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旅发集团三年变身记 国企改革不走寻常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高江虹 洛阳报道
2018-06-09 07:00

洛阳旅发集团与其他旅游国企发展最不一样的地方,是其试图灵活运用金融技术手段,发展文旅生态圈共享平台,在其业务架构中,金融板块的业务比重颇大,也是串联其他不同圈层的关键所在。

城市旅游洛阳运营样本

远方的客人,凭什么请你留下来?

国内绝大多数景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缺旅游客,缺的是留下来过夜的游客。归根到底,还是文化底蕴不够,不足以让远方来的客人心甘情愿地留下来,在夕阳下的街道上走一走、在路边的小馆度过一个难忘的夜晚。

洛阳人深知,他们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那些快速推进的文旅项目,而是文旅项目中将安放怎样的“灵魂”。

所幸的是,作为曾经十三朝古都的洛阳已经意识到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型的精髓,所以他们将眼光投向了众多的博物馆,希望从这个入口走入城市旅游的阳光大道。而且更为值得注意的是洛阳已有了一条看似可行的快速实现城市旅游的途径,虽然这个途径并不具有可复制性。

中国人喜欢到欧洲旅游,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希望沉浸在古老历史氛围的场景中体验文明一步步走来的震撼和满足,虽然也有战争和中断,但欧洲的文明尤其在近代是延续的。我们的最大的挑战是,文明曾呈现出断裂,换句话说,如何让博物馆中数千年前的文物所拥有的文明和现代人的思维对接是洛阳完成从旅游城市到城市旅游最严峻的课题之一。毕竟洛阳最丰饶的财富就是数千年前我们的先人使用过的物件。(李清宇)

今年第36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落幕后,洛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统计称,本届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共接待游客2647.31万人次,同比增长6.15%,旅游总收入241.96亿元,同比增长8.26%。

很少人知道,近三年牡丹文化节的开幕式演出,都是洛阳旅发集团负责的,该集团旗下的演出公司,所编排的舞台节目亦受到中外游客的欢迎。游客们从洛阳带给亲朋好友的手信,不少也是该公司的“洛阳礼物”。

“我们希望一位游客自打落地洛阳,整个旅途中都能享受到我们给他的独特优惠,涵盖吃游购娱所有环节,而且所有服务是经过验证的安全可靠,可以大大改善洛阳文旅服务的水准。”洛阳旅发集团特邀顾问余建忠在洛阳牡丹文化节后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解释道,这是洛阳旅发集团建文旅生态圈的初衷,通过金融信息手段,构建互利共享共赢的多个圈层。

正如华侨城之于深圳,洛阳旅游发展集团在洛阳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这家国资背景的旅游集团,自从深度介入旅游行业后,让洛阳整个文旅产业开始有了全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市场化充分的旅游行业显然颇为少见,有意思是,这家国企其实还很年轻,成立不过五年,但蜕变迅速,布局新且广,他们想走出一条独特的生态圈发展路径。

3亿到80亿的跃进

洛阳开元大道260号的龙泉大厦,16楼往上两层,是洛阳旅游发展集团的总部。连个前台都没有,出了电梯直奔一个个办公区。左右两边都有会议室,经常有人在里面开会,17楼的会议室更是下了班还经常有一堆人挤着,大声讨论,热闹异常。

如果不解释,人们还以为这是一家初创公司的场地,不曾想却是洛阳最主要的国有企业之一,或许,这是当地最没有国企气质的一家国企了。

洛阳旅游发展集团成立于2013年,注册资本金3亿元,是洛阳国有独资企业。目前资产规模80亿元,员工1000多人。作为洛阳市文化旅游产业领域投融资主体,旅游发展集团肩负着洛阳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引导和发展洛阳文化旅游产业、整合洛阳文化旅游资源等重任。

据旅发集团员工称,从2015年起,集团风格明显发生了变化,发展开始提速。据悉,当时旅发集团制定了“布局、并购、发展”三年规划,构建了全项目、全金融、全媒体和游客精准输送四大事业板块,集中推动“9643”合理有效投资计划项目和洛阳市委、市政府重点交办任务。

近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洛阳旅发集团董事长吕宗乐介绍,目前三彩小镇、甘泉古镇、洛阳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心、中国铜工业文化旅游双创产业园、高铁龙门站南广场暨洛阳牡丹博物馆、洛阳市旅游集散中心、在河之洲、汝阳白垩纪恐龙世界等项目均在扎实推进,旅发集团还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太平洋证券等多家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成立总规模50亿元的首只文旅产业基金,并成熟运营“互联网+”产业基金,所投资的清大教育和山谷网安更是成为省重点拟上市后备项目,从而建立健全金融闭环体系,实现自我造血、外部输血并行发展态势。

吕宗乐还介绍说,在积极推进“航空+旅游”融合发展方面,实现与洛阳通航的国内外城市已达到24个,2017年完成洛阳机场旅客吞吐量100.4万人次,达到了近30年来洛阳民航通航指标和旅客吞吐量最高水平,旅游促航空、航空带动旅游的成效明显。

