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产业资本竞合:华映资本的文娱投资经

21世纪经济报道 申俊涵 上海报道
2018-04-28 07:00

“并不是所有文娱项目在早期,都愿意接受产业资本的战略投资。战投能够带来流量资源等,但VC机构从其它角度也能带来很多资源。”面对腾讯、阿里等产业资本在创投圈日渐扮演重要角色的现状,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4月23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2008年,季薇创办了专注于TMT领域投资布局的华映资本,细分投资领域包括文化娱乐、消费升级、科技金融、数据服务四大板块。

“在不同时间阶段,华映对不同的垂直细分领域有所侧重。基金成立早期,我们团队在文化产业领域重点布局。到2014年文化产业兴起时,华映所投企业已经成长起来,给基金带来了不错的回报。后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华映资本也在移动互联网端、移动互联网变现渠道上做了很多的布局。”季薇说。

相对产业资本,华映资本能够给所投项目带来怎样独特的价值?文娱投资十年,华映资本看到哪些新机会所在?

投资机构带来不同资源

据了解,目前华映资本总管理规模超过60亿元人民币,已投资近150家企业,其中包括海蝶音乐、51信用卡、时空电动、界面、微盟、深兰科技、开始吧等。

季薇表示,在对企业选择过程中,华映资本主要关注行业、模式、人三方面。从宏观层面来说,成长性快的行业机会更大。企业的运营模式是否符合商业逻辑、未来的延展空间在哪,也是考察重点。

对所有投资机构来说,在跟企业沟通过程中,行业、模式的问题都能直接反应出来。但“人”的层面则相对复杂。比如在巨头竞争的环境当中,对于创始人和创始团队的要求跟以往创业过程不太一样。现在容许团队犯错、踩坑的机会很少,需要创始团队有更好的学习能力,迅速对变化作出反应。

近期,阿里收购饿了么,美团在腾讯的牵线下收购摩拜,创业项目最终TO AT的言论甚嚣尘上。文娱领域同样是阿里、腾讯布局的重阵,面对竞争,季薇表示,双方间其实是竞合的关系,很多华映的被投企业也同时获得了阿里、腾讯系的投资。

“内容产业链上下游获得大公司越来越多的关注,并成为他们布局的重点,其背后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线上流量红利的枯竭后,内容对于抓住年轻用户的心智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她说。

在这种文娱产业蓬勃发展的环境下,不同来路的资本,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资源。战投能够带来流量资源等,投资机构从其它角度也能带来很多资源。比如华映资本由于在文娱领域布局较早,基本可以触及行业中的每一个毛细血管。所投项目分布在文娱产业上下游,能找到很强的协同效用。

另外,华映资本跟大型媒体集团有合作,也时刻关注监管动态。在证照办理的合规性方面,华映能够给予被投企业更多的支持和建议。在目前监管加强的大背景下,合规性对内容创业企业来说越来越重要。

监管带来流量重构

作为投资文娱行业十年的老兵,季薇对行业新机会的产生也有着自己的判断。“每年都有新的东西出现吸引用户,比如现在的快手、抖音等。针对某一个特定形态的新型平台,我们认为还是有相当多的机会的,更不要说上游为这些平台带来好内容的公司。”季薇说。

另外如影视行业原来已经很火热,2009年、2010年开始有很多企业陆续上市。但现在还有一些新型影视公司,能够制作出更符合年轻人需求,更加有品位、高质量的内容。新兴的东西会不停出现来吸引年轻用户,也会有相应类型的公司再出来。

“所以华映对于内容领域长期看好,我们看好未来千禧一代、00后等年轻群体崛起带来的机会。他们喜欢的亚文化逐渐成为主流,他们的消费能力也逐渐增加,会对行业产生明显的影响。”她说。

面对文娱行业监管愈加严格的趋势,季薇认为,投资人更应该关注的是任何状态下的机会点所在。监管趋严后,有可能带来流量的重新分配。因为大平台无论是在应用商店的下载或者其他的方面,审查和限制变得更加严格,这会给其他的一些新型平台的创业者留有机会去创新。

“以往在行业中,对有牌企业的管理非常严格。以后在文娱领域,可能用同一个标准去管理有牌照的企业和没有牌照的企业,让大家站在一条水平线上去竞争。”她说。

内容产业经过初期的百花齐放、野蛮竞争,有些领域的监管会比较滞后。但等行业发展起来后,加强监管也是必然。季薇认为,文娱行业可能会有很多的并购整合出现。把小企业组合起来并为其匹配相应的技术支持,搭建成大生态,需要基金的整体运营能力。而有生态布局或者是运营能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创业者,才有可能在整合资源后胜出。

据了解,此前华映资本已经在行业整合运营方面有过经验。比如华映所投资的元聚网络,旗下有追书神器与漫画岛两款用户量过亿的产品,它们各自在网文阅读、漫画阅读领域都是比较大的平台。这两款产品在华映的帮助下合二为一,现在由一个团队统一运营。(编辑 林坤)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