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响应租购同权,今年的北京义务教育入学政策首次为租房入学打开空间,但入学条件较严格,且广泛采用多校划片入学方式。
一年一度的北京义务教育入学季已经开启。
4月26日,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2018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随后各区发布了各自的义务教育入学政策。5月7日起,将开始2018年入学新生信息采集工作。
一年前,学区房成为北京楼价上涨的急先锋。北京市教委在小学入学阶段“积极稳妥探索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的入学方式”,为学区房热降温。今年的《意见》中,“积极稳妥探索”变成了“稳妥推进”。
朝阳区、丰台区2017年提出将实行多校划片,今年,教育资源更优质的东城区、海淀区也作出了相关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朝阳区去年曾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于2017年6月30日后取得的不动产权证书所对应的实际居住地址不再对应一所学校,适龄儿童少年依据该实际居住地址登记入学将参加所在片区的统筹分配。
但这一规定没有明确出现在今年的政策中,或许会以更加温和的方式实施。学校划片查询系统显示,朝阳区多个去年多校划片的小区已回归单校划片。
为了响应租购同权,今年的北京义务教育入学政策首次为租房入学打开空间,但入学条件较严格,且广泛采用多校划片入学方式。
朝阳区率先正式多校划片
朝阳区“630新政”今年将正式实施。
朝阳区教委有关负责人在去年入学工作开始时称,为遏制学区房炒作,2017年6月30日之后,在朝阳区新购置的房屋,无论新房还是二手房,均将参与多校划片。
其时,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朝阳区居住地对应小学查询系统中输入“嘉铭桐城”小区,分别显示了单校划片结果和多校划片结果。
单校划片结果为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东校区,这是一所九年一贯制的优质学校,而多校划片的结果则增加了另外三所小学: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万和城校区、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世纪小学、中国音乐学院附属北京实验学校本部校区。
今年5月2日,该系统再次开通,记者再次查询该小区,划片结果只有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这一所学校。
去年“630新政”出台后,朝阳区珠江帝景、芍药居等社区曾有部分居民向朝阳区教委提出异议。今年这两个社区对应的学校均分别只有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帝景校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这两所优质学校。
今年,“630新政”将正式实施,但按照朝阳区入学政策,符合条件的新生不会在几所质量不齐的学校中被随机分配一所,而是将尊重学生的择校意愿,并有一定的排序。
政策规定,对应多所学校的适龄儿童入学家长,先在报名系统中填报片区内意向学校;根据适龄儿童户籍登记时间和房屋所有权证书登记时间作为入学顺序,在同等条件下,以随机派位等方式统筹安排入学。
这意味着“630新政”或将得到柔性实施。值得注意的是,链家数据显示,珠江帝景小区的房价已经由2017年3月时的近11万/M2跌至目前的约8万元/M2。
那么,朝阳区学区房房价是否会因此迎来波动?坊间对此的看法并不一致。
为何实行多校划片
北京市《意见》4月26日发布后,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去年积极探索基础上,今年我市将继续稳妥推进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入学方式,对房产、户口具备条件且居住达到一定年限的老居民子女继续实行原有单校划片,不完全符合学校单校划片入学的将实施多校划片。”
今年,东城、海淀两个教育资源优质的区也明确提出多校划片。
东城区规定,入学登记的实际居住房屋不动产权证书为2018年6月30日后取得的家庭,自2018年起该家庭适龄儿童将通过电脑派位的方式在东城区内多校划片安排入学。
海淀区规定,自2019年1月1日起,在海淀区新登记并取得房屋不动产权证书的住房用于申请入学的,将不再对应一所学校,实施多校划片。
也就是说,东城、海淀两个区的多校划片入学将在明年入学季正式实施。
对学区房热的狙击还体现在其他方面,比如在东城、西城、海淀、朝阳这些学区房热点区,都已对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登记的实际居住地址实施记录管理。
