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承接高端医疗机构 助力医药产业转型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 朱萍 北京报道
2018-04-24 07:00

4月21日,《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下称《纲要》)由新华社全文播发。

《纲要》提到,在医疗健康机构方面,雄安新区将重点承接高端医疗机构在雄安新区设立分院和研究中心,加强与国内知名医学研究机构合作;在产业方面,明确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是重点,率先发展脑科学、细胞治疗、基因工程、分子育种、组织工程等前沿技术,培育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加强重大疾病新药创制。

4月23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肖金成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指出,雄安新区明确规划了发展方向,产业升级发展路径明确。“《纲要》与此前已经开展的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等有一脉相承之处,对包括教育、医疗在内的社会公共服务等非首都功能进行疏解,与此同时也将促进高端产业发展。”

重点承接高端医疗机构

在医疗健康机构方面,雄安新区将重点承接高端医疗机构在雄安新区设立分院和研究中心,加强与国内知名医学研究机构合作;同时,也要在雄安高标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

其中包括引进京津及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建设集临床服务、医疗教育、医学科研和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医疗综合体;加快应急救援、全科、儿科、妇产科等领域建设,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区域卫生应急体系和专科医院;全面打造15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达标率100%;加快新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智能医疗,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中心,构建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事实上,相关优质医疗资源对接已经在陆续布局中。早在2017年4月1日,国家宣布建立雄安新区后不久,2017年5月12-13日,原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司司长侯岩带队到雄安新区调研卫生与健康规划建设工作。侯岩指出,雄安新区是北京非首都医疗卫生功能外迁的重要承载地,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全力给予支持,并将做好委属(管)医院的组织和协调工作,支持在雄安新区设立分院。要按照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规划要求,推动“一院一市”合作尽快落地。

按照政策指引,未来很多地处北京的三甲医院,都要在雄安新区建立分院,甚至将医院整个搬迁到雄安新区。例如,北京301医院,已经在安新县附近的白洋淀启动了占地1500亩养老和康复医疗的项目。

2017年6月5日,北京中医医院院长与容城县人民医院签署技术合作协议,成为北京与雄安新区第一家技术合作医院。根据协议,北京中医医院专家将定期、不定期到容城县人民医院坐诊、义诊、查房、讲座和组织培训。免费吸纳容城县人民医院进修人员参与北京中医医院相关课题研究。同时,建立双向转诊机制,为容城县人民医院疑难转诊患者开通“绿色通道”。

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北京市卫生计生监督所,3所卫生机构也相继开始为雄安新区相关机构提供对口支持。双方共同加快社会保险跨区域转移对接,积极推进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以及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完善养老保障服务体系。

除此之外,医疗集团也在积极布局雄安的医疗大健康。就在雄安新区建立的第二日,2017年4月2日晚间,中信医疗方面公开信息显示:3月31日下午,中信医疗健康产业集团与张家口市人民政府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将在医疗及大健康领域开展全面合作、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在张家口市全面合作开展医疗第三方服务的新模式。

4月23日,有业内分析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雄安新区的作用之一就是疏解非首都功能,可以从全国战略的背景下,为大医院的疏解提供新方略。雄安新区的医疗发展,可以为全国大型医院的建设和转移提供范本。

带动医药产业发展

《纲要》明确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是重点,率先发展脑科学、细胞治疗、基因工程、分子育种、组织工程等前沿技术,培育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加强重大疾病新药创制。

同时《纲要》中还指出,在高技术产业方面,重点承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节能环保、高端新材料等领域的央企以及创新型民营企业、高成长性科技企业。

对于雄安新区的规划,多家医疗医药上市药企负责人表示,这将利于医药产业升级发展。贝瑞基因创始人周代星认为,这对基因行业发展是重大利好。“基本上与我们理想中的产业园区及其发展方向吻合。”

肖金成认为,《纲要》与此前已经开展的京津冀医疗一体化等有一脉相承的部分。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4月30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其中明确提出,四类非首都功能将被疏解,包括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等。“雄安新区的建设以高科技、环保产业等为主,将助力产业的转型升级。”

2017年4月,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北京是高端产业、创新型要素和资源集聚程度最高的地方,需要科技成果的转化空间。”

有分析认为,雄安新区的医疗疏解功能成为最先落地的部分,而由医疗服务带动的包括药品生产、流通,器械研发、生产、制造和民营医院、康复机构等,都将成为被辐射受益的产业,同时也将助力河北医药产业的转型发展。

作为传统医药大省的河北,在《纲要》发布之前,就已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前布局。

2015年末,北京市经信委和河北省工信厅签订京冀医药产业协同发展框架合作协议,北京首个生物医药产业园正式落户沧州渤海新区。2016年末,河北沧州市正式出台《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根据该《意见》,到2020年,该市医药企业总数将达400家,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1000亿元,成为京津冀医药产业区域合作示范区。

不止药品,医疗器械也被河北省纳入全省发展的重点扶持计划。

2016年9月,河北省工信厅出台《加快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将对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的药品、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重大医疗器械创新产品首次产业化的,按照有关项目管理程序纳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支持计划,可按设备购置等固定资产投入额度的20%给予资金补助,最高不超过1500万元。(编辑:包芳鸣)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