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酝酿的中美贸易摩擦越发波谲云诡。
美国在近日提交WTO的一份文件中表示,对于中方起诉美国301措施等事项,美方愿意与中国进行磋商。不少人将此视为中美经贸摩擦出现了缓和的信号,甚至解读为美国的让步。
在4月19日的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部分解读不符合事实,美方此举只是满足了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项下中方诉求的程序性要求。目前,双方尚未就美国“301条款”调查和美国对中国征税产品建议清单问题进行任何双边谈判。
此外,美国将贸易摩擦的战火蔓延至高科技企业上。对于美国商务部向中兴发起的“封杀令”,商务部表示将密切关注事态发展,随时准备采取必要的措施,维护中企合法权益。
高峰表示,商务部正依法对高通收购恩智浦进行审查,该交易可能对市场竞争不利,高通公司已经提出的救济措施难以解决相关市场竞争问题。4月16日,高通公司申请撤回申报,并已经重新申报。
美愿在WTO下磋商,但基本立场未变
4月4日,中国就美国在301调查后宣布准备对来自中国的约500亿美元产品征收25%的歧视性附加关税事项提起磋商请求,世贸组织争端解决DS543案由此立案。4月13日,美国发函表示接受磋商请求。4月17日,世贸组织公布了美国的回函。
不少人将此视为中美经贸冲突出现了转机,甚至解读为美国的让步。
在上述发布会上,高峰表示,有些解读不符合事实。他指出,美方依据其国内法,先后对中国产品发起“232”条款调查并采取征税的措施,发起“301条款”调查并公布对中国征税产品的建议清单,严重背离了世贸组织的宗旨和原则。
中方分别于4月4日和4月5日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项下,将美方301征税建议措施和232征税措施诉诸世贸组织。磋商是争端解决诉讼中的必经程序,按照争端解决程序的规定,美方应当在收到中方磋商要求之日起10日内作出答复。4月13日,美国常驻世贸组织大使致函我常驻世贸组织大使,表示愿就中方上述诉美案件进行磋商。
“美方此举只是满足了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项下中方诉求的程序性要求。中方将按照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推进对美方的诉讼。”高峰说。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崔凡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接受磋商只是争端解决程序中的一个正常步骤。
此时美方愿意磋商,如果60天内磋商没有解决问题,或者30天内磋商没有发动起来,中方随时可以申请建立专家小组。当然如果中国愿意,也可以多一些时间磋商,预计中方将会根据美方态度和行动来推进程序。在目前的形势下,中方已经做好了随时申请建立专家小组的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世贸组织有不少案件的磋商时间超出了60天,有的长达数年甚至超过二十年。
崔凡表示,如果美国接受将其301措施纳入到多边贸易框架下的争端解决机制,中美双方有可能在一个合适的平台上建立磋商对话机制。
实际上,美方此前采用301(b)程序,不以中国违反国际法义务为前提对中国进行调查,一定程度上就是意图避免本次301调查被WTO管辖。
中国前驻旧金山、纽约总领馆经济商务参赞何伟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美国此举尚不能认为是向中国让步,只能说是向多边贸易体制走出一步,同时为自己下一步行动争取更多时间。其实无论是谈还是打,对美国而言都是手段,不是目的,现在还没有证据证明其基本目的已发生变化。
其回函中设置的议题就反映了这一点。美国在回函中提出了两项磋商议题,一是希望听到中国说明如何纠正美国在301调查结论中指出的“扭曲贸易的政策”;二是希望听到中国准备就约500亿美元原产于美国的产品实施25%附加关税的报复措施的理由。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美国不放弃单边主义,光是符合程序是不行,甚至还有拉世贸组织为其背书的嫌疑。美国的基本立场没什么变化,想要谈的仍然是依据其国内法实施的单边措施下的议题,只是管WTO借了一间会客室而已。
高通收购恩智浦,或对市场竞争不利
在上述发布会上,高峰表示,目前商务部正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依法对高通公司收购恩智浦半导体公司股权案进行审查。由于该交易在行业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市场竞争可能不利,调查机关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调查取证和分析,并已就此交易向高通公司提出竞争关注,与高通公司就如何消除交易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磋商。
