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金融科技已经成为消费金融企业的核心驱动力和主流发展方向。
近日,马上消费金融CEO赵国庆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坦言,过去两年半马上消费金融公司申请了50项技术专利,到今年底预计达150项,此外公司还在申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金融机构申请高新技术企业并不多见,但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金融科技已经成为消费金融企业的核心驱动力和主流发展方向。赵国庆认为,这种行业发展趋势不仅是基于监管政策的应对措施,更是由于自身业务长久发展的需要。“作为持牌金融机构,马上消费金融公司从创业起,就秉承两条腿走路——既要做金融,又要做科技,通过科技赋能赢得更大的业务发展空间。”
“马上消费金融作为一家成立不到三年的创业公司,未来业务发展挑战可能出现在两大领域。”他分析说。一是很多消费金融公司的综合成本略高于银行,导致经营成本相应偏高而“丢失”风险定价竞争力。因此他们需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有效降低运营成本与风控成本,让自身综合成本与银行接近,甚至在客户获取渠道、客户体验等环节获得比银行更低的操作成本,才能找到自身独特的客户定位,寻找到差异化发展空间;二是越来越多消费金融机构需要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的技术含金量,为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伙伴提供更卓越的获客、风控、客户精准营销等产品服务,从而为自己多赢得“朋友”,而不是“竞争对手”。
“这意味着平台所有的大数据分析、客户图像描绘、智能风控、云计算等核心技术系统都必须自主研发。”赵国庆向记者直言。若这些技术不是自主研发,而是从外部采购,一方面无法向其他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开放(这涉及到产权保护问题),相应的金融科技服务就无从落地;另一方面平台无法通过持续有效的技术升级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与其他传统金融机构开展差异化发展的难度大幅增加。
赵国庆直言,这也是马上消费金融团队从创业初期就始终坚持技术自主研发的初衷之一。当前马上消费金融公司已自主开发400多套与零售信贷相关的技系统,其中包括账务系统、风控系统、催收系统、ABS系统、审批系统、以及底层的呼叫中心系统,其中涉及大量身份识别,情绪、语音、语意识别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与大数据分析相关的风控技术专利等。
“有些鉴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的技术专利并不知名,但相当实用。”他举例说。比如人脸识别,业界首先会想到商汤科技、Face++等知名公司,但马上消费金融公司自主研发的活体人脸识别技术上线至今,尚未出现一件身份欺诈案例。究其原因,是这项活体人脸识别技术与公司自带的消费场景、用户特征、大数据分析相呼应,能在特定场景与借款用途评估下,准确辨别申请人与实际借款人脸型是否保持一致。
此外,马上消费金融还在信用管理系统方面自主研发了情绪识别、语意识别、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可根据借款人的沟通语气、语意情景与情绪变化,判断自身借贷服务策略是否需要优化调整,从而满足监管合规与金融服务效率提高的双重要求。
赵国庆透露,马上消费金融自主建立的人工智能研究院,可针对三个方向进行金融科技能力的颠覆性创新:一是基于图像识别,音频识别和人脸识别的客服系统,这项技术在已经公开的美国MIT测试库达到了国内顶尖水平;二是自然语言学习,目前自然语言学习能力已经成为马上消费金融的特别产能——在北京地区90%是人工智能服务,人工客服的比例大幅下降;三是打造智能化的文字和语言识别体系,特别是相关技术跟前两种技术相结合,让人工智能服务的用户体验更具备“拟人化”。
出于公司发展需求考虑,马上消费金融公司近期开启了新的融资规划。4月26日上市公司重庆百货发布公告称,拟出资约6.33亿元,认购5.657亿股参与马上金融,出资完成后重庆百货将持有马上金融124239.917万股,占其股份总额的31.06%。这意味着本轮马上金融计划融资约20.04亿元。
赵国庆直言,此轮融资的一大用途,就是持续提升公司的科技含金量。比如在区块链技术研发应用领域,马上金融拟主要布局三大环节,分别是黑名单共享、资产证券化产品ABS的底层资产穿透,以及联合贷款的账务系统共享。
“未来我们将一手连接银行间同业伙伴,一手坚持自主获客,进一步构建开放平台的同时,通过合作获客或联合获客等方式,尽可能地将信贷零售资产与银行间直接对接,将用户、市场与银行开展深入对接,这个过程我们需要提供更多具有前瞻性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持。”他直言。
“在引入股东方面,我们主要思考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有消费场景,二是能带来有价值的数据进而优化风控模型,三是提供多元化的获客或业务拓展渠道,四是持续发展的资金。”
(编辑:贾红辉)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