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海外中小企转型 海尔COSMOPlat成立中德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叶碧华 ,曾艳春 广州报道
2018-04-24 19:42

目前海尔已实现人工智能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全面落地。

4月24日,21世纪经济报道从海尔集团获悉,在正在举行的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海尔COSMOPlat宣布将联合弗劳恩霍夫IPK成立中德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加强中德智能制造技术交流,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这是继此前宣布拟在德国上市后,海尔再次高调亮相德国工业市场。4月23日在博览会上,海尔以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参展,展示了用户全流程参与的大规模定制模式。

随着制造业从数字化阶段向网络化阶段加速迈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近年,针对全球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变化,国家也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方针和政策。

今年2月27日,海尔COSMOPlat获批首家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美的集团也在3月份的家博会期间宣布要打造美的版“工业互联网”。代工制造巨头富士康也在今年宣告进入工业互联网领域。

据了解,海尔还在本届汉诺威展上宣布,COSMOPlat还联合德国智能工厂协会,共同成立全球首家智能制造领域的人工智能实验室,研究内容包括制造大数据、制造活动感知与图像理解、机器人创新等。

 

COSMOPlat全面落地

在本届汉诺威展上,海尔COSMOPlat展出了一条“超级示范线”。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拥有6个工站10步达成,可实现不同产品混线高效率生产以及全流程的互联互通。用户通过这条人工智能下的大规模定制示范线,可获取专属定制的冰箱或洗衣机模型。

德国工程院院长孔翰宁在参观了海尔智慧生活展区后,表示看到了两样东西:“一个是垂直的融合,包括基于数字双胞胎系统的机器人、智能传感器等;另一个是水平的融合,从用户的需求一直到最后的出货,体系完整。其实还有第三个维度,就是后台程序的设置和计算等,这在展台上很难体现,但是前面两个在展台上表现很好。”

海尔方面表示,目前海尔已实现人工智能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全面落地。具体来看,在网络方面,COSMOPlat联合北京恩易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做出了COSMOPlat生态下工业实时、低成本、免配置的新一代通讯网络解决方案,具备网络多路径零自愈特性,堪称“未来以太网”。

在安全方面,COSMOPlat联合日本SELTECH研发了嵌入式虚拟智能安全系统,为平台上的企业生产和经营数据提供安全保障;在平台方面,COSMOPlat与以色列初创公司3DSignals联合研发了基于声音监测运用人工智能算法的设备预测维护解决方案,准备在离散型制造业联合进行应用开发和测试。

据悉,目前全球多个资源方正逐步入驻海尔COSMOPlat生态,来自德国、美国的全球企业借助海尔COSMOPlat平台满足全球用户定制化需求,加速工业升级。来自德国、日本、瑞士、以色列、新西兰等顶级资源方也在平台上开发出更有效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

 

助力海外中小企转型

青岛海尔(600690.SH)财报显示,海尔着力推进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促进数字化企业转型,截至去年第三季度,平台用户大规模定制量达714万台,同比增长870%。

目前,COSMOPlat已覆盖建筑、家居、农业、服装等12个行业、11个区域和20个国家,服务全球3.2亿用户和390万家企业,实现交易额3133亿元,产品不入库率达到69%,订单交付周期缩短了50%。

未来COSMOPlat不仅瞄准国内客户,还将进一步把目光投向世界。据悉,为方便更多欧洲企业参与,海尔COSMOPlat将联合弗劳恩霍夫IPK成立中德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并计划联合德国智能工厂协会,共同成立全球首家智能制造领域的人工智能实验室。

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生产设备和设计技术研究所(IPK)副所长科尔表示,“可预见的是,在海尔的帮助下,德国的技术、设备能够在中国获得到应用。”

据悉,尽管工业互联网正逐步成为全球制造业和经济发展新趋势,但目前仅有较大型的企业具备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能力,其中知名工业互联网平台有美国GE Predix、德国西门子Mindsphere等。

去年12月6日,国际四大标准组织之一的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通过一项建议书,由海尔COSMOPlat牵头制定大规模定制模式的国际标准,这是首个由中国企业主导制定的制造模式类国际标准。德国智能工厂协会会长左赫表示,IEEE指定海尔起草大规模定制模式标准,为用户选择定制平台提供了依据。

德国工程院院长孔翰宁表示,目前德国中小企业并不具备搭建这样一个平台的能力,海尔COSMOPlat平台面对德国市场中小企业开放,将有助于德国中小企业工业升级,同时实现自身的新发展。

(编辑:骆轶琪)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