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创新低九成个股三年不赚钱 工业富联触及跌停独角兽回调风起

21世纪经济报道 安丽芬 ,史一鸣 广州报道
2018-06-15 07:00
播放音频
NaN:NaN

6月14日,在多重利空交织下,三大板块指数继续下挫。上证指数创下近一年余的新低3032.41点,中小板指和创业板指分别跌0.61%和0.75%。

其间,闪崩股频现,至收盘两市跌幅超过5%的高达102家。就连全民热捧的独角兽工业富联(601138.SH)盘中一度跌停,收盘虽有所拉升,但跌幅仍达9.45%,成为涨停板最少的独角兽概念股。

自2015年A股异常大跌以来,市场不断倾轧,随着指数不断探底、个股持续下跌,爆仓、闪崩、违约等事件频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考察2015年6月14日和2018年6月14日两个时点的股价,2747只个股中有九成三年来是下跌的,跌逾50%的多达1737只。

低迷行情下,前期表现强势的独角兽概念股回调风起。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独角兽概念股遭遇爆炒,导致过高估值,形成过大泡沫后就会发生回调。

三年来九成个股收跌

经历了5月下旬的持续下跌,沪指自上周四以来再度持续下跌。至6月14日,沪指盘中拉低近一年的低点至3032.41点。

“近期大盘大幅下跌主要有四大影响因素:美联储加息、贸易战、年中资金紧张以及独角兽登陆A股进一步加剧A股资金紧张。”6月14日,北京某大型私募投资总监指出。

前海开源基金执行总经理杨德龙指出,近期A股市场持续调整,而美股在最近出现连续上攻。中美股市出现较大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A股市场资金面更加紧张。进入6月份,临近季末,银行的考核可能会导致一部分资金回流银行体系;另一方面,近期“独角兽”回归,对市场资金面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

“美联储加息符合预期,市场反应相对平稳。A股市场仍处于风险消化期,仍需以防风险为主。”国泰君安策略团队认为。

值得注意的是,在股市不断倾轧下,市值大幅缩水的个股越来越多。

Wind数据显示,6月14日,两市市值低于50亿元的个股达到1596只,而2016年12月30日这一数据为518只;其中,6月14日两市市值低于30亿元的个股有697只,而2016年12月30日这一数据仅为14只。

即使是千亿股也被不断拉低级别。比如中国重工(601989.SH)、国信证券(002763.SZ)、江苏银行(600919.SH)等十余只个股在2016年末还是千亿级市值,如今都跌到百亿行列。

再把时间拉长至3年前的2015年6月14日,彼时上市股票总计2747只。以2015年6月14日为基点进行复权后,三年来,2747只股票中仅236只上涨,其他91.4%的股票都是下跌的。其中,跌幅超50%的股票多达1737只,跌逾80%的有133只。

比如*ST保千(600074.SH)三年来跌幅最大,为95.16%;其次是ST中安(600654.SH)跌93.37%,另外*ST华信(002018.SZ)、*ST富控(600634.SH)、退市吉恩(600432.SH)等跌幅均超90%。

近几年通过股票质押融资的玩法也不断暴露危机:个股持续下跌导致爆仓频发。比如近日私募大佬罗伟广质押的金刚玻璃(300093.SZ)部分股权被强平、凯迪生态(000939.SZ)员工持股计划“爆仓”、金洲慈航(000584.SZ)控股股东爆仓等。

“去杠杆早已经传导到股市,泥沙俱下之下,肯定也蕴藏了好的投资机会,不过关键是能否熬过这一波。”上述投资总监指出。

独角兽估值过山车

众所周知,资金对于A股至关重要,不过近期分流较为明显。除了通过IPO登陆A股的独角兽比如工业富联、药明康德等,小米、百度、网易、京东等海外上市的互联网巨头也在筹备通过发行CDR方式回归A股。

“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对A股短期走势有一定影响。近期独角兽回归会分流市场资金,造成上证指数连续调整,再次接近3000点的历史大底。在消费白马反弹护盘之下,上证指数才没有跌破3000点整数关口。这说明独角兽回归对市场资金面的压力,还是体现比较明显的。”杨德龙指出。

这样的压力并不难以发现。

沪指本轮下跌始于6月8日,当日跌42.35点,跌幅达1.36%。而当日正是工业富联上市首日,其轻松涨到上市首日红线44%,收盘于19.83元/股。 当日工业富联的封单总金额和成交总金额合计19亿元,占当日沪市总成交额的1.18%。

6月13日,打开涨停的工业富联成交额高达158亿元,更是占到沪市总成交额的10.14%,位居沪深两市榜首,是第二位罗牛山(000735.SZ)成交额的4倍多。

6月11日,另一只独角兽宁德时代(300750.SZ)登陆创业板,上市首日迅速触及红线44%,当日封单金额和成交金额合计25亿元,占到当日创业板总成交额的4.3%。

6月14日,宁德时代顺利登进千亿市值俱乐部,其总市值已高达1046亿元;同日,工业富联和药明康德市值分别为4588亿元和1043亿元。简单计算后,三只独角兽的总市值高达6677亿元,占沪深总市值的1.23%。

“鉴于独角兽的体量较大,如果密集发行对市场影响比较明显,因此对其的发行节奏要把握好。”6月14日,深圳某券商投行人士认为。

不仅如此,独角兽上市后的调整风险也越来越引人关注。

工业富联上市前,多家机构认为其总市值有望达6000多亿。不过,截至目前工业富联未能突破6000亿市值。6月14日,工业富联开盘便跌逾7%,至收盘时几欲跌停,成为涨停板最少的独角兽,不过仍为总市值最大的独角兽。

“目前市场给予工业富联的估值较高,股价较贵。工业富联是代工类型的制造企业,并且已经过了成长期,进入成熟期,给不了太大估值。像成熟的制造龙头比如格力、美的只有十几倍的市盈率,未来工业富联回归理性后,估计也是十几倍。”上述投资总监指出。

当独角兽不再新鲜,资金开始追逐更新的独角兽时,老独角兽们就会面对缩水之痛。

比如近期著名的独角兽药明康德,连续16个涨停后开始大幅回调,6月14日收盘价100.26元/股,较最高价138.87元/股已跌去28%;6月14日,更老的独角兽比如三六零(601360.SH)、华大基因(300676.SZ)、巨人网络等较历史最高市值缩水分别达50%、54%和70%。

“独角兽IPO定价基本适度,但在二级市场上却遭遇爆炒,导致过高估值,甚至形成过大泡沫,因此就会发生价格回调。”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指出。

(编辑:郑世凤)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