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英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英国国际贸易部首任中国区司长彭雅贤:中英双边贸易将保持强劲增长 英国反对保护主义

21世纪经济报道 朱丽娜
2018-05-09 07:00

特约撰稿 朱丽娜 香港报道

“现阶段的中英关系处于历史上的最佳时期,我相信中英双方都会从目前的友好亲密关系中获益。在英国脱离欧盟后,需要在全球范围内与主要经济体建立更有力的双边贸易合作。”英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英国国际贸易部首任中国区司长彭雅贤(Richard Burn)3月21日在香港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专访时表示。

彭雅贤

近年来,中英经贸关系稳步推进,双向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中英双边货物贸易额达790亿美元,较2016年增长6.2%,与1972年两国建交时的3亿美元相比,中英贸易额增长了262倍。其中,去年中国向英国出口额达567.2亿美元,同比增加1.8%,自英国进口额达223.1亿美元,同比增长19.4%。

同时,中英双方的投资规模也在稳步上升。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7年中国对英国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5.3亿美元,增长3.4%;2017年英国对华直接投资15亿美元,增长11.1%。

寻求多元化的贸易关系

《21世纪》:你在今年2月被任命为英国国际贸易部中国区司长,这是中英贸易合作以来首次设立这样的职位,请问此举的目的或者意义何在?

彭雅贤:英国首相特雷莎·梅(Theresa May)今年1月访问中国之后,英国国际贸易大臣利亚姆福克斯(Liam Fox)宣布国际贸易部针对全球九大主要市场,分别派出一位资深贸易人士负责促进该地区的贸易往来、鼓励出口、投资等。我作为其中一员,主要负责包括香港在内的中国市场,这次的任命主要是希望通过一位资深人士来进一步推动中英两国的贸易。同时,这个职务的职责还包括支出预算、分配资源与战略决策。如何对在华的英国企业提供最好的支持,这显然应该是身处当地市场的人最清楚的,而非由伦敦来作出决定。事实上我已草拟了一份中国的地区贸易计划,并且已经获批。

《21世纪》:你之前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英国正在为脱欧之后与中国的贸易合作做准备工作,能否具体介绍一下?

彭雅贤:我们会在明年三月末正式脱离欧盟,之后会有两年过渡期,直至2020年12月底,在此期间英国可以与其他国家谈判并签署独立的贸易协议,但这些协议直到过渡期结束之后才能生效。因此,英国政府及内阁大臣(Secretary of State)将会作出决定,优先与哪些国家进行贸易协议的谈判。英国会首先和欧盟其他成员在现有的贸易协议基础上进行协商。但我们认为与中国的长期贸易前景存在巨大的合作机会。

《21世纪》:英国正在寻求与欧洲以外的市场建立多样化的贸易联系,你如何看待中英贸易的重要性以及中英贸易逆差逐渐缩小?

彭雅贤:首先,我认为现阶段的中英关系处于历史上的最佳时期,首相特雷莎·梅1月访华时,双方都表示希望合力推动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第二阶段的发展。我对中英关系的发展持乐观态度,目前双方在政治、安全、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都有合作,我相信中英双方都会从目前的友好亲密关系中获益。在英国脱离欧盟后,需要在全球范围内与主要经济体建立更有力的双边贸易合作关系,我认为中国同样希望在欧盟之外,加强与英国的直接贸易关系。

目前来看中英贸易逆差并未大幅缩小,但的确目前英国对中国出口的增长率高于英国从中国进口的增速。由于中国对英国的出口基数要大于英国对中国的出口,因此英国出口增长率较快。未来英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将会不断缩小。英国在对中国的服务业出口上有顺差,尤其是金融类服务,随着中国市场自由化程度不断加深,预计英国服务业出口在未来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21世纪》:英国在未来的中英贸易谈判中是否会重点探讨服务类出口的问题?

彭雅贤:我不确定未来贸易谈判的内容,但是中国在去年11月提出了一系列开放金融服务业的措施,其中包括放开外资机构在银行、保险管理等行业的持股比例限制,尽管每个行业的时间表有所不同,但这个大方向是正确的。比如未来英国的保险公司能够与中国有更多合作机会的话,就会带动服务业出口的增长。

在今年英国首相访华期间,双方决定就中英贸易及投资情况进行检讨,回顾影响中英两国贸易的诸多因素,比如贸易障碍、双方关注的问题等,我们希望检讨完成后,双方政府能够采取措施改善目前的情况。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但预计(检讨)会在一年内完成。这个检讨将会由中国商务部、英国国际贸易部主导。

中英贸易将保持强劲增长

《21世纪》:你提到中英关系“黄金时代”进入第二阶段,能向我们介绍下新阶段的含义吗?

