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股份2017年 净利同比增171% 造车业务拟引入战投

21世纪经济报道 杨悦祺 深圳报道
2018-04-19 07:00

新能源电池产业链的业绩分化越来越明显。在多家新能源电池上市公司2017年业绩利润骤减的情况下,作为上游材料商的杉杉股份(600884,SH)依旧保持了高倍增长。

根据其4月18日发布的2017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7亿元,同比增长51.0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96亿元,同比增长171.4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4.41亿元,同比增长72.07%。

杉杉作为民族服装品牌龙头,从1999年开始进入锂电池材料行业。但新业务在经历过10多年的亏损后,终于搭上新能源汽车的风口,在几年前开始盈利,并呈现爆发的趋势。2015年,杉杉股份又将目光瞄准新能源整车制造的终端环节,开始二次转型。

然而,新能源汽车业务没能“立竿见影”成为新的增长极,处于培育期的新能源汽车业务经历了三年的亏损。

杉杉股份董秘钱程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产业尚处于培育期,但从发展情况来看,2017年新能源汽车销售77.7万辆,预计2018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100万辆,对整个行业都有更多空间和机会。

“三驾马车”分化

“2018年的头等大事就是集中资源做大做强杉杉股份旗下新能源业务,重点是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产能扩张,主导行业技术标准制定,形成压倒性产能优势。”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郑永刚在杉杉2018年度经济工作会议上说。

在年报中,杉杉股份指出2017年的净利润实现增长“主要系本期公司锂电池材料正极业务经营业绩同比大幅增长,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7亿元,同比增长179.54%,以及公司出售所持宁波银行部分股票获得投资收益4.66亿元所致。”

从具体业务板块看,在2015年,对于杉杉股份业务板块服装、锂电池材料、金融投资“三驾马车”的提法一去不复返,锂电池材料和金融投资成为杉杉股份近几年的双增长极。

具体而言,2017年,杉杉股份锂电池材料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4亿元,同比增长47.3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5亿元,同比增长101.31%,主要原因是正极材料业务经营业绩同比大幅上升所致。

开源证券研报指出,2017年钴、碳酸锂等原料价格上涨带动杉杉股份正极材料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同时,正极材料产能规模扩大,高端新产品销量增长,现有正极材料产能4.3万吨,其中60%左右是钴酸锂。

年报显示,2017年,杉杉股份正极材料产量同比增加32.14%。在产能提升方面,宁乡二期钴酸锂产线已于2017年4月率先投产,三元产线于2017年年底投试产。杉杉能源在宁夏石嘴山市启动了年产7200吨高镍三元及前驱体项目,并于2018年3月陆续投试产。2018年1月杉杉能源启动了10万吨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其中一期一阶段1万吨产能预计2018年年底投试产。

但同时,正极材料的库存量也同比增加66.99%,公司指出,主要是公司加大战略采购所致。而在负极材料产销量上也出现了同样的现象,负极材料产量同比增加37.23%,销量同比增加36.75%,库存量同比增加62.89%。

从2017年的市场情况分析,锂电池行业经历了原材料价格上涨、上游供应端紧缩的行情,战略采购需求增加,以增强材料价格竞争力。同时,杉杉股份不断向上游资源布局获得钴、锂等原料的稳定供应。其中,2017年7月,就此与洛阳钼业达成相关合作。另外,年底动力电池企业去库存致使年底出货量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放缓库存消化。

在过去几年中,与锂电池材料业务收入并驾齐驱甚至更加“来势汹汹”的是金融投资业务。

2014年,杉杉股份实现营业收入36.59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8亿元,同比增长89.58%。但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29亿元,同比下降11.32%。造成这种现象很明显的原因是主营业务利润下降,但在投资业务方面,出售的金融资产宁波银行部分股权获得投资收益2.28亿元。

2015年实现净利润6.6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锂电池材料板块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亿元,但当年投资收益共计7.57亿元,扣非后净利润2.1亿元,同比增长62.77%。

2016年净利润3.3亿元,扣非净利润2.56亿元,同比增长22.31%。锂电池材料业务经营业绩大幅提升所致,锂电池材料业务整体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亿元,同比上升180.78%。投资收益2.1亿元。

对此,钱程表示,虽然投资收益的占比依旧较大,但应该看到,主营业务还是保持了快速发展。从营收和利润,以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利润来看都有比较快的发展,2017年的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长72.07%。而公司出售宁波银行主要是考虑到它的价格,以及公司未来发展的资金需求。

从现金流看,2014-2017年,杉杉股份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4.03亿元、-2.58亿元、-5.78亿元、-3.81亿元,持续为负。

“造车”培育期

除了两大增长极外,杉杉的传统服装业务摆脱前两年门店数量下滑的趋势,2017年实现销售门店增加,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2017年,服装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67亿元,同比增长27.23%,净利润4937万元,同比增长36.16%,扭亏为盈。服装业务的毛利率依旧是个业务板块中最高的,达到了47.96%,比上年增长3.05个百分点。

另外,杉杉系于2016年启动杉杉品牌公司H股分拆上市,港股上市之路已经走了大约一年半时间,目前,杉杉品牌公司处于中国证监会审核反馈阶段,公司表示将持续推进香港联交所上市事宜。

但是,在老“三驾马车”盈利的同时,杉杉系新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业务还在拖累业绩。

2015年5月5日,杉杉股份发布定增预案,拟募集资金34.56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锂离子动力电池材料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杉杉股份以一个锂电池原料供应商的身份,开始介入终端整车制造。

其实,杉杉股份的“造车梦”从2011年开始初现端倪。当年1月,宁波航天杉杉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宁波杉杉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杉杉股份开始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究和部署。

2015年1月,杉杉股份以宁波杉杉电动汽车技术公司为主体,与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北奔重型汽车集团三方合资成立内蒙古青杉客车有限公司。合资公司注册资本2950万,其中杉杉持股60%,一机集团和北奔重汽分别持股25%和15%。

不过,因目前新能源车业务仍处于培育期,发展三年来,亏损逐步扩大。

2015年,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180.10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1.46万元。2016年报,新能源汽车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452.31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亿元。2017年,业务收入较同期增幅较大为476.64%,但净利润为-1.8亿元,依旧给业绩带来压力。

钱程表示,新能源车运营和能源管理储能业务未来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的空间,虽然现在对上市公司的业绩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下一步,在策略上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变化和调整,我们可能会引入更多的战略投资人,寻求更多的资本联合来发展这些业务。“就像我们从1999年开始做材料业务,也是经历了一个从亏损到盈利的过程。”

在引入外部资本方面,杉杉股份子公司云杉智慧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已经完成A轮融资8000万元人民币。另外,也已经开始通过导入产业基金的方式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市场化运作。杉杉股份指出,“未来将逐步谋求证券化并实现资本增值。”

(编辑:贾红辉,邮箱:jiahh@21jingji.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