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半猪肉概念股一季度净利下滑 应对“猪周期”需延伸产业链

21世纪经济报道 饶守春 北京报道
2018-05-10 07:00

自2016年迎来“史上最强猪周期”后,猪价在2017年进入下行通道,至2018年后跌幅则更加明显。

搜猪网数据显示,5月9日,全国出栏瘦肉型生猪价格均价9.94元/公斤,比去年同期的14.38元/公斤, 跌30.88%;全国猪肉价格18.48元/公斤,较去年同期的23.11元/公斤,跌20.03%。

猪价的持续走低,也使相关概念股的业绩出现剧烈波动。Wind资讯数据显示,21家猪概念股中,11家今年一季度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出现同比下滑,占比超过一半。其中净利润下跌幅度超四成的,也有7家。

5月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轮猪周期的剧烈波动,既有供需层面的关系,也与环保政策高压,行业出现产业结构调整有关。他认为,今年行业处于整体低潮期的趋势并不会改变,但季节性回升是存在的。

概念股业绩剧烈波动

农业农村部全国500个县集贸市场定点监测数据显示,自2018年1月份第3周至5月份第1周,全国生猪价格已由15.37元/公斤跌至10.59元/公斤,3个月累计跌幅达31.1%。

猪价的持续走低,成为牧原股份(002714.SZ)今年一季度净利润暴跌的主要原因。

牧原股份财务数据显示,今年前3个月,公司虽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0.03%,至27.56亿元,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同比下滑80%,仅为1.36亿元。

不过在猪价同样走低的2017年,牧原股份在营收同比增长近80%的情况下,归母净利润上仍有1.88%的同比增幅。

牧原股份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公司一季度业绩下滑厉害,主要缘于春节后猪价下跌太猛,从而造成3月出现亏损。她表示,每年3月和4月为猪价低潮期,至5月之后价格会有所回升。

客观数据亦对此有所反应。数据显示,牧原股份1-2月、3月商品猪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下跌20.69%、34.31%至13.65元/公斤、10.36 元/公斤,目前公司生猪养殖完全成本为11.6-11.7元/公斤,由此可见3月份售价已低于成本价。

“过完年后,猪肉消费会有所下降,同时叠加今年进入猪周期低谷,公司业绩出现较大波动。”上述牧原股份负责人说。

牧原股份董秘秦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曾表示,由于公司拥有自动化水平较高的猪舍和饲喂系统、强大的生猪育种技术、独特的饲料配方技术等,因此具有较低的成本优势。

不过即使如此,牧原股份今年净利润下滑恐成大概率事件。在其2018年一季报中,公司预测今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将同比下滑66.67%-91.67%,仅为1亿-4亿元。

对于作出此预测的基础,牧原股份表示主要原因仍是生猪市场价格的大幅下跌,并表示生猪市场价格变动的风险是整个生猪行业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对任何一家生猪生产者来讲都是客观存在的、不可控制的外部风险。

与牧原股份类似,另一家养猪巨头企业温氏股份(300498.SZ)也出现净利下滑现象。不过,相比于前者一季度近八成净利下滑,后者该项数据仅下跌4.4%。不过,温氏股份2017年全年,不仅营收同比下滑6.23%,净利润下滑幅度也达到42.74%,其中原因同样是猪价的下跌。

类似现象还有更多。Wind资讯数据显示,21家猪概念股有11家今年一季度净利下滑,占比过半;但营收下滑的仅8家,占比不足四成。

低潮趋势或延续

与5月8日相比,5月9日猪价呈现小幅上升趋势,但这一趋势被业内人士认为并不具备代表性,价格低潮将是长期趋势。

朱增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一轮猪周期与2007年和2011年相比,相同点都在于供需关系引起的,但不同点是这轮猪周期,是在环保政策的变化下,导致整个行业开始出现一些结构性的变化。

“2016年猪价快速上涨,导致养殖业上下游的企业都想布局全产业链,并率先在西南和东北地区布局,这与之前单纯由价格波动进行的调整不同,”朱增勇说,“同时,由于国际猪肉成本已经出现低于国内的情况,猪肉进口量连年攀升,对国内供需产生冲击。”

正因此,朱增勇认为,2018年猪肉价格处于低潮期将是长期趋势,并给出价格有望维持在13元/公斤左右。但他也指出,价格低潮并不代表不具备季节性回升的可能,只是整体供需决定了今年价格不会太好。

“猪周期”持续下行,也使相关上市公司不得不面对因此而来的业绩波动风险。

如前所述,对牧原股份而言,控制成本成为其对抗“猪周期”的主要手段。牧原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今年是行业低谷,但是这个时候才更能体现牧原股份成本低的优势。”

财富证券一位分析师亦对此认为,在行业盈利普遍下滑以及环保加严导致散养户退出、规模化加速的背景下,成本管控能力成为公司持续发展的核心。

“牧原股份作为自繁自养一体化大型养殖企业,已形成集科研、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为一体的完整封闭式生猪产业链,其高效的自动化管理水平造就的成本优势短期内很难被超越。”上述分析师表示。

与成本控制相比,朱增勇认为企业向下游产业链发展也许更值得期待。他认为,随着经营生产方式的多样化,能有效减少“猪周期”风险影响。

这一点在雏鹰农牧(002477.SZ)中体现明显。其一季报显示,公司在营收同比下滑3.51%的情况下,归母净利润反而同比大增215.43%,达到3.57亿元。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雏鹰农牧旗下主投农业行业的产业基金,此前转让了部分投资标的的股权,从而实现3.7亿元投资收益。

因此,若扣除该部分收益,雏鹰农牧一季度有可能出现亏损。公司仍表示2018上半年净利润可能同比下滑14.19%-17.89%,主要原因也正是猪周期运行至低谷,使公司养殖业务受到影响。

不过,雏鹰农牧也表示,尽管猪价大幅下跌,但公司全产业链下游业务效益将逐步显现,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猪周期影响。

(编辑:包芳鸣)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