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年喧嚣与寂寞: 近9000家外资融资租赁“壳”泛滥 金融租赁外资鲜少涉足

21世纪经济报道 顾月 北京报道
2018-04-21 07:00

据中国租赁联盟、天津滨海融资租赁研究院编写的《2017年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融资租赁企业(不含单一项目公司、分公司、SPV公司和收购海外的公司)总数约为9090家,其中金融租赁公司69家,试点内资融资租赁公司276家,外资租赁企业8745家。不过,目前69家金融租赁公司中,仅江苏金融租赁一家公司有外资股东。

2018年4月11日,央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出,鼓励在信托、金融租赁、汽车金融、消费金融等领域引入外资,相关措施将在2018年底前落实。

“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中国正在以超预期的步伐进一步走向开放。2018年也因此被视为包括银行、证券、保险、资产管理、金融租赁等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新起点。

这其中,金融租赁,是颇为“低调”的细分金融领域,外资鲜少涉足。但与其他金融行业不同的是,作为持牌金融机构的金融租赁业还有众多“兄妹”融资租赁(非持牌机构,此前由商务部管辖,金融租赁由银保监监管),后者容纳了大量的外资。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中国超9000家租赁公司中,外资租赁企业高达8745家,但数量高企背后并非高质,壳公司泛滥,外资亦有“真假”。

在租赁业中,起步于2007年的金融租赁可以说是最赚钱的领域,2017年以0.9%的公司数量吃下了行业38%的业务量,金融租赁的进一步开放或能带来不同,吸引“真外资”更多进入。多位接受采访的租赁业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开放外资进入金融租赁行业,可以帮助中国金租企业补充资本金,提升业务管理能力,推动行业发展。

喧嚣:从1到8745

实际上,租赁业可以说是中国最早进行对外开放的金融行业,其与外资渊源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当时为缓解外汇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荣毅仁提出创办国际租赁业务,以更好的利用国外资金、设备和技术。1981年4月,中国东方租赁公司与日本东方租赁株式会社合资建立的中国东方国际租赁公司取得营业执照,中国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租赁公司正式诞生。

此后,多家国内银行、外贸公司、信托公司等与外商合资的融资租赁公司陆续成立,这些合资融资租赁公司为当时中国利用外资、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等立下汗马功劳。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现代租赁业的诞生始于利用外资,中国租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外资的推动。

进入21世纪后,根据中国加入WTO时的承诺,2005年商务部颁布《外商投资租赁业管理办法》,允许外商独资的租赁公司进入中国,外资租赁公司在中国开始快速发展。

据中国租赁联盟、天津滨海融资租赁研究院编写的《2017年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融资租赁企业(不含单一项目公司、分公司、SPV公司和收购海外的公司)总数约为9090家,其中金融租赁公司69家,试点内资融资租赁公司276家,外资租赁企业8745家。

从数量上来看,外资租赁企业总数不仅远高于金融租赁、内资租赁企业,近9000家的数量也让其他金融行业如证券、保险、商业保理中的外资公司黯然失色。此外,其发展速度也十分惊人。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自2013年起,每年新增外资融资租赁公司数量都以千为单位。而《报告》显示仅2017年就新增1862家,同比2016年增长27.1%。

为什么外资租赁公司数量如此之多?

首先,租赁业是最早开放的金融产业,外资租赁在开放初期就大量的进入中国,希望在高速增长的中国市场中分一杯羹。

其次,与金融租赁公司和内资租赁公司相比,外资租赁公司注册门槛低、审批方便,如注册外资融资租赁公司注册资本仅需1000万美元以上,且为认缴制,外商占比高于25%即可;而内资试点融资租赁公司注册资本需1.7亿人民币以上,需要实缴验资,且审批手续十分繁琐。

第三,2005年以后,中国租赁业发展迅速,市场对其期待度较高,认为很赚钱,加上部分地区对外资租赁发放补贴,也刺激了外资租赁公司数量的增加。

寂寞:假外资横行,空壳公司数量大

虽然外资租赁公司数量众多,从业务规模来看,《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69家金融租赁合同余额约为22800亿元,276家内资租赁公司合同余额约为18800亿元,而发展最早、数量近9000家的外资租赁公司合同余额仅为19000亿元。

而从2017年实际新增业务量来看,数量近9000家的外资租赁公司年新增合同额仅2300亿元,不仅低于内资租赁公司的2600亿元,还低于金融租赁公司的2400亿元。

实际上,多位融资租赁行业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很多租赁公司并没有实质性开展业务,也就是所谓的“空壳公司”,而这些空壳公司又大多以外资租赁公司为主。中国融资租赁联盟召集人、天津滨海融资租赁研究院院长杨海田曾公开表示,全国开业后一年内无业务做的租赁企业空置率,达到65%,有些地区达到85%。

“租赁业外资空壳公司较多与此前租赁行业粗放的发展方式和较为宽松的外资租赁审批、监管环境相关,”贵银金融租赁总裁罗晓春表示,“很多所谓的外资租赁公司都是假外资,即由中国人设立的离岸公司担任外资租赁公司股东,而这些假外资租赁公司中有很多并不真正从事业务,而是想借牌照套利甚至骗补贴。”

