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术从跟跑到并跑 网络强国亟待建设生态系统

21世纪经济报道 陈宝亮 北京报道
2018-04-24 07:00

经过三年多的整合重组,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涌现了一批龙头企业,诸如设计领域的紫光集团、华为,设备产业的北方华创、中微半导体,芯片制造业的中芯国际,以及封装测试的江苏长电,除半导体设备之外,上述企业在其领域均已位列全球前十。2016年,国际咨询机构麦肯锡曾分析指出“未来十年中国半导体企业有望全球领先”。

数字经济新引擎

2014年,中国提出网络强国建设,随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网络强国建设。在过去四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在集成电路、操作系统、网络攻防安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核心技术领域陆续取得进展、突破,逐步实现技术、人才的累积、发展,也在中国以及国际网信产业链取得认可与合作。然而,在核心技术的领域中国仍然存在着短板,仍然有待突破,比如在网络生态体系建设层面,中国进展一直较为缓慢。

从经济角度来看,以信息化、数字化为依托的数字经济,中国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27.2万亿元,同比增长20.3%,占GDP比重达32.9%,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加速融合。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未来,以5G、IoT、云计算、AI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创新,将给所有产业带来进一步的繁荣,驱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进一步增长。(张星)

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2014年2月,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网络强国战略,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并提出“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在网信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提出“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保障互联网安全、国家安全,就必须突破核心技术这个难题”。

过去四年多,中国在集成电路、操作系统、网络攻防安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核心技术领域陆续取得进展、突破,逐步实现技术、人才的累积、发展,也在中国以及国际网信产业链取得认可与合作,当然也遭遇了来自技术主导国家、企业的竞争与封锁。

如今,“中国在网信领域已经从当初的跟跑,发展到跟跑并跑”,4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依托中国巨大的人才资源和市场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可以及早解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

核心技术从跟跑到并跑

网信领域的核心技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基础技术、通用技术,二是非对称技术、“杀手锏”技术,三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基础技术和通用技术主要包括集成电路和操作系统,这是我国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焦点,同时也是我国最急需集中力量突破的难题。

近年来,我国相继推出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推进纲要》、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等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支持措施。

根据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013年12月20日在中国工程院一份建议上的批示中指出, “计算机操作系统等信息化核心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我们在一些关键技术和设备上受制于人的问题必须及早解决”,“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集中优势力量协同攻关实现突破,从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为确保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需要指出,早在国家制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时,就确立了发展“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的重大专项,该专项被称为“核高基”。不过,由于国家资金、政策并未能集中力量,这导致国内虽然发展出一批国产化的集成电路与基础软硬件企业,但并未培育出具有竞争力、能带动产业的龙头企业。

2014年之后,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掀起大规模的并购、整合、投资、重组。其中,规模达到1400亿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在过去三年多时间里已经投资近70笔、累计投资1200亿元,而社会资本掀起的投资更是远高于此。

经过三年多的整合重组,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涌现了一批龙头企业,诸如设计领域的紫光集团、华为,设备产业的北方华创、中微半导体,芯片制造业的中芯国际,以及封装测试的江苏长电,除半导体设备之外,上述企业在其领域均已位列全球前十。

而在操作系统等信息基础设施领域,多个政府部门开始试点推进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安全可控信息技术体系。这一体系包括众多国产Linux操作系统,龙芯、飞腾、申威为主的CPU,达梦、南通、人大金仓提供的数据库,东方通、金蝶等企业的中间件、金山的WPS办公软件,以及由华为、新华三、深信服、浪潮等提供的虚拟化、安全产品,国内安全可控产业发展目标是实现对垄断桌面技术体系的Wintel生态系统的替代。

2016年10月9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抓紧突破网络发展的前沿技术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

目前,国内最大的安全可控信息技术试点是航天科工集团“自主可控替代计划”——“商密网”,倪光南告诉记者,商密网注册用户已达4万,4万台终端中,有28000台是基于国产CPU和国产操作系统的电脑,提供云服务的数据中心也已主要依托国产软硬件。该系统已经稳定运行两年多,实际用户体验与此前基于外国软硬件的系统相仿,“国产软硬件已达到可用水平,自主可控替代计划是切实可行的。现在替代Wintel体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容易。”

破局生态系统

然而,在信息技术领域,在技术突破与产业成熟、市场领先之间,还存在生态系统的鸿沟。

成熟的生态系统具有天然的垄断竞争力。

在Wintel体系面前,Google的操作系统就难有斩获,最终在新兴的移动终端上找到突破口,开辟了Andriod,以及平板电脑Chrome操作系统。而当AA(Andriod+ARM)体系一统江湖之后,微软开发的WP移动操作系统也只能一败涂地,市场份额甚至不足千分之一。而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三星尝试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同样以失败告终,最终选择开发面向物联网的Tizen系统。

目前,Linux国产操作系统在政府采购市场占比约3%,其余97%仍为Windows操作系统。“国产信息体系的产品,最初研发时并没有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去考量”,日前,一位国产软件人士告诉记者,“虽然大家能够根据Wintel体系架构开发出全部的国产化技术、产品,却并不能形成一个生态体系,最开始也没有市场、没有机会给大家做生态系统性的尝试。”2013-2014年,国产信息企业的产品初次构建安全可控系统时,“最初凑到一起的时候,应用体验极差,甚至开机都有问题,但经过相互之间的互通调试,很快就达到了‘可用’级别,目前正在从‘可用’向‘好用’转变。”

不过,生态体系的建设,并非只是产品间的“互通测试”,更多的在于企业、机构之间的强强联合、协同攻关。但是,上述人士告诉记者:“国内企业间的竞争要大于协同,在安全可控市场崛起之后,各大企业、机构之间开始互相‘抱团’,不同的团体之间相互排斥,十分明显。”

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国内安全可控产业逐渐形成了多个联盟,主要为中国电子系、中国电科系、中科系、航天科工系四大集团,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大家市场主要依赖政府的办公领域,但即便在这个比较小的市场中,不同系的企业还在相互排斥。”

需要指出,虽然集成电路、操作系统两大核心技术都在同步突破,但操作系统领域并未出现类似集成电路领域的大规模并购、重组,目前的“山头林立”并不利于生态体系的建设。

在2016年4月19日的讲话中,习近平就指出,“我们同国际先进水平在核心技术上差距悬殊,一个很突出的原因,是我们的骨干企业没有像微软、英特尔、谷歌、苹果那样形成协同效应。美国有个所谓的‘文泰来’联盟,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只配对英特尔的芯片。在核心技术研发上,强强联合比单打独斗效果要好,要在这方面拿出些办法来,彻底摆脱部门利益和门户之见的束缚。抱着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想法,抱着自己拥有一亩三分地的想法,形不成合力,是难以成事的。”

(编辑:张星)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