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A股“中国芯”: 70家公司研发投入营收比逾9%

21世纪经济报道 谭楚丹 深圳报道
2018-05-03 07:00

从上市公司的年报情况来看,与国际大企业相比,芯片行业的研发投入仍然需要提升;正由于芯片行业属资本密集型产业,这就要求企业与资本在投资时要有前瞻性。

芯片国产化持续稳步推进,中国芯片自给率逐步提高。

“中国芯”的崛起,与研发投入密切相关。随着上市公司2017年年报披露完毕,芯片产业链上市企业的研发情况曝光,约85%公司研发支出同比增长,占营收比例为9.17%,明显高于A股上市公司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但是相比于国际大企业,仍然有提升的空间。

投入力度持续加大

“中国芯”的制造起步较晚,但正试图走出芯片依赖进口的困局。

根据Wind统计,集成电路与芯片两大概念股中共有70家上市公司,2017年研发费用合计287.47亿元,相比2016年的241.97亿元增长18.8%,呈现出研发力度进一步加大的态势。

从研发投入规模来看,中兴通讯研发费用最高,达129.62亿元,也是A股唯一一家投入规模超百亿的芯片上市企业。紫光股份、纳思达分别以30.49亿元、16.41亿元排在第二、第三名。另有28家上市公司2017年研发投入过亿,前述三家合计占比44.29%。

但剔除中兴通讯后,其余公司平均研发投入仅为2.29亿元,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与国外相比,据了解,2017年英特尔研发支出高达130.98亿美元排在全球第一;高通34.50亿美元排在第二。

在“研发支出占营收比重(研发强度)”的指标中,海特高新研发强度最高,达到58.25%。从该公司2015-2017年的表现来看,往年不足20%,体现出公司2017年较大的投入力度。

排名第二的为四维图新研发强度在42.36%;事实上,该公司在2015年至今,研发强度持续在40%以上。与之情况相似的还有8家上市公司,连续三年研发强度在20%以上。

从平均水平来看,70家芯片产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为9.17%。

“目前中国芯片产业还处在早期阶段,技术不成熟或者处于中低端水平,研发投入肯定有增无减;但是另一方面,从资本角度来看,这是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资本动力不足,所以导致与国际大企业相比研发投入规模小、强度偏弱的局面。”上海一家中型私募基金合伙人5月2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

正由于国内芯片产业处在起步阶段,发展空间巨大,尤其缺少与国外龙头抗衡的企业,但这需要强大的研发实力来支撑,不少企业已在发力。“芯片行业遍地开花,大多数企业规模小并且实力不强,以国家队的姿态去跟全球龙头竞争的企业不多。”前述上海私募基金人士谈到。

以汇顶科技为例,公司为指纹识别的龙头企业,是华为、VIVO等多家国产手机供应商。5月2日公司表示,采用汇顶科技单芯片指纹识别解决方案GW32J1的三星手机Galaxy J7 Duo量产成功并在印度批量上市,这意味着汇顶科技指纹识别解决方案进入三星的供应链条。

在研发投入上,尽管规模在芯片行业上不是最多,但汇顶科技研发力度持续加大。

根据2017年年报显示,2014-2017年间,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8220.88万元、1.60亿元、3.08亿元和5.97亿元,持续呈上升趋势;尤其2017年的研发费用同比增长达到93.73%。

但这也导致2017年净利润增长幅度较小,据了解,汇顶科技2017年归属股东扣非净利润为8.71亿元,同比增长2.27%。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4月27日参加汇顶科技业绩发布会时,汇顶科技董事长张帆表示,“公司的利润都投入到了未来新的成长基础的建设上。”

同时,2017年研发投入在营业收入的占比从2016年的10%上升到16.21%。

此外,在团队中,研发人员数量也由 800 人扩张到 1019 人。汇顶科技博士数量从2016年的12名增加至2017年的28名。

截止到2017年底,汇顶科技申请和获得的国际国内专利数量已有1879项,比2016年底的数字增加一倍多。

技术更迭,提前研发

从上市公司的年报情况来看,与国际大企业相比,芯片行业的研发投入仍然需要提升;正由于芯片行业属资本密集型产业,这就要求企业与资本在投资时要有前瞻性。

深圳一家中型私募基金合伙人5月2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谈到,芯片行业变化较快,在技术换挡期,若不能提早布局新技术,可能将永远失去赶超的机会。

“每一次新的技术来临,就是弯道超车的机会,如果赶上就能树立龙头地位;如果没跟上,就会拉大落后差距,甚至面临被淘汰,这就体现出芯片行业研发投入的紧迫性。”该名人士表示。

同时,他强调,企业在投资布局时,应该要更精准。“芯片行业的特点在于技术创新,这就决定了只会有投资成功或投资失败两个极端结果。有的企业花大力气对某项技术进行研发,通过重重困难解决不良率问题,最终可能会发现,这个技术或产品市场需求并不大,那这就意味前期的研发投入基本打水漂。”

以前述汇顶科技为例,公司接下来将发力“屏下光学指纹”和“3D人脸识别”技术。而该技术正是目前全球多家龙头芯片制造商争夺分秒研发,参与者有高通、苹果、新思等。其中,高通面向OLED显示屏的超声波指纹识别方案,最快也要到2018年夏天才会商用。

汇顶科技表示,公司在2017年持续投入屏下光学指纹技术,然而未能在2017年投入规模商用,这是2017年公司净利没有显著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2018年一季度情况来看, 该技术已有进展,屏下光学指纹产品已于2018年一季度商用于华为、vivo 等知名品牌旗舰机型。汇顶科技董事长张帆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光学指纹的量产是前几年工作的结果;光学产品的量产时间比我们一开始预期的时间有所滞后,是因为这是一项从来没有试过的全新技术,汇顶科技的屏下指纹技术性能表现是业界最佳的。”

张帆透露,在屏下光学指纹技术上积累了180多项的专利,逐渐帮助客户进入量产。他表示对于屏下光学指纹产品,2018年全年的基本目标就是要达到千万级的出货水准。“随着光学指纹产品出货量的增加,公司的毛利状况也会获得相应的改善,毛利表现也会出现回升。”

此外,对于目前热门技术——3D人脸识别,汇顶科技也在布局。公司表示,有望2018年开始逐步向市场提供低功耗、体积小、成本更低的创新3D人脸识别系统解决方案。(编辑:张星)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