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商机勃发 金融机构提前布局

南方都市报
2018-06-08 16:47

多家银行助力互联互通建设,WP国际集团、美国银行等已与南沙方面探讨深入合作。

包括WP国际集团、美国银行等外资金融机构均对南沙自贸区的金融政策及开放姿态表示极大兴趣,已经分别与南沙金融局进行了深入的合作探讨,包括在南沙设立QFGP和QFLP等形式的外商股权投资基金,设立金融科技公司引入美国金融监管科技,与南沙共同发起合资证券公司等等。

“规模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带来巨大的基建融资需求,为金融机构提供大量资金需求及金融服务机遇”,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相关负责人昨天向南都记者表示,中行广东省分行已主动对接湾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实现物理联通。

备受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即将出台,有望为湾区内的金融机构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

南都记者日前在湾区调研中了解到,为了抓住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湾区内不少金融机构已经提前布局,比如中国银行制定了粤港澳一体化发展方案并成立了相关委员会来加强集团内部在粤港澳的联动。此外,交通银行也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建设。

基建引发大量融资需求

在粤港澳的经济发展中,金融业是未来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核心产业。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占比已经超过旧金山湾区、直逼纽约湾区。以广州为例,广州金融业增加值在过去五年间增长了106%,成为第五大支柱产业。

而湾区规划纲要落地后将带动湾区建设驶入快车道,规模宏大的大湾区建设将为湾区内的金融机构带来大量机遇。不少受访的金融机构人士认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金融业整合的基本保障,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带来的巨大融资需求和配套服务需求则是金融机构的一大机遇。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首要工作,交通、通信、电气、管道等方面将衍生出巨大的基建类融资需求。根据广东省的规划,“十三五”期间要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万亿元,新建成轨道交通约2100公里、高速公路超过4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拟投资额5000亿元。

据南都记者了解,截至2018年4月末,广东中行共支持大湾区内(不含深圳地区)重大交通项目32个,项目总投资3532亿元,贷款发放2038亿元。此外,还牵头支持港珠澳大桥建设,在银团贷款中占比超过50%,有力保证了项目建设进度。

除了为港珠澳大桥提供融资需求服务以外,广东中行还为港珠澳大桥管理局量身打造了全方位的综合服务方案,为港珠澳大桥提供交易币种多样、支付方式快捷的收单服务方案,为澳门居民申请两地车牌提供解决方案。

如何充分挖掘湾区内的投资机遇和区域内市场的特有需求?上述中行广东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应该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点领域,紧盯国家政策,抢抓市场机遇,促进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另一方面要借力粤港澳地区改革创新的良好氛围,加强金融科技人才储备,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内企业居民的新型金融服务需求,推动自身创新转型。

科技创新造就大量金融机遇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外,科技创新带动的产业结构升级也将为金融机构带来新机遇。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光谷自贸研究院院长陈波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个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的最大机遇在于,能够让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互动,也就是高端制造业和科技创新能够很好地结合,打造“金融+高端制造+研发”为一体的湾区。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符正平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粤港澳城市群内各个城市都在提发展金融业,需要抓住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要点,不能盲目为了发展金融而做金融,各个城市要依据自己的产业特色及禀赋优势错位发展。

纵观东京、纽约、旧金山这三大湾区,科技创新都是引领湾区乃至世界发展的主力军。在粤港澳大湾区内,深圳拥有创新驱动的先发优势,香港具有金融服务的国际化和制度优势,粤港澳大湾区被认为最有可能对标旧金山湾区,成为原创技术和高科技产业的重要策源地。

在湾区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中,香港也可以充分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提供融资、投资、服务等多种金融支持。汇丰中国行长兼行政总裁廖宜建表示,香港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可以借助其成熟的资本市场和专业的金融服务成为珠三角科技创新企业吸引国际投资、募集资金的良好平台。

交通银行广东省分行相关负责人也向南都记者表示,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推动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通过创新驱动和城市转型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有望打造成中国的硅谷和全国性区域经济增长级。

为了切实支持先进制造业、产业升级换代,交行广东省分行还为珠海某科技企业建设大数据中心数据机房工程和IT系统给予授信支持,加快高端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大力支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的发展。

为了充分调动全行参与大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业务推进的时效性,交通银行广东省分行成立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工作机制和工作要求,明确了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建立了内部沟通机制。

外资机构看好湾区发展潜力

引入外资设立合资金融机构成为新一轮金融开放下粤港澳大湾区的新机会。广州市南沙区金融局副局长庄希勤昨天向南都记者透露,包括WP国际集团、美国银行等外资金融机构均对南沙自贸区的金融政策及开放姿态表示极大兴趣,已经分别与南沙金融局进行了深入的合作探讨,包括在南沙设立QFGP和QFLP等形式的外商股权投资基金,设立金融科技公司引入美国金融监管科技,与南沙共同发起合资证券公司等等。

可以预见,经历前期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以后,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速以及对外开放程度提升,全球金融机构和优质企业会加速在湾区汇聚,将爆发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粤港澳城市群一直在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粤港澳大湾区在未来的金融开放格局中将继续扮演窗口和试验区的角色。廖宜建表示,可借助毗邻香港这一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进一步推动大湾区内人才与资本的流动,通过更紧密的金融合作为中国金融业和资本市场开放提供借鉴。

在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外开放的背景下,符正平认为,可以围绕共创金融合作新格局,培育金融合作新平台展开,“比如中央出台了关于金融开放各项重大措施,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将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人身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的上限放宽到51%等举措,这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发展是较大的利好,香港这类外资企业较多,可利用内地的9个城市为跳板,进一步向内地拓展其业务。”

事实上,在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外开放的背景下,不少外资金融机构看好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潜力,选择在湾区发起成立合资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廖宜建表示,自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已有野村控股、摩根大通(香港)等3家外资机构向证监会递交了控股券商的申请,汇丰早在去年就在前海成立了合资证券公司,“如果接下来有其他新的措施推出,我们也会从商业的角度考虑把握”。

(来源:南方都市报)

(编辑:梁宇芳)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