实际居住地址用于登记入学之年起,原则上小学六年内、初中三年内只提供实际居住地址服务范围内的一个入学学位(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的除外)。其中,西城、海淀于2016年开始实行,朝阳从2017年开始实行,东城则从2018年开始实行。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实行多校划片,也有助于缓解学校之间质量不均衡的矛盾,“从而给不在优质学校学区范围内的人进入优质学校的机会”。
他曾向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建议,将优质高中的招生名额,按照学生人数比例分配给服务片区内的所有初中,优质初中也按照同样办法将招生名额分配给所有片内小学。“如果这样实行几年后,各个小学之间的质量就会变得更均衡。”储朝晖5月3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西城“四老房”入学波折
今年,北京另一个教育资源集聚区西城区的入学政策经历了一些波折。
4月27日,《关于西城区2018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发布,但其中,小学入学条件部分与去年相比有明显不同。
2017年的西城区政策规定,“实际居住在西城区的西城区个人居民户籍适龄儿童”可以在西城区入学,但今年,这条规定前面加了一个限制条件,即“法定监护人在其他区无独立产权房”。
这样一来,一部分“四老房”适龄儿童将无法在西城入学。所谓“四老房”,即房主为适龄儿童的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在以往,户籍在“四老房”的适龄儿童是可以在西城区入学的,只不过入学顺序排在父母在西城区有房产的儿童之后。
但按照今年的西城区政策,那些户籍在西城区的“四老房”,但父母在其他区买了房的适龄儿童,将无法在西城区入学。
就在政策发布的第二天,西城区有关部门就迎来了银发老人们的质疑。有在其他区购房的家长表示,“如果我们去外区,西城家里的老人谁来照顾?”
长期关注北京中小学教育的民间教育人士一牛(化名)4月28日告诉记者,这是西城区教育主管部门需要面对的问题。
一牛认为,西城区有关部门很快会发布政策补丁。果然,就在同一天,西城区教育考试中心网站上发布了一则《问题解答》,表示对于今年西城区政策中排除掉的这部分适龄儿童,可以“依据学校学位情况通过多校划片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派位入学”。
4月30日,西城区教育考试中心网站上又发布了《问题解答(二)》,对于“孩子一出生户籍就随我一同落在西城,我在其他区确实买了房子,请问还能不能在西城区入小学呢?”的问题,明确回复“可以在区内入学”。
只不过,以这样的方式入学,“顺位相对靠后,如学位不足,通过多校划片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派位入学”。
5月1日,西城区教委发布《关于2018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补充意见》,将今年小学入学条件改回了去年的规定,这场入学政策调整才告一段落。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学者告诉记者,西城区最初调整入学政策的初衷应该是希望将可在西城入学,又可在其他区入学的适龄儿童疏导至其他区入学,以缓解西城区的学位压力。
北京籍无房户入学新路径
事实上,今年一项政策调整,或将进一步增加西城区的入学人数。这项政策是,在大力发展租赁住房,落实租购同权的背景下,北京市首次给本市户籍无房户租房入学打开通道。
《意见》规定,本市户籍无房家庭,长期在非户籍所在区工作、居住,符合在同一区连续单独承租并实际居住3年以上且在住房租赁监管平台登记备案、夫妻一方在该区合法稳定就业3年以上等条件的,其适龄子女可在该区接受义务教育。
目前,东城区专门下发了实施细则,其准入规定较为严格。比如,审核申请人或其配偶要受雇于东城区,且在北京市正常连续按月缴纳社会保险且最近三年连续缴费,补缴无效。租房时间应不晚于2015年5月1日等。
储朝晖认为,这一政策将惠及符合条件的人群,让其适龄子女方便入学,尤其是一些年轻的北京户籍人口。
“但这也可能促使一部分人钻空子,比如东城、西城、海淀的教育资源丰富,那些户籍在其他区,也在其他区租房居住,但在这三个区工作的人,可能就会回到这三个区租房,从而让子女留下来上学。”储朝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其他区的适龄儿童到这三个区上学的意愿是很明显的,这样,东城、西城、海淀的学位压力将更大。”他说。
北京市教委副巡视员冯洪荣介绍,“据我们统计,真正满足这些条件的人员数量并不多,不会形成租房炒作。”
“我们会关注和防止可能形成的投机行为或利益驱动,在指导各区时会有更明确的细则,加大信息共享,严查相关信息,确保制度精准落地,排除其他的干扰。”冯洪荣称。(编辑:陈洁,如有建议意见请联系:wangfeng@21jingji.com,chenjie@21jingji.com)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