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今年3月底玛丽黛佳在上海正大广场开设首家美妆无人店后,5月中旬,玛丽黛佳在北京西单大悦城再下一城。近日,玛丽黛佳创始人崔晓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未来玛丽黛佳还将在不同的城市开美妆无人店,而且要融入更多的科技元素。
据悉,北京西单大悦城店较之上海店增加了AR试妆魔镜和AR互动游戏,让消费者体验产品的同时更具趣味性;同时,线上导购机器人也再次亮相,消费者可以通过机器人现场向玛丽黛佳总部彩妆师咨询美妆问题。
北京西单大悦城招商部副总监王琪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称,之所以引进玛丽黛佳,是因其在新零售上新的玩法很多能吸引年轻人,这符合大悦城年轻、时尚、潮流的标准。
对于玛丽黛佳的美妆无人店,磐缔资本创始合伙人王茁认为,此举能明显标识自我品牌,有着比较明显的先发优势,这实际也是顺应时下消费升级,化妆品年轻化的趋势。
无人店再下一城
在玛丽黛佳西单大悦城店,消费者可以试用AR试妆魔镜选择自己适合的口红色号,通过AR试妆魔镜中产品的二维码或者店内配置的线上点单机链接玛丽黛佳天猫旗舰店,实现线上线下的结合。这是继上海后玛丽黛佳建的第二个无人店,玛丽黛佳CEO陈海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称,公司想利用最新科技、线上平台相结合触达消费者。“没有线上的结合,我们的售卖不便利也不完整。而与百货、商场的结合,则是因为这些地方聚集了很多年轻人。”
在玛丽黛佳CEO陈海军看来,无人店与单品牌店在购物中心的运营理念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以消费者为核心元素,而且两者是互补关系;但两者在实际运营中是有差别的。“传统店是固定位置店,我们现在的无人店是移动式的,基本部件是固定的可以重复利用,而且无人店没有店员,降低了很多运营成本。”
运营成本的差距,是时下无人零售店风行的原因之一。中百集团总经理万明治曾给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算了笔人工账:“无人便利店节省了很大一部分人力成本,假如一家夫妻老婆店需要雇用2人,那么无人便利店一个月省了10000元的人工成本;普通便利店需要4人,则省了20000元。”
EATBOX项目负责人安利英指出,无人便利店主要成本集中在物流识别。“这项技术的搭建成本虽然很高,但当门店开到一定规模,成本会被迅速摊薄。我们预计一家店大约在10个月收回成本,甚至随着技术的成熟可以缩短至半年。”
年轻化趋势
对于玛丽黛佳无人店的进入,北京西单大悦城招商部副总监王琪坦言,“大悦城定位年轻、时尚、潮流、品味,其中的潮流就是要知道时下的零售新玩法。我觉得国产品牌和国际大牌之间不存在或要去追赶或者要去取代的关系,更多的是差异化路径。玛丽黛佳并不是只抓几个爆款就结束了,而是能给年轻人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体验。”
事实上,面对年轻化的趋势,除了玛丽黛佳外,还有很多品牌在采取行动。
2017年,水密码尝试用了一年的时间来为年轻消费人群的特征画像,从以前强调“补水”的功能定位,转向打造一种“时尚、有趣、活力”的品牌调性。此外,有着120年历史的上海家化也将年轻化作为聚焦之一。
业内人士认为,年轻市场有很多的机遇,也有很多挑战。就年轻一代消费者而言,他们对品牌忠诚度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对产品功能的需求瞬息万变;单方面强调产品和品牌优势的营销手段已难以打动他们,互动营销、娱乐营销、粉丝营销成为了新的方式。这个强大且富有潜力的市场,实际上充满了变数以及创新压力。
为此,如何真正触达消费者是对品牌发展的考验。崔晓红说,通过互动,玛丽黛佳在产品、店铺设计时会根据消费者的情绪点来进行完善。
(编辑:黄锴,邮箱:huangk@21jingji.com)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