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信息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于佳宁: “新制造”产业集群将涌现 未来大规模工业片区可能不会存在

21世纪经济报道 卢常乐 上海报道
2018-05-12 07:00

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核心与关键,是如何从“大规模批量化生产模式”转向“柔性制造模式”。

当前“互联网+制造业”正在从不同领域影响传统的工业制造。如何准确地认识当前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的探索模式?柔性制造的运用对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有何借鉴意义?

近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于佳宁。在他看来,产业消费升级的本质是由同质化需求转向长尾个性化需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是如何将长尾需求与柔性化制造能力相对接,“IP+产业”将成为产业升级的新风口,内容产业将成为制造业需求的新来源。

柔性定制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趋势

《21世纪》:当前“淘工厂”所代表的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模式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于佳宁:“淘工厂”的模式具有一定的普适意义,既是“制造业+互联网”的融合的标志性模式,也是未来“新制造”转型的样板。“淘工厂”代表着电商平台对新制造模式的先期模式探索,从个性化需求比较高的服装产业作为切入点。这种模式创新也反映出未来中国消费升级的新趋势,就是要去满足个性化定制模式的长尾需求。

另一方面来看,从当前制造业与互联网发展的布局上来看,国家大力提倡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懂技术改造和模式变革,其本质目的也是要着力解决传统制造产业由大规模批量化生产向小数量、多品类、快周期的生产能力转变问题。

事实上,这也是未来所有制造产业都会遇到的核心问题之一。过去比拼大规模“大而全”的生产组织方式,其弊端已经开始显现,其本身已经支撑不了“消费升级”的需求,导致同质化产品大打价格战,甚至带来了所谓的“消费降级”的趋势,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产能过剩,使得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较低,资金没有更好的办法去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出现“脱实入虚”的问题,归根结底其背后还是传统大规模批量化生产的弊端导致的。

《21世纪》:当前要推动类似“淘工厂”的制造业走向柔性化生产方式的关键是什么?

于佳宁:大规模批量生产转向小批量、多品类、短生命周期的柔性化生产制造是所有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但要实现这种趋势,仅仅靠制造业企业自身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还不够。因为企业本身的生产要素发生了变化,互联网的介入,使得数据成为了一个核心的生产要素。而当前数据更多的是掌握在互联网平台、内容厂商,甚至于社交媒体手上,所以说下一步互联网去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就是要建立数据联通。

“淘工厂”的模式事实上也是建立在数据联通的基础之上,其本质逻辑实际是将网络平台的消费数据,也就是“C端”的一些数据,例如微博等社交平台的内容数据提供给制造业企业也就是“M端”,这样就能够帮助制造企业把握生产制造的方向,从而很大程度上缩短了生产周期。

实际上,“淘工厂”模式背后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互联网大数据的预测功能,很多生产制造并不是消费者预购订单下了之后才去生产排期,而是通过数据进行预测,提前做好备料、生产排期的准备。生产预测的基础就是大数据,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未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模式。

未来的产业布局将会相对分散化

《21世纪》:为什么当前互联网赋能中小企业集中在服装生产领域?其模式适合其他“互联网+制造”的融合探索么?

于佳宁:因为服装的个性化需求更强烈,大家都不想“撞衫”,人们对服装的审美都是主观概念,没有客观的依据,需求呈高度分散化。

消费升级的基本方向就是由高度同质化需求转向长尾化、个性化需求。个人认为未来“IP+产业”会成为产业升级的一个风口,信息消费和实体消费将出现双升级。信息消费使得实体消费协同升级,内在逻辑正是对个性化需求进行延伸,来刺激长尾需求的扩大。内容产业将成为实体制造业的重要需求来源,内容产业引致的个性化、长尾化需求,将为经过智能制造改造后的制造业,提供新的订单来源。这种新模式也会进一步带动长尾模式新的发展,促使未来大部分产业由同质化需求转为长尾需求。

《21世纪》:目前互联网赋能中小企业也助推部分制造企业实现产业转移,如何看待这种趋势的未来发展?

于佳宁:过去江浙地区的中小企业发展呈现出块状经济、条状经济的特点,特别强调产业在一个地方的集聚,来加强资源与信息的共享,从而提升整个产业协同效应。这种模式确实有好处,但其本身也有弊端,产业过于集中导致工业区建设杂乱,产能过剩、污染严重、土地能效不高等问题。

而基于互联网的赋能作用,中小企业的产业有望转移,组合成一个个新型的产业集群,是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大数据融通为特点的新型产业集群,可以称之为“新制造”产业集群。这种集群本身不再要求地理上高度集中,而是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广泛高效协同,协同创新成效将更为明显。

基于这个逻辑来说,个人认为未来的产业布局将会相对分散化,大规模的工业片区可能不会存在。其优势是,这将给一些相对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全新的发展机遇,加快承接产业转移,也给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就地城镇化带来新的机遇,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同步发展有很好的支撑作用,符合整体国家的发展要求。

加强数据保护,消除数据垄断

《21世纪》:目前阶段来说,互联网从消费数据端赋能传统中小制造企业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于佳宁:个人认为,互联网赋能传统中小制造企业现在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数据资源”的合理分配。因为要让数字经济支撑实体经济发展,达到真正的赋能效果,形成一个行业的共享机制,就必须要消除数据垄断和孤岛。或者说,需要消除数据垄断的现象,使其成为一个行业共享的基础资源,这就需要加强对数据的确权,从而避免一些数据泄露、违规使用等负面情况的出现。

例如,“淘工厂”项目本身就是把“M端”和“C端”的数据打通,但“M端”的数据是生产能力和生产状态的数据;而“C端”数据则代表消费需求,将二者进行联通来拉近供需之间的距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但是这个模式本身也存在问题,比如“C端”的数据存在着滥用和隐私泄露的问题,而“M端”的数据出现大规模泄露,或者系统遭受网络安全攻击,影响将非常广泛。

因此,要强化数据流转的同时实现数据保护,一是要加强数据保护,二是强化数据有序流转,三是要加强数据交易实现更加公平与公正,目前看来运用区块链技术是最好的解决方案。(编辑:吴红缨)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