高峰指出,对于高通公司已经提出的救济措施的方案,调查机关进行的市场测试初步反馈认为,高通公司方案难以解决相关市场竞争问题。
“4月16日,高通公司申请撤回申报,并已经重新申报。我们将继续按照《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依法公开、公平、公正地做好该交易的反垄断审查工作。”高峰说。
据悉,高通对恩智浦的收购需要得到全球9个国家和地区的批准,目前仅剩中国反垄断机构未做批准。该审查已经提交了一年,本周一是上次审查的截止日期。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集成电路所副所长林雨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高通是美国著名无线通信终端基带芯片公司,其在基带芯片市场长期处于垄断地位。当前高通正把目光投向汽车电子等领域,而恩智浦业务侧重汽车、物联网、网络融合、安全系统等领域。高通收购恩智浦后不仅将垄断汽车芯片和近场通信技术,还将通过全球最广泛的销售渠道控制调制解调器、NFC、WiFi等基带芯片市场。
“由于高通与恩智浦体量都很大,在半导体市场的份额也很大,其合并必然会对市场竞争带来较大影响,所以商务部需要慎重决策。”林雨说。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集成电路所徐丰博士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月底,恩智浦市值为407.4亿美元,位列全球半导体企业第13位;高通市值为1010.4亿美元,位列全球半导体企业第8位。收购成功后将催生出市值超过1400亿美元的全球第一大数字、模拟、混合信号半导体厂商,因此收购提案自2016年10月宣布后即因涉嫌垄断引发产业界的普遍担忧。
徐丰表示,高通的商业模式会限制行业竞争,其独创的以专利授权和芯片设计为核心的生态化商业模式迫使广大手机厂商与之签订基带授权协议,并缴纳高额的专利授权费,这一商业模式遭到越来越多企业的投诉和各地区反垄断机构的调查和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1月,美国总统科学和技术顾问委员会半导体工作组发表的《确保美国半导体的长期领导地位》明确提出,中国半导体的崛起对美国已经构成威胁。
为此,近三年间,中国企业对欧美半导体企业的四起收购全部被美国商务部否决。美国还频繁限制美国半导体供应商向中国企业出口芯片时例行提交的产品出口许可申请。美国甚至威胁其高校等研究机构停止与中国企业开展半导体技术领域的一般性研发合作项目,从而试图战略性地全面封锁和狙击中国企业对半导体技术与产品的获取和突破。
集成电路芯片确实成为美国悬在中国不少企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4月17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在七年间禁止中兴向美国企业购买芯片等产品,一时间中兴面临着供应链断裂的风险。
林雨表示,在中兴遭受美国封杀的背景下,中国必将会对半导体市场的垄断情形保持更高的警觉。
白明指出,在“301调查”、封杀中兴等举动中,美国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一方面,中国在这些领域中国的快速发展,使美国感到了威胁;另一方面,在一些方面中国还存在着显而易见的短板,美国企图扼住这些咽喉瓶颈封杀中国的成长,进而争取在5G等方面的主导权。
白明表示,在中美经贸摩擦持续升温的背景下,美方会更加频繁地使用这种“非常规武器”。“所谓‘非常规武器’,是这些措施都是基于国家战略安全等考虑,依据国内法发起的单边措施;另一方面,美国也在更多地使用‘常规性武器’,即滥用WTO规则下的反倾销、反补贴措施。”
4月18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国产的钢制轮毂产品发起了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当天,美国商务部还初步裁定自中国进口的通用铝合金板存在补贴行为。
高峰表示,今年以来美方已经对中国产品发起了5起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合并调查,案件数量同比大幅增加,涉案的5个产品中,有3个是钢铁产品或者是制品。根据美方的统计,美方现有生效的贸易救济措施中有223项是针对钢铁产品或者是制品的,占美国全部贸易救济措施的比例超过50%。
“我们不希望看到,世贸组织的贸易救济措施被个别成员所滥用,更反对把贸易救济措施变成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高峰说。
(编辑;李博,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xiaxt@21jingji.com)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