彭雅贤:第一阶段“黄金时代”的建立是从2015年习近平主席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开始的,现在英国有了新任首相特蕾莎·梅,英国脱欧后会面临新的环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英双方会有更深入的贸易合作,最终双方都能从目前的良好关系中获益。

《21世纪》:你认为中英贸易会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吗?

彭雅贤:2016年中英贸易总额为598亿英镑,目前只有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的数据,显示总贸易量较2016年增长16%,英国对中国出口量同比增长25%,我认为这些已经证明了2017年双方的贸易有显著增长,在全年的数据公布后,预计会有更强劲的增长。至于今年,我认为英国在脱欧后会有更清晰的规划,并且随着中英关系迈入“黄金时代”的新阶段,相信双边贸易增长会进一步加速,中英贸易一定会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

《21世纪》:哪些驱动力推动了英国对中国出口快速增长?

彭雅贤:我认为这是来源于中英双方对对方产品的需求,英国伦敦是世界主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因此有许多中国企业选择进入英国市场,同时英国的企业也在寻求更多在中国发展的机会,我们也有很多成功的金融科技公司,可以与中国的科技公司一起合作。我们希望能和中国有更多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合作,促进英国设计、项目管理、工业设计以及建筑服务的出口。

《21世纪》:你在之前提到过你有在中国地区的贸易计划,具体内容有哪些?

彭雅贤:一直以来英国的国际贸易部及其他英国的机构主要专注于扩大出口以及鼓励中英两国间的外商直接投资(FDI),过往会根据每年的出口及FDI的数据来进行考核。但我认为需要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这些问题,所以我们会逐渐转移重点至更长远的策略规划,不是说不再扩大出口,而是不会仅仅局限在完成每年的目标。我们会去了解哪些行业需要帮助、政府应如何做去更好的支持他们,比如我们会帮助企业在中国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建立销售渠道,向他们解释中国的监管环境等。

目前来看,英国中小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主要面对三大障碍:成本、知识产权保护的担忧以及政府主导的监管环境。关于成本方面,英国公司想要在中国发展往往需要花费较高的成本,比如他们需要雇佣会英文的中国员工;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近年来中国已经有了极大的进步,相关的风险是可控的,但仍有外国投资者担心这一问题;在监管环境来看,中国的规章制度对外国投资者而言比较模糊、复杂,不同省份对于一个政策的解读往往存在差异。

所以这些方面都需要英国政府的协助,英国出口融资部(UK Export Finance)可以提供贷款帮助他们降低成本;我们也与英国的银行合作,一同支持英国企业与中国进行的贸易往来;英国出口融资部还提供相关的风险保险服务,帮助英国企业管理可能导致交易失败的不可控风险。我们也会帮助企业保护知识产权,向他们讲解如何在中国法律机制下保护知识产权。我们身处中国,对当地的监管环境及机构运作比较清楚,可以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意见。

英国不主张保护主义

《21世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4月初的博鳌论坛上宣布了一系列的开放措施,你如何看待这一举措?这将对英国在中国的出口及投资带来哪些影响?

彭雅贤:对于习主席作出的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承诺,我们表示十分欢迎。正如英国首相在今年初访华时提出的,进一步改善市场准入、消除贸易壁垒将为中英两国发展更深厚的贸易合作铺平道路。

此次宣布开放的领域包括金融服务、汽车、航天等,这些都是英国的优势产业,英国公司将极大地受惠于这些新措施。但作为企业而言,他们非常迫切希望看到这些政策被具体落实。

《21世纪》:你如何看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连锁反应?

彭雅贤: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确保贸易是公平、自由的,英国将继续与包括美国、中国,以及部分欧洲国家在內的贸易伙伴一起合作,消除这些担忧,在知识产权保护、全球钢铁及铝产能过剩等问题上寻求合作。英国支持基于规则(rule-based)的全球贸易体系,并认为任何的行动必须符合WTO的规则。我们认为所有各方应该避免冲突升级而破坏全球繁荣稳定。

《21世纪》:你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下有些国家选择贸易保护主义、设置贸易壁垒的行为?

彭雅贤:英国是自由贸易的拥护者,我们不主张贸易保护措施,而是主张消除限制、开放经济,习近平主席也明确表示过中国不支持贸易保护主义,中英双方都认为保护主义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自由贸易促进的经济繁荣能惠及全球更多的人,提供更多的经济发展和财富积累的机会,虽然不同国家在具体的问题上会有分歧,但英国更倾向于协商谈判而非采取单边措施。

(编辑:辛灵,如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联系:xinlingfly2007@163.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