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推动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全球竞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8-05-26 07:00

日前,美国《福布斯》杂志发布2018年全球最具价值品牌100强排行榜,按国家划分,100强品牌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美国最多,占54个;德国第二,贡献了12个;法国和日本各贡献7个,并列第三。瑞士4个,比利时、韩国、荷兰、西班牙、瑞典各2个,中国、奥地利、加拿大、丹麦、爱尔兰、英国各1个。其中,华为排名从去年的第88升至79,仍是唯一入围的中国品牌。

从这个名单看,美国以超过一半比例占据绝对优势,是货真价实的全球第一经济大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仅有华为一家公司上榜,显示中国经济大而不强。具有全球品牌影响力的跨国公司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志,一般而言,跨国公司数量代表了一个国家全球竞争力水平。

当然,中国改革开放至今仅有40年的时间,而要建设一个具有全球价值的品牌是需要时间的。但是,进入信息时代之后,很多新兴的科技公司成为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力量,也因此获得极高的品牌价值,比如在该名单前十名内,像苹果、谷歌、脸书、亚马逊等,创立的时间并不长,而中国唯一入选的华为也是一家科技公司,这也显示中国在科技领域依然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

从百强品牌看,科技品牌占比达20%,金融品牌有13个,汽车品牌有12个,以及其他服装、饮料等消费品领域。这说明我们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是全方位的,尽管中国是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制造业领先全球,但主要体现在规模优势以及数量优势,在传统产业领域也落后较多,在品牌建设等方面任重道远。

应当说,中国企业规模都以大为美,以金融行业为例,中国的银行机构以规模论可能占据全球最大金融机构的前几位。中国公司最在乎的是“财富500强”的排名,因为这个名单只按照规模排列,比如去年中国国家电力公司、中石化、中石油排名第二、三、四位,中国上榜公司数量连续第十四年增长,去年达到了115家。

这是过去中国经济发展重视“规模与速度”的一种具体反映。在GDP政绩导向之下,做大规模,做快速度是政绩竞赛的主要参照标准。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尤其是以央企为主的国有企业,做大规模并列入财富世界500强,已经成为一种奋斗目标,有些地方政府以本地拥有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为追求。

中国企业之所以在《财富》世界500强中有115家,而在《福布斯》全球最具影响力品牌100强中只有一家,是因为中国拥有13亿人口的市场,仅仅靠国内市场就可以做大规模,其次,很多央企则处于垄断地位,因此,做大规模并不是难题。而要具有全球品牌影响力,则必须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事实上,中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但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比较少,一是中国企业对国际规则与不同地域的消费文化了解不够,不太适应;其次,中国企业还没有适应国际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

因此,中国企业大部分都是在国内受到呵护的市场环境中成长,国企受到额外的照顾,即使民营企业,也有很多优惠性的政策扶持。在这种环境中,一些企业就缺乏竞争的动力,再加上市场规则尚待完善,在技术投入、品牌建设等方面,就比较单薄。尤其是技术研发与品牌建设的门槛比较高,中国企业还缺乏这些能力。华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当他刚刚长大后就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经历20多年的历练后,才在技术与品牌等方面获得更大的全球影响力。

现在,中国正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从重视速度、规模转向重视质量,鼓励企业积极创新,强调研发核心技术的重要性。这种宏观政策导向的变化将会推动企业从做大转向做强做优。中国企业应该努力实现技术上的升级换代以及强化品牌建设,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的尊重。

中国也在积极实施全面开放政策,通过降低关税、开放制造业与服务业市场等,引入国际企业的竞争,给中国企业制造更大的竞争压力,形成市场倒逼机制,增强企业竞争力。与此同时,中国早前制定了“走出去”的战略,配合一带一路倡议,鼓励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引进来”与“走出去”意在推动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全球竞争,通过技术升级与品牌建设,实现中国经济整体上的高质量发展。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跻身于全球最有影响力品牌榜单时,中国经济竞争力就会越来越高,就越可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最终成为一个发达的现代化国家。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