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一收盘的结果问股民怎么看?很可能绝大部份股民会告诉你“无量不涨”。沪市周一日成交额1430亿元确实是缩量但并非“无”量,市场经常语义表达错误说成“无量”。缩量降低仅比2月14日农历年除夕前一天1146亿元稍大,在其后73个交易日成交额共计134715亿元,均值1845亿元,周一的成交额比只有77.49%,究竟后市会如何呢?
诚如市场习惯说的“无量不涨”,在没有明显的增量推升确实不容易上涨,但并非绝对缩量就一直如此缩量不涨。翻开市场针对成交量的解读,都会告诉您为何缩量的理由。打开网络资讯查找有关话题,都会告诉您缩量是因为市场信心不足,所以不愿意进场。主要是担心再跌所以信心不足,不愿意进场是因为没有赚到钱,不容易赚钱,没有明显赚钱效应,所以没有信心。实际上就是“无利可图”所以不愿意进场,只要造就“有利可图”,而且是“可乘之机”,就会看到场外资金蜂拥而来。
要如何造成这样的效应呢?压缩量达到一定低位比率后就会自然的增量而涨,不要过度担心市场资金量不足,只要时间周期一到自然就会开始上涨。如何解读成交量的演变?麦氏理论提出三个模式:
一是时间周期——从20~40~60~80天后的时间积累;
二是缩量比率——压缩比率进入0.618~0.382倍比率;
三是横向对比——前面周期的高低位水平,及TAPI值的对比岁最好的解读。
这三个模式最关键的应用在于“成交量换手率累积状况”,以时间周期比对从2月6日掼破均线支撑后造成均线转向助跌至今运行81个交易日。统计中发现,同步掼破五条均线后瞬间扭转改变涨势,多空易位反转助跌,2月6日这一天的收盘3370点格外重要,第二天再度造成下跌其收盘3309点也是其中一个横向平台压力,后者造成后来反弹两个高点压力,即2月26日收盘3329点,及3月12日收盘3326点压力,再到3月21日反转再跌,期间横向运行一样是20天后助跌。
这一切的自然运行规律都维持在20~40~60天,然后再延续到80天,主要反映在成交量的压缩比率,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压缩、再压缩的压缩,三次压缩动作一旦完成,采取20日均量线比对三段落回测,从0.618~0.382再到0.236倍比率。如果是一波长周期的空头跌势自然是以这个比率特征解读,但这个阶段不是主跌段而是调整段落。
有分析者采取波浪变动幅度说明会跌到2200点以下区域,是否真会出现如此跌幅呢?采取横向对比成交手数清楚发现筹码沉淀与锁定程度,加上定量分析法累积的换手率,第一个阶段总换手率达到38.2%比率会有稳定动向,例如从1月2日放大量后换手累积64天达到38.49%,表示累积的换手率达到初步有效换手。全段落106天累积换手率也达到56.65%,日均值0.53%,目前距离61.8%比率还有5.15%,仅需9.64天就可以完成全段落61.8%的累积换手。
采取2月9日低位周期横向78天累积达到36.97%,还需要2.3天达到38.2%的累积,预计周三到周四会满足这个比率。如果加上2月8日的累积只剩下最后一个交易日就可以达到横向周期累积满足38.2%积累,这是横向周期累积最好的沉淀量比率,意谓经过如此拉长时间周期后的不断换手,筹码已达到沉淀锁定效果,即将达到80天周期累积的状况符合如此比率,意谓多方进一步筹码锁定就要确认。
所有的有效筹码锁定确认最终必须出现新增量推升发动,如果没有明显的增量还是会延续如此的缩量再修整。确实在完成80天周期后都应该要出现一次增量推升,即使没有增量也会有跌不下去的特征,关键在此。这是麦氏理论量潮解读的模式规律应用,比对沪深300指数、上证180及50指数可以清楚看到量潮压缩到低位周期的特征,此时就等放量推升来证明,是否会增量上涨?让市场来证明。
没有场外增量资金进场投入即使有再好的缩量整理,也会一时找不到理由借口炒作,但可以确认在这样的缩量之下不宜杀跌,因为会“卖在最低点”,而且往往在“信心不足实在忍受不了的情况下卖出”,会正好从谷底反击拔高而涨。市场演变情况经常如此,务必注意这样的演变特征。
周K线使用12周KD指标观察判断沪深300指数、上证180及50指数,可以很明显看到低位初步背离的特征,而且会很快从这里拔高而涨,尤其是本周的周K线收盘,经常会在周三午盘之后积极作价拉高。即本栏认为,大盘权值权重股已经达到酝酿反击的阶段,本周周三午盘之后将是一次很重要的扭转与改变时刻,务必密切注意这个转折变盘的出现。
本文来源财富动力网,未经财富动力网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合作请联系:周先生(020-66218370)】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