如果在网站上搜索外资租赁牌照转让或代办外资租赁公司,会跳出一大堆网站,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联系其中一些从事牌照转让的中介发现,空壳租赁公司的牌照买卖业务已成产业。更有趣的是,不过一年时间,外资租赁壳公司的转让价格已经从去年年初的近百万元,下降到去年中的40万元,再下降到如今的几万元,最便宜的甚至1.5万元就可以拿下。

“地区不同、审批难易程度不同、获批业务不同的租赁公司价格都不一样,很难一概而论。目前比较贵的是天津,广州、深圳、珠海则比较便宜。”一位有接触租赁公司转让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原外商投资协会租赁委员会副会长屈延凯认为,一是此前租赁由商务部监管,需要审批,因此产生牌照套利。但此后可能化为地方金融办监管,牌照优势减少,价格下跌;二是外资租赁公司实在太多,每年都有上千家公司成立,壳公司非常多,供大于求,自然价格下跌。

殊途:真租赁还是类信贷

虽然注册一个外资租赁公司并不难,但经营好一个租赁公司却不容易。自1981年第一家合资租赁公司中国东方国际租赁成立后,外资租赁公司在中国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折戟沉沙者甚众。

而审视市场,可以发现诸多世界级的外资巨头在中国租赁市场发展缓慢,有的甚至持续亏损。前有中国融资租赁的肇始者日本东方租赁在退出中国市场后,其创始人宫内义彦感慨中国市场发展融资租赁的各类条件均不成熟,今有在欧洲排名第三、美国最大的租赁公司拉赫兰顿于今年3月宣布退出中国市场。

为什么外资租赁在中国进程较为缓慢?多位接受采访的租赁从业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一是外资租赁公司不接地气,二则是中外对租赁的业务定位有所不同。

一位曾在外资租赁公司工作过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外资租赁公司多使用的是母国标准的风控体系,而那套风控体系往往要求比较严格且不适应中国企业。另外,管理层中的外籍员工对中国国情也缺乏了解,不接地气,加上外资企业汇报、反馈程序冗长,因此水土不服也并不意外。

另一方面,相比于中国租赁公司喜欢做售后回租等类信贷业务,纯外资公司更倾向于做某一专业领域的直接租赁,如西门子财务租赁公司、日立租赁公司、卡特彼勒租赁公司等专注于设备方面的融资租赁。

“中国这几年租赁业务的增长,很多其实是类信贷业务、通道业务推动的,售后回租业务模式简单,项目好找,管理方便。相比之下,一些外资公司坚持做的直接租赁业务发展速度则较慢,但这不代表他们发展方向是错误的,”罗晓春表示,“随着中国监管部门要求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以及在资金成本上升、会计准则要求租赁并表的情况下,直接租赁将会越来越受青睐。”

“直接租赁的特点就是回报期限较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租赁研究中心主任史燕平表示,“这不是说别人发展慢或者方向错误,只是选择的发展模式不一样而已。”

此外,目前我国租赁业还处于成长阶段,中国租赁业的法律环境、规章制度还不成熟,中国专业的租赁人才也十分缺乏,这些也都限制了外资租赁公司的成长。

同归:开放中的租赁业

金融租赁的进一步开放或许会带来新气息。2018年4月11日,央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出,鼓励在金融租赁领域引入外资,相关措施将在2018年底前落实。而在目前我国69家金融租赁公司中,仅江苏金融租赁一家公司出现了外资股东的身影,但该股东法巴租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也仅为6.5%,而此前持中国建信金融租赁24.9%股份的美国银行已于2012年退出。

金融租赁起步于2007年,虽然与融资租赁相比晚,但其股东背景多较为强大,其中约70%的金融租赁公司有银行背景。凭借强大的资本实力和市场推广能力,2017年它们更是以0.9%的公司数量吃下了行业38%的业务量。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2017年年报统计发现,金融租赁公司人均创利达到400多万元,其中交银租赁人均创利更是高达1300万元,远高于银行等金融机构。

不过由于此前外资银行并没有大规模进入我国的金融租赁领域,导致我国金融租赁市场的实际状况是,基本没有外资银行参与竞争的市场,因此外资在我国金融租赁领域影响力较小。但在如今租赁并表、资金成本上升、监管趋严、行业日趋规范的背景下,坚持直接租赁的外资租赁公司可能会迎来下一个春天。

多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租赁业人士表示,虽然中国租赁业发展时间较长,但总体仍然处于成长阶段,普遍面临人才储备不足、融资渠道单一、专业管理能力较弱等问题,引进外资可以促进中国金融租赁业的发展。

对于外资进入金融租赁业的影响,罗晓春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引入外国股东可以帮助金融租赁公司补充资本金,二是可以增强融资能力尤其是跨境融资能力,三则是引进国外先进的租赁管理技术,尤其是直接租赁业务管理方式,最后是可以借助外资股东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推动企业的国际化。

“目前国内金融租赁公司面临资本充足率限制,即使是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母行在各项指标考核下也很难有余力给子公司注资,尤其是城商行旗下的金租公司,急需引入外界资金增大注册资本金发展业务。”罗晓春说。

但对于外资进入中国金融租赁的意愿,有不少业内人士猜测,外资进入的前提也许要看入股之后的话语权,如果仅是单纯的财务投资,也许意愿并不高。

(编辑:周鹏峰,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zhoupf@21jingji.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