系也变了。以前,金经理除了要在仓库清理货物外,人手不足还要亲自去送货。如今,她可在手机上随时查看各家商店的管理动态报表、场景监控管理、库存滞销与畅销及时提醒等,仓库的人手少了,都下去送货,店铺老板得到了解放。

去年,金经理的水饮店有7000多万元的流水,但进货滚动占用资金,连她自己也不清楚一年到头能剩多少利润。现在覆盖的门店多了,她计划在做大主业外涉足休闲食品和方便面。“有这么多门店需求,为何不扩大下业务?”她对记者说。

“我们不是收编,而是共生共赢。过去便利店靠生意本身或靠差价赚钱,现在靠增量和增值服务。我们只对增量部分收费,系统甚至可以免费使用。另外,由于便利店重点服务的是高频商品,比如水,我们会跟品牌商收费或者上游厂家收费。”马玉峰说。

(编辑:黄锴,邮箱:huangk@21jingji.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