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童装成功“逆袭”的森马最近再落一子。
5月2日晚间,浙江森马服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森马服饰”,002563.SH)发布拟收购法国Sofiza SAS100%股权的公告,拟以现金方式约1.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44亿元)收购交易对方持有的Sofiza SAS100%股权及债权,进而达到收购Kidiliz集团全部资产的目的。
资料显示,Kidiliz 集团总部设在法国巴黎,全球共有8家子公司,拥有11000个销售网点和829家门店,2017年实现销售额4.27亿欧元,是法国最大的童装品牌。
森马方面表示,从长远来看,收购Kidiliz有利于完善公司从大众到高端定位的多元童装品牌组合,具备在欧洲和亚洲主要市场以及其他国际市场的市场进入和经营能力,并拥有全球化的供应链布局。
在趋于饱和的休闲服饰市场中,童装市场被誉为服饰界“最后一片蓝海”。而瞄准了儿童生意的森马,通过提前布局童装及其相关领域,有望迎来转型新机遇。
童装业务发力
森马布局海外童装的野心早已彰显。就在一个多月前,森马曾宣布与北美最大全年龄段专业童装品牌The Children’s Place达成长期战略合作。根据双方协议,森马将通过直营、零售商及电子商务的全渠道方式在大中华区(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开发和经营The Children’s Place业务。
森马旗下童装早已占其业务的“半壁江山”。目前森马的童装品牌已有巴拉巴拉、MarColor、mongdodo、badibadi等,其中巴拉巴拉市场占有率、渠道规模长期在国内童装市场位居第一。
东吴证券研报指出,相较于原有主打大众的主品牌巴拉巴拉以及新合作的美国高性价比品牌The Children’s Place,Kidiliz 旗下的品牌定价主打中高端,与公司现有童装产品在价格定位上形成较强互补性。此次收购若顺利完成,森马将拥有从大众到高端的全价格带品牌布局。
事实上,森马近几年业绩增长几乎全靠童装带动,亦是业内有目共睹的。成立于九十年代的森马,针对年轻客群的休闲服饰曾是其营收的主力军,另一方面,儿童服饰业务增长比例却逐年上升,大有赶超休闲服饰之势。
据森马服饰2017年财报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集团营业总收入增长12.74%至120.26亿元,不过营业利润则下降19.03%至15.11亿元。按品类分,休闲服饰品类营业收入增长0.6%至56.3亿元,营业利润大幅下滑15.27%至16.5亿元,毛利率为29.31%;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儿童休闲服饰品类营业收入大涨26.4%至63.3亿元,营业利润大涨22.42%至26.24亿元,毛利率41.57%。
在休闲服饰下行的颓势之下,以巴拉巴拉为主的童装正在成为森马营收的主要推手。根据森马2012年至2016年的财报,儿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29.94%、34.75%、38.87%、41.81%、46.88%,营收正逐渐赶超休闲业务。
服装行业分析人士马岗表示,国内休闲服饰品牌普遍受电商和快时尚的冲击影响较大,增长乏力的情况也很难逆转,“现在再来做休闲服饰纯属‘吃力不讨好’,很多传统的休闲服饰强势品牌已活不下去了。如果未来森马的儿童业务表现足够好、市场足够大,抛离休闲服饰业务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最后一片蓝海”
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婴幼儿消费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高毛利的童装产业愈发变得炙手可热。有机构预测,2017年我国童装市场规模突破1500亿,被誉为服饰界“最后一片蓝海”。瞄准儿童服饰这块大蛋糕的企业远远不止森马一家,国内知名的服装品牌如海澜之家、安踏、李宁等都在纷纷加码童装板块。
361度近日公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童装品牌产品零售额较2017年同期有高单位数百分比增长,2017年童装营运额贡献达到13.8%。而从国内第一的运动品牌安踏公布的首季销售表现来看,童装及线上业务增长迅速,增幅达40%以上,其收入占比为15%。
随着市场的增长,除了专门的童装品牌以外,不少原本主打成人服饰的企业都在开辟自己的童装品牌线,婴幼儿市场正在成为服装企业的新战场。去年10月,以“男人的衣柜”自居的海澜之家,也宣布旗下子公司海澜投资出资6.6亿元收购英氏婴童44%股权,正式涉足婴幼儿消费市场。
作为较早向童装板块侧重的企业,森马在儿童市场的布局并不局限于服饰领域,其触角还伸向了儿童消费场景的很多产品,如儿童教育、娱乐项目。
2015年,森马旗下的儿童商业综合体梦多多小镇正式开业。2017年下半年,梦多多小镇年客流累计达220万人次,年销售额达2亿元。5月3日,有接近森马集团的人士告诉记者,森马内部正在计划把梦多多小镇分拆出来并独立上市,可见其对儿童市场业务的重视程度。
事实上,尽管参与儿童服饰的玩家林立,这个市场的集中度依旧不高。根据欧睿咨询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童装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巴拉巴拉占比为5%左右,紧随其后的阿迪达斯及安奈儿仅占1%,而前十名加起来的份额也只占整体的十分之一左右。在欧美等成熟市场,这个数字一般可达到30%-50%。
安奈儿董事长曹璋近日在投资者交流会上分析了童装行业集中度不高的原因,认为国内的企业起步比较晚,大部分都是90年代以后起步的,企业运作、现代化运营管理相对比较慢,因此消费者对国内品牌的接受度也不如外国牌子。其次资本市场对童装行业的理解深度还不够,资源嫁接支持力度亦不够,目前童装品牌上市公司寥寥可数。
(编辑:张伟贤,如有意见建议请联系:zhangwx@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