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杯”另类账单: 小规模马拉松赛事走热追溯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饶守春 北京
2018-05-05 00:46

在城市路跑赛事稍显降温的当下,一些以企业精准营销为目的的小规模马拉松赛事,开始走热。

4月22日,“阳光杯”军民融合跑向新时代半程马拉松比赛,在北京奥森公园成功举办。

作为“阳光杯”主办单位负责人,赵福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这是一场单纯的企业定制赛事,希望通过这一赛事为企业量身定做更精准的营销方式。

根据本报记者掌握的信息,“阳光杯”出于多个原因并未实现盈利。主办方主要希望这一赛事成为样本,参考这一模式,推动其它小型赛事的举办。 

“阳光杯”始末

根据本报记者记者,“阳光杯”吸引1500余人报名,最终仅800多人参与。

作为北京马拉松协会会长、“阳光杯”承办及运营单位负责人,赵福明表示,这项赛事是在全名健身基础上,出于路跑赛事成为可承载企业对内团建、对外维护现有客户和拓展精准客户的平台为背景而举办的。

作为企业定制赛事,因此在招商引资方面与传统的城市路跑赛事有所区别。

“是先和冠名赞助商沟通好赛事内容和费用,才开始进行的工作开展,不是单纯的一个赛事筹划之后再找经费。”赵福明说。

据悉,“阳光杯”的赞助冠名单位为一家长期服务于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企业,参与者多为驻京部队、部分国家机关及“十二大军工集团”的驻京单位跑步爱好者。

不过,似乎正是出于这一区别,赵福明坦承“阳光杯”赛事的招商金额并不高。“从与冠名赞助商一起敲定方案到赛事落地,间隔不足一月。由于时间较紧,他表示仅做了赛事补给、食品以及急救保障等方面的赞助招商。”

同时由于时间关系,在赛事具体执行中,赵福明表示面临诸多困难。他称,由于800人以上的赛事举办需要报批市公安局,且时间需要至少3周以上,一度以为这项赛事可能延期。

“至于经费问题,我们做预算时做了两款报价,一个是精简版,一个是正常版,冠名赞助商选了精简版。但项目执行中出了变数,场地费用相较报价提升很多,安检、安保和赛事风险评估报告以及999急救车辆等部分支出总额已经达到我们报价的30-35%,这对我们的压力其实是有的。”赵福明说。

正因此,赵福明坦承“阳光杯”并未给公司带来盈利。

“做这个赛事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打造一个可以通过赛事活动的形式为企业量身定做更精准的营销方式,基于这个内容去做更大规模的推广,从而达到企业精准宣传的目的。”赵福明说。

“小而美”特色走热

随着2017年“马拉松热”的有所降温,以及重点城市马拉松赛事名额的难以获取,一些参赛人数在千人左右的小规模马拉松赛事正逐步成为热潮。

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于洪臣在中国马拉松2017年度工作报告指出,2017年全国各地共举办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800人以上规模)达1100场,参赛人次近500万。其中,除备受瞩目的大城市马拉松赛事外,例如越野赛、接力赛以及行业赛事和女性专属赛事,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

以2017年出现的新闻行业马拉松赛事为例。去年11月,浙中生态廊道·2017首届全国新闻界马拉松邀请赛在金华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6支代表队1000余名新闻工作者参加半程马拉松。2017浙江马拉松精英赛暨全国媒体人马拉松挑战赛在文成举行,增加了新闻媒体赛中赛。

业内人士认为,参赛规模小,意味着赛事氛围相对没有城市马拉松浓厚,那么这些小规模赛事的生存定位,就在于主办方与承办方如何突出赛事特色与服务,打造出“小而美”、“小而精”的比赛。

马拉松赛事管理专家石春健则表示,对中小企业而言,虽然赞助大型城市马拉松赛事意味着更多的曝光度,但竞标机会、成本等各方面存在巨大难度。

在此基础上,企业出于宣传需求,定制专属马拉松赛事想,吸引特定区域的跑者,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当马拉松比赛越来越多的时候,赛事主办方更应考虑比赛的可持续发展,这个问题在于举办一场赛事的初衷,是仅仅做一场赛事,还是要培育一个地区的跑步文化。”石春健说。

(编辑:李新江)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