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支招“小微企业融资难”:“几家抬”改善服务

21世纪经济报道 杨晓宴 上海报道
2018-06-15 07:00

首先,央行从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等货币政策方面支持商业银行服务小微。其次,监管当局要有差别化的监管,对小微企业监管充分考虑风险及其溢价。第三,财政要给小微企业贷款一定的税收优惠。第四,商业银行从内部转移定价等机制上进一步完善小微服务。

【编者按】陆家嘴论坛的信号

6月14日,第十届陆家嘴论坛(2018)在上海黄浦江畔拉开帷幕。按惯例,一行两会及诸多重要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出席论坛。因此,该论坛也引起国内外经济金融界的广泛关注。今年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十周年。世界经济逐步回到复苏轨道,但风险和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今年也是三大攻坚战的首年,其中防范金融风险居首。

论坛上,一行两会也直面金融领域的实质问题。央行行长易纲提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新思路,银保会主席郭树清就防风险作了主旨演讲,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畅谈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他们共同传递新的监管和改革信号。就他们的发言,本专题将展开解读。(杨志锦)

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可谓“老生常谈”。

不过,在6月14日召开的第十届陆家嘴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就选择了“小微金融融资”作为演讲主题。他在发言中表示,目前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正在协商出台一个对改善服务小微企业、增加对小微企业贷款支持的综合政策。

该政策背后的思路如下:首先,央行从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等货币政策方面支持商业银行服务小微。其次,监管当局要有差别化的监管,对小微企业监管充分考虑风险及其溢价。第三,财政要给小微企业贷款一定的税收优惠。第四,商业银行从内部转移定价、内部服务机制上进一步完善小微服务。

宏观政策“几家抬”下,亦有城商行小微业务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多年实践来看,当前小微企业融资难最大的障碍并不是风险,在不断探索标准化放贷风控模型背景下,风险定价的问题可以解决。当前银行服务小微的最大障碍是获客成本太高。“把获客成本解决了,我的贷款利率少2个点没问题。”

小微服务“几家抬”

就上述小微服务综合政策,易纲指出,将主要聚焦单户授信在50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加上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大约有1000万户。可以参照的是,中国现有2000多万户小微企业,6000多万个体工商户。

具体措施方面,易纲指出,第一条是央行从货币政策角度加大对商业银行小微贷款的支持。

从今年初实施对500万授信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定向降准以来,已调动了约4000亿资金为小微企业服务。易纲还表示,将大幅增加对小微企业再贷款和再贴现的额度,并支持商业银行在对小微企业贷款后,将贷款作为抵押品与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盘活贷款流动性。

从商业银行内部看,一方面,除了小微企业部,其他包括公司部、信用卡部、结算部等在内的部门都应该为小微企业服务。另一方面,在内部转移定价方面应尽量更加优惠。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若能获得更低的资金成本,将更有助于服务积极性。

金融之外,易纲还表示,央行拟与财政部协商,对500万授信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税收采取优惠政策。

如此,央行从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资金成本等方面支持商业银行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同时,实行差异化监管,调动商业银行内部各部积极性,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财政实现优惠的税收政策。易纲表示,通过“几家抬”的方式将大大改进小微企业的贷款服务情况。

流量入口减负获客成本

易纲在陆家嘴论坛上还表示,从金融机构角度来看,应考虑覆盖小微企业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投贷联动便是银行试图参与更长周期的一种尝试。投贷联动业务分内部联动和外部联动两种模式,前者是指银行同时作为“贷”和“投”的主体。由于目前投资功能子公司的设立尚待批复,整体而言,现有投贷联动业务以“外部联动”,即银行贷款+外部机构投资的模式为主。

以上海为例,近日,由上海银监局和上海科委联合发布的《2017年上海科技金融发展报告》显示,抽样的100家投贷联动支持的科技企业中,小微企业占比为74%。

不过,除了金融机构“更进一步”外,易纲也提到,小微企业自身也要积极提高素质,提高质量,聚焦主业,规范经营,注重诚信,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主动对接银行的信贷审批标准。

那么,宏观政策“加持”的小微金融服务,微观上还遇到了哪些障碍?

前述城商行小微业务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该行的小微信用贷款已搭建风控模型,资料收集后自动比对,从审批到放款仅几分钟时间,已经实现业务标准化。

该负责人坦言,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小微企业的风控把握和定价问题,而是获客成本过高。

且不论房屋或厂房抵押贷款,纯信用类,目前不少银行已经推出了100万以下的无抵押贷款产品,通过线上审核放款。据上述城商行小微业务负责人介绍,该行早就配备了小微业务不良管理办法,风控模型也在不断完善,从风险定价来看问题不大。

但获客渠道匮乏,导致获客成本极高。“我们的客户经理,一天开80公里的车,花200块钱油费,最后签一个客户贷款10万。”该负责人举例道,“银行的人力成本过高,而这些成本都不得不转嫁到企业客户身上。若批量获客成本下降,贷款利率甚至可以下行2个百分点。”

据其介绍,目前银行的营销很难做到精准而高效。一方面是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客户,显得盲目;另外获得较为精准的客户名单后通过电话营销,成功率极低。“对我们来说,最需要一个渠道,一个流量入口,让目标小微企业主可以看到我们的产品,纯线上获客、审批、放款,降低成本。”该银行小微业务负责人表示。

已有经验表明,单家银行来做流量平台不可能成功,而诸如淘宝网已经形成自身闭环生态。这样的流量入口由谁来做,能否由地方政府主导进而让银行使用,目前是银行关心的问题。

(编辑:杨志锦,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yangzj@21jingji.com)

杨晓宴

21世纪经济报道金融版块记者。目标是做一个专业而小清新的金融记者,结果稿子曾被读者认为出自“中年男人”之手。跑银行,跑资管。爱学习,爱交朋友。很高兴见证资管行业发展,也和业内朋友一起成长。

X

分享成功