从2013年的3亿注册资金起步,到目前资产扩张至80亿元,“洛阳旅发集团堪称创造了一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奇迹,步入了高速稳健发展的新时期。”余建忠感慨道,他是被吕宗乐从外地亲自聘请过来,是目睹洛阳旅发变化的直接见证人。

造生态圈共赢

洛阳旅发集团的发展不走常规路,与其当前的发展战略不无关系。“现在进入无疆界的竞合时代,企业之间不再是单纯强调竞争,而是更强调共生、互生、再生。”吕宗乐认为,有良好生态圈才有未来。

作为一家以文化旅游为主业的国有企业,洛阳旅发集团以文化旅游产业为切入点,从产业特点、发展趋势等角度审视生态圈概念,力求以文化旅游产业为纽带,打破文化旅游产业边际,精心打造流量、内容、商业等板块,形成了一个新的文旅生态圈。

吕宗乐解释道,旅发集团着眼于促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创新提出了以消费金融为核心工具、打造文旅生态圈的新战略,旨在构建颠覆传统的新模式并迅速推广复制,全面带动洛阳乃至河南旅游实现新一轮发展,构建助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实战模式。

构建文旅生态圈的核心工具是消费金融,旅发集团旗下河南众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鹏文化节期间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解释道,发展消费金融就是以旅发集团旗下洛阳餐旅实业、上阳宫文化园、洛阳城市会客厅、八里唐文创小镇、三彩小镇、甘泉古镇、国内外航线航班等餐饮、项目、文化、旅游、航空等消费场景为依托,从传统产品销售思维向场景营造思维升级,推进旅发消费卡工具、场地联营、特许经营、私募股权基金等建设,把旅发消费卡打造成一个囊括“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一卡多用的消费金融综合载体,打通客户与商家间互利共享通道,建立客户导入、商家接驳的共享平台。

消费卡模式并不是新鲜事物,且有的消费卡还曾出现过问题,但旅发集团认为自己毕竟是国企,肩负的是洛阳旅游目的地推广的重任,有政府公信力背书,加上提供的是最好的服务,可以获得消费者的信任。

“以前游客即便遭遇不愉快的旅游体验,也很难投诉追讨,因为个人维权成本过高。”余建忠介绍道,但在旅发构建的生态圈里,旅发将成为游客消费行为的埋单人,因为多频次和巨量的消费,从而获得商户最优质的服务。如果游客不满意消费体验,可由旅发集团出面惩戒商户,无需消费者个体去抗争。因此在这个共享平台里,旅发集团能够凝结大量用户和商户,形成稳定良性的发展关系。余建忠预计首批将建立30万文旅生态圈会员体系。

不寻常的国企改革

洛阳旅发集团的跃进式发展,以及所打造的文旅生态圈思路,令其迥异于一般的地方国企,尤其是地方旅游国企。“我们不是一般的国企,而是有创业精神的国企。”吕宗乐笑道。

洛阳旅游发展集团一开始也像其他省市国有旅游公司一样,拥有个别旅游资产,比如酒店、旅行社等,这点资产在运营时利润有限,贷款融资时也贡献乏力。因此吕宗乐才会将公司前三年的战略定为“布局、并购、发展”,通过大量工作说服洛阳市政府支持旅发集团的发展,划拨洛阳机场股权和其他旅游项目资产进入集团,做大集团资产规模,积极融资并购产业链上相关业务,形成目前四大业务板块。

洛阳旅发集团与其他旅游国企发展最不一样的地方,是其试图灵活运用金融技术手段,发展文旅生态圈共享平台,在其业务架构中,金融板块的业务比重颇大,也是串联其他不同圈层的关键所在。为了打造该金融板块,吕宗乐从北上广多地挖了不少金融从业人才回来,张鹏和旅发集团董秘等多人原本都各自在深圳、上海等地金融机构任职,被吕宗乐“忽悠”回到家乡洛阳进行“创业”。

像张鹏等人一样新近加入旅发的人才非常之多,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事实上整个洛阳旅发集团1000多人,只有吕宗乐等四名市管企业干部,其余全部从市场招聘,实行市场化合同的员工,不像一般国企有较大的用人负担,不合适的人还辞退不得。在洛阳旅发集团,国企的员工也得像私营企业员工那么拼命努力,否则也会有退出之忧。或因如此,整个集团上下就像一家初创公司般充满拼劲和活力。

张鹏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尽管是在国企工作,他感觉自己的工作压力比以前在深圳金融机构时还要大,加班是常态,收入与深圳时没法比。支撑其三年来“5+2”常态超时工作的动力,一方面是希望生态圈平台建成后对洛阳旅游面貌大为改观,自己也算是为家乡做出了切实的贡献,另一方面也是寄望旅发集团混改后会有相应的股权激励政策。

这几年从上到下国有企业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目前洛阳旅发集团也在积极响应推进自身的改革,集团改革方案已初步成型,并提交给洛阳市政府和市委审议,若获批后,下半年会正式推进相关改革工作。据悉,作为河南省政府文化旅游类上市重点后备企业之一,旅发集团亦在做三年上市计划。

(编辑:李清宇,邮箱:liqy@21jingji.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