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创第一位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梁信 广州报道
2018-05-22 22:49

5月20日,南开金融(大湾区)首席经济学家论坛VIII在广州举行。

5月20日,南开金融(大湾区)首席经济学家论坛VIII在广州举行。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兼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论坛上分析了中美经济关系及我国应对的策略,还分享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设想,为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和未来的预期作了一份全面的报告。

他表示,对于我国未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我们应该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支点,把握“一带一路”蕴含的巨大机遇,以应对低成本劳动力、土地、环境参与国际竞争和仿制抄袭等黄金时期的结束。

科技创新是第一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论坛上获悉,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研发投入达到2190.59元,2017年已超过2200亿。这意味着同国内其他地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科研投入方面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据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发布的“朗润龙信创新创业指数”显示,广州和深圳多项排名名列前茅,深圳在吸引全国全球的科技创新企业和外来投资方面更是位列第一。

张燕生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科技创新是第一位。他认为,如果能保持态势,把科技创新投入从流量转变为存量,粤港澳大湾区将有望出现世界一流的大学、一流的科创平台和企业。

经济从量到质的提升

张燕生分析称,综观国内情况,一方面经济和产业出现分化,另一方面长期发展潜力也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重大需求达到峰值,如房地产、煤炭、钢铁;人口总量和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资源环境限制也达到了底线,我国经济已进入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阶段。因此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们要发展壮大新动能,并且加快制造强国的建设。

他表示,通过比较过去十年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四地的GDP和工业增加值增速数据,广东的结构调整调明显优于山东和江苏。广东从2009年开始进行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十年后渐渐在总量上显示出成效。此外,广东的“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比重也在逐年上升,这说明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现已处于从高速度增长走向高质量发展,从传统经济体系走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加速转型期。他预言,十年后广东的经济和产业将展现全新的面貌。

湾区内部发展不平衡

张燕生也提到,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广东省与浙江、山东、江苏相比,省内区域差距比较大。如何解决广东省内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将决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能走多远。而对于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张燕生认为,在强调“市场”的同时,也要强调“政府”的作用。以佛山为例,佛山正是利用好了“政府的手、市场的手、社会的手”形成的合力,取得斐然的经济成绩。

面对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下降、制造业投资下降、房地产投资下降,未来投资新增长点是什么?张燕生表示,应构建新型投资增长动能机制,一方面激励外商投资,激励民间投资,增加居者有其屋而做的房地产投资、新型城镇化投资、增加创新、民生、绿色投资,都应成为新增长点。另一方面,还要注重投资环境、营商环境、市场环境这“三个环境”的营造。

海南新四大战略定位

2018年4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赋予了海南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新的使命。张燕生研究员在论坛上提到,海南在过去的三十年取得显著的成绩,现在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此也赋予了海南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新使命——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他表示,未来的海南建设还可以借鉴香港在营造开放自由的投资环境、营商环境、市场环境,还有赋税环境政策的经验,以明确海南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的新四大战略定位。

(编辑:赵海建)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